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是人們操作計算機、網絡等各種信息工具和手段的能力,也就是現在我國教學所教授的有關計算機和網絡的課程,它反應了人們對獲取信息的工具和手段所掌握的熟練程度。要上好信息技術課程,必須努力鉆研教材,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信息技術 學習興趣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電腦網絡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學無疑是給學校教育插上了一雙有力的翅膀,為學生提供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境和資源,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態度和能力,成為教師進行教學模式變革的手段,使學校變成充滿活力和創意的學習場所。有關電腦網絡教學的問題,在我的電腦教學實踐中摸索并探究一些經驗和問題。下面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一、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教師提出一個新的任務,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以達到與時代同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電腦網絡教學在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新世紀的德、智、體、美、勞全面合格人才。
在教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我也遇到很多困難。如,在多媒體電腦教室給學生上課時,有時學生機操作系統出故障,缺少某一程序,電腦無法啟動,就得重新安裝操作系統,那就是進行網絡拷貝。對這一技術,操作時不是很熟練,通過同事指導,自己虛心學習后,基本上運用自如。從此看來,光是掌握電腦的一般操作還是不夠的,還得對電腦在正常使用中,學會軟硬件的維護和維修的技能技巧。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按照課本的內容簡明扼要的說明后,最主要是讓學生自己多操作,多練習,在操作中掌握要領、掌握技能技巧,讓學生找到自己要學習的知識。
二、電腦網絡教學是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很快。教育事業必須跟上現代化步伐,電腦網絡教學勢在必行,這是事實不可否認的。
由于多媒體計算機網絡介入了教師們的備課、上課和教學研究中,教師對應用計算機網絡輔助教學的認識不斷提高,逐步建立了新的教學理念。即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活動的組織者;學生是活動的主體、知識的探索者;教學的內容不僅是知識,還有方法、能力、品格;教學媒體是學生的認知工具,既作為感知的對象,又作為認知的途徑;教學方法應為“情景創設”、“主動探索”;“協作學習”、“商討會話”和“意義建構”等多種新型方法綜合運用;教學的進程必須是“問題──發現──探索──創造”。新的教學理念的建立使教師們不斷的追求高效能的課堂教學模式,那就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習慣的學生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
三、電腦網絡教學中的優劣
1、網絡教學的優點:是使用電腦網絡教學,學生感到新鮮、有趣,直觀性強,知識面寬闊,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信息技術》課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電腦教室這一軟件進行教學演示時,聲音、圖像、文字、動畫、學生在自己的電腦屏幕上直接可以觀看操作的全過程,學生觀看了以后,很快可以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操作。學生最喜歡上電腦課,興趣很濃,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有時上節課剛下課,就進微機室,就連休息的10分也不放過,下課時還戀戀不愿離去。
2、不足之處:①電腦網絡教學缺少自己的應用軟件,這有待于軟件開發商的開發;②自己的課件制作還不完善,有待于自己開發制作。③網絡教學不僅在多媒體教室上信息技術課運用,還應在其它各學科教學中應用。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網絡資源共享,把網絡教學落實在教學的全過程中。
在多媒體網絡教室的網絡教學中,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網絡教學的前景美好,智能廣大,應用廣泛,技能技巧很多,有待于在網絡知識海洋中去尋找,開創網絡教學的新的里程碑。
四、理想的教學環境
計算機技術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使信息更生動更豐富多彩。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應用在學科課堂教學當中,創設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與效益。首先網絡化的教學系統實現了高度的資源共享。如在備課時,我們有針對性地指導教師充分利用已有的優質教案庫和計算機教學軟件庫中的資源,設計教案,以提高備課質量。教師通過瀏覽、選擇、組編,設計成一個個符合本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既快捷又高效。課堂上應用這些教學方案進行教學,深受學生的歡迎。網絡化的教學系統可創設教學情景,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在教學中,多媒體網絡的介入使學生進入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學生常被友好的界面所吸引,思維得以激活。如在教學《看月食》這一課時,教師集“鵬博士”與VCD的長處組成了一個供學生觀察分析、操作研究的較為完善的教學軟件,讓學生通過觀察太陽、地球、月亮的關系,并親自動手畫了三者的位置圖,深入地理解了月食 形成的原因。又通過軟件的演示,觀察并理解了月食形成的過程,最后讓學生親自動手單機操作,讓月亮恢復得又圓又亮。這樣解決了教學中的難點與重點,學生學得愉快,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就喜歡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教師更樂意在這樣的環境中上課。
五、網絡化的教學環境,培養了學生能力以及學科的探索和合作精神
學校很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學校特別在課程中安排了計算機實踐課。網絡化的教學環境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這些學生利用網絡接觸廣闊的世界,獲得廣闊的知識基礎,認識廣闊的世界。這些內容豐富、圖文并茂、排版設計美觀大方,深受全校師生的歡迎。
現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已成為我校各學科開展教研活動、設計制作所需教學軟件的有力工具,成為學生主動探索、積極學習的工具。我們的學校今后要更努力普及網絡化教育,讓所有的教師以及學生都能利用計算機為教學服務,為終身學習服務,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新型人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