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強調珍惜學生“個人的獨特感受”,“倡導學生能不拘于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這一觀點得到眾多師生的認可和贊同。然而在實際作文寫作中,許多學生存在著無興趣、無材料、無個性的寫作現象,許多教師重形式看分數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寫作。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我認為應該從學生、教師、社會三方面入手,三維互動、齊抓共管,倡導學生個性寫作。
一、發掘學生的寫作潛能是倡導個性寫作的關鍵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創作的主動者。只有充分發掘學生的寫作潛力,才能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變“要我寫”為“我要寫”進而達到自己的個性化寫作。
首先,要培養學生感悟生活的能力,遴選生活中的素材為我所用。只有細心感悟生活,才能從貌不驚人的小事中發現其獨特之處。
例如“親情”類話題寫作,只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中父母的言行,捕捉自己曾經忽略的細節,才能寫出屬于自己的文章。于是有的同學通過“吃剩飯”這一小事,展現家人搶著吃“不好”的菜,把“營養菜”留給別人,結果總會有剩飯的情形,表現全家互相體貼關愛之情,頗有《一碗陽春面》的神韻。有的同學通過媽媽“護短”的種種行為,正話反說風趣幽默地體現辣媽的嚴母慈心。總之,學生說真話、心里話,不再為了應付作業而作文,寫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煉。
其次,學生要在擴大閱讀面的基礎上,有目的多角度地思考和感受,使之成為自己的寫作源泉。羅丹說過,“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別人見過的東西,在別人司空見慣的東西上能夠發現出美來。”前人留下的知識財富浩淼無邊,只有融入了自己的心得體會,才能夠真正的“點石成金”“脫胎換骨”,從而增加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
大家都熟悉《狼來了》的故事。有的學生從主人公的視角重新審視“說謊”的故事:明知道山上有狼,為什么放羊的孩子還要獨自去放羊?當他喊“救命”時,所有人都不理他,他的爸爸媽媽也會這樣做嗎?于是一篇渴望關注、渴望理解的作文呼之欲出,小作者們用全新的視角重新塑造了一個全新人物形象,更展現了自己的寫作個性。
再次,學生創作要遵循寫作規律,循序漸進,重積累、促創新打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平臺。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遵循從易到難的寫作規律,由少到多。從一句話、一段話到一篇文章進行寫作練習。同學們克服了畏難情緒,沒有了寫作限制,自然樂于寫。長期積累下,必然善于寫,有個性的寫。另一方面要由模仿到創新,寫出自己的個性。必要的模仿能讓同學們的寫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同學們在模仿的基礎上要加入自己的思考大膽創新。只要遵循這些寫作規律,相信同學們一定能打造屬于自己的個性平臺。
最后,學生作文后要常反思,善修改,嚴要求,提升個人才華。王安石曾說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可見反思對于個性創作的重要性。王安石的作品之所以能大放異彩,發人深思,也正是因為他懂得反思,見常人所不見,從而達到個性化創作。學生創作也需要時時反思,反復修改。詞語是否生動,句式是否靈活,修辭是否恰當,個性能否展現,只有在反思、修改的過程中,才能真正領悟所謂的“寫作技巧”,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個性風采。
二、優化教師素養是倡導學生個性寫作的前提
教師首先要與時俱進,更新教育觀念。有的教師抱怨說,在高考指揮棒之下,新課改華而不實。其實這是對教育理念的誤解,是對高考作文要求的誤解。現行高考作文實施“兩個等級”制度,既注重“基礎”又激勵“發展”,評分標準的等級差異告訴考生,高考鼓勵個性作文,支持作文創新。以2013年高考新課標全國I卷為例。材料直接點明多方面立意,從而“淡化審題、注重表達”,倡導學生個性作文。所以,我們要求改變教育、改變學生,首先要改變的是教師自己。
其次,教師要勇于“放手”,敢于“下水”,營造民主平等的寫作氛圍,激勵學生大膽亮出個性。魏書生曾說“一個當教師的剝奪了學生做事的權利,剝奪了他努力能夠做到的的機會,就等同于和不讓他吃飯一樣可怕”。在寫作時,讓學生放手去寫,大膽創新。在批改作文時讓學生放手去改,互評互改,人性化點評。教師還可以寫下水作文,和同學們“同甘共苦”加強溝通。
最后,教師要以鼓勵為主,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第一條金科玉律就是:給學生以勞動的快樂,學習成績的快樂,激發他們的自豪感和個人榮譽感”。只有不斷得到周圍人的認同,學生才會對自己更加自信。思維才能更加活躍,從而變被動為主動,良性循環進行個性創作。
然而,鼓勵并不是一味的表揚。既要對學生作文的閃光點有所肯定,又要對其不足之處加以商榷。鼓勵也不是簡單的肯定。從作文書寫規范到布局合理,從感情真摯到發人深思,層層遞進、深入評價。既對后進生有所鼓勵也讓優秀者感到驕傲。
三、營造寬松的社會大環境是個性寫作的根本保障
個性寫作是一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社會應給與學生寬容平和的態度,提供各種平臺,鼓勵學生展現自我風采,以成果為動力,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寫作興趣達到個性創作。
我們很欣慰的看到班級里、黑板報、手抄報中學生佳作不斷盡顯個人風采。學校間、地區間不同層次的征文,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多媒體的普遍推廣,博客、空間、微信,給同學們更加自由廣闊的寫作平臺,讓更多的人成為平等的創作者,施展自己的個性才華。
總之,學生、教師、社會這三位一體。只有學生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只有教師優化自身素養,只有社會寬容平等,才能真正實現個性寫作。三維互動,路很長,困難很多,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努力,個性寫作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