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涌動著無限活力的生命體,是教育的起點和歸宿。面對在信息時代成長的學生,我們怎么樣做一個真正意義的班主任,我們的班級管理究竟該如何認識學生個體,提升學生生命的質量?如何讓我們的班級管理 “煥發出生命活力”?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
學生只有水平能力的高低,沒有人格的不平等。班主任不能簡單地置學生于受教育的位置,而應該把自己置于學生當中,尊重他們的人格,與他們坦誠相見。實際工作中班主任常常不自覺地偏愛優等生,冷落中等生,討厭學困生。尤其是學困生,往往不講究批評的方法,動輒出言不遜,逞口舌之利,極盡挖苦諷刺之能事:“你已經不可救藥了”,“你簡直就是我們班的敗類”,“你跟某某根本不能比”,不允許學生辯解,更談不上與他們談思想、談心態。尤其對學困生,往往不講究批評方法就會釀成大錯。在愛的教育中,平等的人格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
二、賞識學生的亮點
一個學生如果在整個中學階段極少體驗成功的歡愉,感受的永遠只是溫吞水一般的平淡或是常常經受失敗和接受批評的話,那么他一定常處于壓抑自卑的狀態,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不利于學生良好素質的養成。
三、寬容學生的過錯
俗話說,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犯錯誤就像他小時候學走路時摔跤一樣正常,成長就是不斷改過。有的學生的錯誤主要在學習方面,上課不認真聽,不按時完成作業;有的是在日常行為方面,小到不值日、不遵守紀律,大到吸煙酗酒,甚至偷東西;還有的是在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比如早戀等等。一般情況下,班主任先會苦口婆心地擺事實講道理,然后就是訓斥責罵,再就是罰站、喊家長。恐怕很少有班主任把學生的過錯與學生的心理狀態聯系起來想。對待犯錯誤的學生,班主任應該以寬大的心胸開誠布公地與學生交流,而不是老師講,學生被動聽,要多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摸準他們犯錯誤的思想根源,才能對癥下藥地解決問題。有的事情班主任要做藝術的處理。
四、關心學生的生活
我班大部分是住校生,他們不在父母身邊,生活上有許多方面尚未完全自理,我就充當了嚴師和慈母的雙重色。為了使學生盡量不為生活瑣事分心,她讓學生把余錢貴重物品帶給我,隨到隨要。住校生生病是常有的事,平時我辦公室常備有感冒藥、胃藥等,以供學生應急之用;病重一點的學生,我都親自送往醫生院就醫。
五、做學生思想工作要細心
就我帶的2012屆畢業班來說吧,這個班我接手時是初二,而且這個班級原來紀律很差,學生學習成績是明顯的兩極分化,一部分學生勤奮自覺,專心學習;另一部分學生破罐子破摔,紀律散漫,還經常惹事生非,常常搞得全班同學不得安寧。我接下這個班并沒有灰心,我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關鍵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一方面注意培養尖子生,鼓勵尖子生要全面發展,提高各方面的素質,讓他們在班里成為大家的榜樣和追趕的目標;一方面細心做好后進生的思想工作,了解差生的之所以“差”的原因,“壞”生之所以“壞”的原因,找到“病源”之后,給學生“對癥下藥”地教育。
“春風化細雨,朽木亦可雕”愛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教師只有有了愛,才會用伯樂的眼光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充滿信心和耐心地對待學生,才能去追求卓越的成就和創新精神。尊重他們的人格,滿足他們的需要,引導他們的發展,而不是謀取私欲之利,這才是一種純粹的愛,理智的愛,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尊重學生,才能靜下心來培養學生,才能更加認真、耐心、細心地對學生施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