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情境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發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是溝通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具體問題與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梁。為了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作為新時代教師,我們應該抓住教學情境的創設特點,依據一定的創設原則,選擇相應的創設策略,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數學情境 情境特點 創設原則 創設方法
教材中許多知識的引入和問題的提出,解決,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開的,因此精心創設情境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重要策略,同時也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就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在教學情境創設方面作如下探討:
一、根據教學情境的特點進行創設
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應以學生為出發點,創設出適合學生年齡心理發展特點,讓孩子們都饒有興趣的真實情境,以“加減混合運算”為例,簡單陳述一下教學情境創設的特點。
1、教學情境要有針對性
就數學學科而言,創設有針對性的情境,就是要緊扣有關數學學習內容設計問題情境,在突出一定教學目的的前提下,要創設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就要求教師必須認真研讀教材,在把握教材內容的知識內涵及其相互關系的基礎上,抓住其核心和關鍵進行創設,是學生將數學問題抽象為數學模型進行應用。基于這一點,本節課從導入開始,我便創設“乘車”這一教學情境,一輛公交車從起始站開始,前三站不斷有人上車,此時計算乘客人數,有針對性的復習連加,揭下來兩站相機有乘客下車,無人上車,此時計算乘客人數,有針對性的復習連減,接下來一站,既有乘客上車,又有乘客下車,接下來的教學活動就要針對性的切入到加減混合這個新知識的教授上來了,學生在解決問題并進行數學化過程中,可以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真正理解。
2、教學情境要有真實性
有效情境的創設,應該是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并在知識體系中找到與之相匹配的模型,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與生活,它把根須深深地扎入到現實生活中,與現實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系,但同時數學作為一門嚴謹的學科,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與現實生活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數學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數學情境作為溝通兩者的橋梁,應該在真實中超越,在超越中彰顯真實本性,才能真正的服務于課堂,促進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3、教學情境要有趣味性
情境作為教學的有機組成元素,具有引導學生經歷學習過程,發展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作用,應該是學生喜歡的,能激發他們去積極思考的,促使學生獲得更高的思維狀態的一種教學手段。本課中,在學生利用加減混合運算來解決車上乘客人數之后,讓學生去想象,下一站會有多少乘客上車,又有多少乘客下車,提出問題并解答,在創設上下車乘客數據時,有的同學忽略了公交車的載客額度,導致上車人數過多,不符合生活實際,有的同學忽略了車中現有的乘客數,導致下車人數過多,也脫離了實際,伴隨著錯誤數據的出現,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相互糾錯改錯,提高了學習興趣,有效的教學情境能賦予數學學習以生活情趣,能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又能將學生引入一種渴求參與的狀態,使學習無外部強加,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探求知識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
4、教學情境要有挑戰性
教學情境的創設始終離不開學生的發展,情境創設必須以思維為核心,能促進學生發展得教學應該走在學生發展的前面,從促進學生發展的角度看,問題必須有挑戰性,教師要處理好問題的難易程度,要讓學生的思維經受來自問題的挑戰,通過提出有挑戰性的問題,刺激和激勵學生積極探索,并讓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需要經過努力不斷克服困難才能獲得成功。
二、依據教學情境的原則進行創設
1、科學性原則
教學情境的創設,應從學生的已有認知結構出發,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交流,能夠引導學生積極的去思考,去探索,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的目的,情境創設要與教材相適應,不能隨心所欲,不倫不類,應始終秉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去創設,還應該符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小學生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都基于對事物表面的見識產生的,而這種見識是有限的,在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情境,調動學生持久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帶動學生實現知識遷移,是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的最有效途徑。
2、時效性原則
教學情境的創設應該是教師有目的的,有意識的精心創設的,是為突出本科教學重點,解決教學難點而服務的。應該緊扣所要教學的知識和技能來進行創設的,因此要改進教學知識的呈現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倡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應注重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和合作交流的能力,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3、啟發性原則
創設情境時不僅要考慮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更應該考慮的是應該怎樣去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潛能,使學生不能直接依賴已有的知識和現成的方法,學生只有通過對已掌握的知識和方法的重新組合并形成新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實現問題的解決,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到新舊知識的連接,以及知識自身的規律,鍛煉學生的思維和想象能力。
三、把握方法進行有效情境創設
1、故事情境創設法
兒童的心理特征就是愛聽故事,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需要,通過故事情境來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加強其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把知識融入故事中,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故事要短小精悍,切記冗長,向四十分鐘課堂要質量,要成效。
2、懸念情境創設法
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他們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使他們對新異事物感到驚奇,從而引發疑問,為了解開這個疑問而積極主動地去思考,所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可以設置有懸念的教學情境,這種懸念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情趣,在積極主動的氛圍中,很好的切入了本課的教學。
3、操作情境創設法
在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注重演示,而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操作,只有親自動手操作了,學生才真正的體驗了,掌握了知識。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產,積極探索,尋找規律,如“三角形邊的關系”,讓學生動手去擺三角形,在選擇小棒時發現三角形邊的關系,掌握規律,學生自己在操作中掌握的知識,是印象最深刻的,這種操作勝過了教師千言萬語的講解,舉一反三的演示。
4、游戲情境創設法
數學是一門比較枯燥乏味的學科。而數學游戲則是一劑良藥,可以將學生引入“樂學大門”,在講授“數對”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識記“行”與“列”,我和孩子們做了一個約定,讓學生初識“行”與“列”,然后我們進行了一個確定位置的游戲——教師發令:某行某列的同學應該做怎樣的動作,學生根據指令先確定自己的相應位置,再做出相應的動作。在游戲中幫助學生鞏固識記“行”與“列”,為數對的教學奠定一定的基礎。
情境教學為學生創造了探索與思考的空間,使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得到了很好地發揮,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只有注意教學情境的特點,依據情境教學的創設原則,利用正確的方法來創設情境,激發兒童探索數學的興趣,體驗數學的價值和神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讓孩子們酣暢淋漓的遨游在數學這片海洋里,去探索這片“大海”里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