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體育課程的改革,必須圍繞著終身體育這一中心目標進行。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應不斷探索教學方法,誘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關鍵詞]:終身體育 激發興趣 以愛帶教 展示 贊美
新基礎教育改革賦予了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以新的內涵,要求學生在體育課堂中,不只是單純的鍛煉身體,強健體魄,更重要的內容是激發運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因此,誘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主動參與體育學習的基礎。這就需要體育教師以趣引導,以情導航,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一、認真組織教學
通過全面系統的體育教學,使學生從生理和心理上具備參與和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學習體育的動機和興趣。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教師對學生的興趣不要等待,而要主動出擊,善于喚醒。一旦興趣被激發、被喚醒,學生的心就會動起來,就會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喜歡上體育。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設情境激趣。體育課一般分為引導課、新授課、復習課和考核課四種類型。新授課是學習的新教材,授課方式是以“練”為主,任何一項教材學生要掌握它都必須經過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過程。所以,我們在教學中,就要根據學生動作技能形成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方法來組織教學。課的類型只是體現了本節課的授課方式,并不能體現教材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對某一教材發生了興趣,不管哪種類型課都是愿意學習的,都是有興趣的,因此,不管那些學習內容,都應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其認認真真地學,并且認認真真地練,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做到以愛帶教
愛是人世間最有感染力的教育,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對教師的親近感和仰慕心理。要與學生溝通交流,必須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做到以愛帶教,懷著喜愛之心去給學生欣賞。人性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他人的欣賞,欣賞的奧秘在于喚醒孩子;欣賞就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欣賞就是呼喚愛的回歸,讓學生意識到教師對他的尊重和愛。賞識作為一種心態,一旦成為教育者的思維方式和信念,就會化著一股神奇的力量,照耀孩子的心靈。實踐告訴我們:教育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片面地對待學生,不要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另眼看待,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利用學生身上的積極因素去戰勝他們身上的消極因素。如教師能對學生的某些特長寄予期望,他們就有可能在某些方面得到良好的發展。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有傳統意義上知識的傳授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幫助者、引導者,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個體發展的主人,而所有這一切必須以“愛”為前提。
三、搭建展示平臺
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著的固有需要。”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創造條件,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留給學生,鼓勵每一個學生放開膽子、大膽提問,多討論、多交流,讓口動起來。從同伴的交流中,從師生的對話中,不斷獲得新知識,從而形成新的能力,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教師也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合作交流中有所爭論,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新課程標準提出,課堂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應該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第一位,應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引導和幫助學生學會客觀地自評,以及同伴之間客觀、公正地互評,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獲得自我展示的機會。通過有效的自評、互評,學生能及時發現問題,自覺作出相應的調節,從而使優秀學生看到自己的弱點;中等生既看到自己的長處,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困難生看到自己的希望。通過自評、互評,學生在體育課上,不僅能獲得展示自己口才的機會,而且能獲得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在共同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相互取長補短,能夠增強自信心,激發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四、給予學生贊美
贊美是一種重要的交際手段,它能瞬間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威廉·詹姆曾說:“人性深處最大的欲望莫過于受到外界的認可與贊美。”贊美是個人自我行為的反饋,它能給人帶來滿足和快樂情感的體驗,給人以鼓勵的自信,讓人保持這種行為繼續努力。贊美也是一種有效激勵,可以激發和保持一個人行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每位學生都希望自己的行為表現得到教師的肯定。因此,作為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及時給于激勵,我們一定不要吝于贊美學生。實踐告訴我們:最需要贊美的是那些長期被壓抑、自卑和信心不足的學生,他們一旦得到教師的贊美,就會自信大增,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同時,贊美要具體、發自內心、真心實意。比如:“你提出的問題很有價值,很獨特、非常有創意,連老師都沒想到。”再如:“這次你動作完成得非常出色,而且有很強的表現力。”這些語言雖然簡單,但卻會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鼓舞,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增強自信,并能從中享受成功的快樂。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肯定和贊評,這樣能瞬間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回答問題有誤時,教師要因勢利導,并學會用鼓勵的眼神,讓學生“再思考一下”,相信下次有突出的表現。遇到這種情況,教師絕不能諷刺、挖苦、指責學生,否則,他們就會失喪自信和學習的興趣。
五、聽取學生意見
體育教學是以實踐課為主體的一門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聽取并采納學生的意見,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世界著名交際大師卡耐基曾說:“專心聽別人講話,是我們所能給予別人的最大贊美。專心傾聽別人說話的好處是,別人將以熱情和感激來回報你的真誠。”但是,多數教師都喜歡自己說,而不喜歡學生說,這樣便會造成師生交往中難以溝通的情況,更有甚者會造成雙方的沖突和矛盾。新課程標準下的師生關系交往更加頻繁,在教學中學生有了更多的參與權。作為教師,要發揚民主,經常吸取學生的意見,與學生一起研究和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以適當的方式對教學過程的結果進行評價。這樣既可把學生的智慧和力量融入教學過程中來,又可以使師生關系在互動的過程中加深理解,不斷改進教學工作。在合作中難免出現意見分歧,甚至發生沖突,產生矛盾。面對沖突時,教師應提醒自己,要學會耐心,誠肯聽取學生的意見,并鼓勵學生把話講完,即便是學生提出的意見與要求不合理,也不要公開指責學生,或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面對沖突,教師要學會理解,善解人意,彼此尊重,尋找兩者兼顧的辦法。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聽學生把話講完,一直到事情說清楚,對學生提出的正確意見,并能積極采納,你將換回的是一片燦爛的天空。
體育課程的改革,必須圍繞著終身體育這一中心目標進行。作為一名初中體育教師,應不斷探索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引領學生進入最佳求知狀態,使學生擁有完善的個性和人格,讓每個孩子都成為課堂生動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