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智障教育屬于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重度智障學生屬于我國的弱勢群體,在對智障學生的教育中,音樂教育能夠開發智障學生的智力,是智障學生成長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特殊教育的重要途徑。本文從中、重度智障學生的特征出發,分析音樂教育對于智障學生的重要作用,探討智障學生的音樂教學方法。
[關鍵詞]:智障學生 音樂教學 方法
一、中、重度智障學生的特征
智障學生指的是因大腦受到器質性損傷或遺傳原因導致基因突變而造成的大腦發育不健全,形成認知活動和心理活動的障礙的學生。智障學生的智力活動停留在比同齡學生較低級的階段,在智障學生的等級分別中,中度智障智商一般為40-54,這類學生經過專門的訓練,能夠使之形成一定的生活能力,重度智障智商一般為25-39,這類學生即使在專門的訓練下,也只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從生理特征方面來看,大部分智障學生的身體形態,包括身高、體重、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等都與一般正常學生大致相同,沒有明顯的區別,不過也存在著由于智力障礙原因形成的不同而導致的智障學生身體形態差異。從心理特征方面來看,智障學生在智力發展上明顯落后于正常學生水平,在知覺上速度緩慢,較正常兒童明顯遲鈍;在記憶力上,智障學生的記憶力保持能力差,識記速度緩慢,整個記憶過程呈現碎片化和不穩定性;在語言上,智障學生的詞匯量小,語言缺乏邏輯性和連貫性,不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思維上,智障學生的判斷力較差,思維缺乏邏輯性和全面性,注意力分散;在個性方面,大多數處于消極沮喪或喜怒無常的狀態,缺乏對自身的控制能力。從智障學生的特點可以看出,智障學生具有明顯的社會行為障礙,因此,對于智障學生的教學訓練尤為重要,尤其強調音樂教學。
二、音樂教育對于智障學生的重要作用
智障學生音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對智障學生智力以及適應行為上的缺陷起到一定的補償作用,爭取能夠實現智障學生適應正常的社會生活。良好的音樂教學方法,能夠使得智障學生在音樂中實現情感變化,使之產生想象力,這個想象的過程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不同音樂教學方式的轉換能夠把智障學生對于形象事物的認識和對抽象事物的想象進行統一的結合,在聽唱中增強人體的節奏感,培養對音樂的興趣。通過對音樂性質的識別來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其動作的協調能力、各種感官的靈敏性等等來對自身和環境有著較大維度的開發,從而到達適應社會的能力。音樂教學方法能夠在智障學生的特殊教育過程中,營造一種良好的教育氛圍,從而有助于智障學生的身心發展。
三、中、重度智障學生的音樂教學方法
在制定中、重度智障學生的音樂教學方法時必須與智障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秉承因材施教的原則,對于中、重度智障兒童而言具有明顯的低幼化傾向,這就需要在音樂教學方法中使用大量的直觀的教學工具,采取生動活潑的音樂教學活動來讓智障學生能夠充分的感受音樂,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在智障學生的音樂教學中,還要尊重每一位學生,使之享受民族平等的音樂教育,對于不同程度的智障,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音樂教學手段,結合智障學生的特點來進行音樂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音樂教學方法:
(一)情感教育法
在特殊教育中,之所以選擇音樂教學方法是因為音樂是具有高度情感藝術的學科,它能夠充分調動智障學生的感官情緒進而逐漸完成自我人格的塑造。由于中、重度智障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在情感的形成方面非常遲緩,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從智障學生的節奏訓練出發,應選取智障學生熟悉的事物來作為音樂教學節奏的內容,例如模仿動物的叫聲、動作等來把握節奏的快慢和強弱。在情感教學法中,還要培養智障學生的內心聽覺能力,內心聽覺是體驗和表現音樂最重要的方面,內心聽覺指的是智障學生在音樂節奏變化停頓中穿插的思維形象或默唱,它能夠使智障學生保持思想集中狀態。由于智障學生的心理上非常敏感,需要他人的肯定和信任,通過音樂欣賞課上的說唱和表演,能夠增強智障學生的信心。
(二)興趣培養法
在培智學校的音樂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的樂觀情緒,使之在快樂的環境中改善自身的感知障礙與動作障礙,以彌補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轉變音樂教學的方式,例如在進行新課時采用童話故事來吸引智障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在強烈的興趣支配下積極學唱,或采用音樂游戲的方法,充分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音樂課堂中。還可以結合圖畫和樂器等工具進行音樂教學,根據學生學習的歌曲配合精美的教學掛圖,能夠對智障學生的感官產生刺激,另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串鈴、木魚、沙球等小樂器使得學生配合協調教師的彈奏。
(三)互動學習法
培智學校的目標在于培養智障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所以在音樂教學方法中,互動學習能夠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中、重度智障學生的自身控制能力較差,這就需要音樂教師積極主動的引導他們參與課堂。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初步讓學生學習歌曲后可以讓學生進行只有的表演活動,變抽象的音樂語言為具體的表演活動,能夠實現智障學生的口、耳、手、腳等各個器官并用,讓音樂課堂帶給他們強烈的愉悅感。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音樂內容創設各種場景,在學習自然的歌曲中帶領學生進行親身感受自然風光的戶外活動,喚醒智障學生的記憶力和對美的感受。在激發學生的感官之后,教師可以利用預先準備好的材料來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互動活動中,這個互動可以是畫畫、剪紙、唱歌或拼圖等,主要在于讓智障學生自行選擇,這樣能夠鍛煉智障學生一定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四、結束語
對中、重度智障學生的音樂教育培養是非常重要的,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情感教育法、興趣培養法和互動學習法等方法,通過系統的、有步驟的教學和訓練來促進智障學生的身心發展,使他們和正常學生一樣有一個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張瀟.音樂教學對智障兒童的影響[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25).
[2]杜榮芳.淺談音樂教學對智障兒童身心發展的作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1).
[3]施瑜.淺談培智學校中、重度智障學生音樂教學方法的實踐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09(13).
[4]謝燮.智障兒童音樂教育的價值及教學策略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