[摘 要]:分層教學是指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法以其獨特的優勢,已經被越來越普遍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
[關鍵詞]:分層教學 實踐 應用
分層教學是一種全面挖掘學生的潛力、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針對小學生所處的不同的年級,針對每個學生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征和心理成長階段、不同的學科基礎和學習的能力,結合小學數學本身的學科特點,將這些學生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若干不同的層次,由此設計出多元化的教學目標,使老師能夠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地完成教學目標,在充分調動老師的創新性和研究性的同時,也能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從而實現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的“三提高”的目的。
小學數學的分層教學既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嘗試,也順應了教育改革潮流的必然。本文將對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進行如下闡述。
一、深入了解學生,合理分清層次
為了科學、合理、精確地劃分學生的層次,教師應深入了解全班每個學生的特點,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性格特征、心理傾向等,在對所有人做出綜合評價和了解的基礎上,將全班的學生相對地分為優秀、良好、合格三個等級。這些等級僅代表一段時間里學生的數學成績的變化和數學的學習水平,老師不能將這三個層級簡單地與“優生、中等生、差生”相混淆。
此外,每個學生都處于發展和成長階段,因此,這個層次劃分并不是墨守陳規、一成不變的,老師應該具備敏銳的視角、動態的觀點、發展的眼光去客觀而公平地評價和觀察每個學生,隨時注意他們的成長和動態,根據一定的評價標準和體系,再作出必要的層次調整。比如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將學生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分析與思考問題的能力、考試成績、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完成情況等作為主要的層級劃分依據,再根據學生的成績和智能的變化,做出合理而適時的調控。由此一來,在層級劃分實施的過程中,既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又能不斷地鼓勵成績落后的學生知難而上;既能培養全體同學健康的競爭意識,也能在全班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以達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相互鞭策、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成長的目的。
二、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分層制定目標
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是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進度、教材的宗旨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不同層次的目標,以利于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要使擬定的目標準確、科學、可行,教師首先應將大綱和教材認真地讀通、讀透,確保無死角地鉆研和學習;在把握了整體的基礎上,分清并梳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學習領域、應用領域、技能領域、拓展領域、創新領域的目標。
在劃分了教學目標之后,對于那些邏輯思維能力、分析綜合能力較強的優秀學生,在保證課堂學習任務如期完成的基礎上,應該鼓勵這些同學積極地嘗試去完成拓展領域和創新領域的目標;而對于中等生,應該要求他們扎實基礎,嘗試著挑戰新的項目和題型;對于那些成績稍顯落后的學生,老師應該堅持“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原則,帶領這一層級的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科基礎,堅持做到知識無死角,為日后更快更好地提升這部分學生的成績而努力。這樣,通過給不同層級的學生制定不同水平的學習目標,每個學生的智力、耐力和心理素質等都能在具體的學習中得到鍛煉和塑造,學習過程也將循序漸進,往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通過課堂教學,分層實施目標
課堂是分層教學的主陣地、主戰場,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關鍵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切從學生實際和課堂進展情況出發,因材施教。
在實施分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遵循從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比如教授公式的時候,應帶領學生回顧相關的公式及其推理過程。同時,在分層教學過程中,老師應合理地把握住教學過程的速度,對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基礎知識的教學,應投放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再結合習題加以訓練和鞏固,使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掌握。
同時,老師要精心地設計問題,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挑選不同層級的同學回答。比如在學習“三角形的特點和規律”時,可以設計這樣一組問題。①生活里有哪些常見的三角形?這是入門級別的知識,可以找成績相對滯后的同學來回答;②你所知道的三角形有哪些特點?這個問題稍微難一些,可以請成績中等的同學來回答。③三角形和其他平面圖形有哪些區別和聯系?這個問題考驗著學生的對比能力、整合能力,可以請成績優良的同學來回答。將不同層級的問題與相應層級的同學做對應,既能激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求知欲,也能將全班的學習氣氛都調動起來。
此外,小學數學的課堂練習也應該合理分級,應做到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比如,對于同一個練習題可以要求成績優秀的同學突破常規、尋求不同的解法,要求成績相對落后的同學穩中求勝。其次,在習題設計的時候也要注意層級的劃分:第一層次是基本的、單向的,要求人人都要會做;第二層次是一題多變,要求中等學生會做,在穩固中求突破,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層次的題目較難,需要多次思考和求證才能解答,這樣的習題可以給成績優秀的學生來做,以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知識水平,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求知欲。
四、有效地進行個別輔導
學生在學習上的優劣差異是自然的,作為優秀的人民教師,應該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不管是優秀生還是合格生,都必須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合格生相比優秀生而言,學習基礎薄弱,老師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的夯實和鞏固,及時地進行查缺補漏。而對于中等生而言,老師應注重思維的訓練和技能的提高,幫助他們實現從良好到優秀的過渡;而對于那些成績已經很優秀的學生,老師應該注重拓展他們的知識面,發展他們的特長,不斷增長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探索能力。
結語
總之,教師應該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準確地劃分層次,從而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不斷地調整教學角度和重點。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做好分層教學工作,將大大地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推動學生的智力、能力向優良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黃九林.“六學主導,分層推進”———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文理導航(下旬),2012,(11).
[2]孫迎春.百花齊放春意濃———淺議新課標下分層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問題教學的應用[J].學生之友(小學版)(下),2012,(07).
[3]黃趾珍.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