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的動物性食品的主要來源,一個工業國家的人均畜產品量是反映國家發達程度和衡量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標志之一。所以大力發展畜牧業,緊跟國際市場,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已經成為我國農業工作的中心任務。畜牧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重點。近年來,紅河縣畜牧業緊跟發展步伐,科學規劃,合理、擇優發展,已逐步走向支柱產業。
一、紅河縣基本情況
紅河縣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貧困為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全縣國土面積2057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占96%。全縣轄1個鎮12個鄉,總人口32萬人,世居哈尼、彝、傣、瑤、漢等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5.6%。紅河縣素有“歌舞之鄉”、“棕櫚之鄉”和“江外僑鄉”的美譽。紅河縣緊緊圍繞“農林富縣、工業強縣、商旅興縣、生態立縣、機制活縣、和諧建縣”的總體思路,按照“重點發展生豬生產,大力發展節糧型草食畜,積極發展特色家禽”的畜牧總體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科技進步和體制創新為動力,以規模養殖帶動為突破口,不斷優化升級畜牧產業結構,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勤政務實,搞好服務,使紅河縣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畜牧業已走向支柱產業。2013年,全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GDP)23.9億元,增長17.1%。完成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929元,增長16.2%。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19億元,增長7.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9069元,增長15.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707元,增長19.5%。主要經濟指標連續達兩位數增長,呈現出跨越發展的強勁勢頭。
二、明確思路,科學發展
(一)、明確思路,科學規劃
紅河縣積極響應上級號召,為實現畜牧業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式發展,審時度勢,對發展高原特色畜牧業作出了科學規劃。先后編制了《紅河縣片區區域畜牧業發展與扶貧攻堅十年規劃》、《南部山區發展規劃》,出臺了《紅河縣農林產業扶持政策及考核獎懲辦法》,明確了2013—2020年畜牧產業目標任務,即提出了:“百千萬”工程,制定了近、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目標。按照發展思路,結合畜禽資源狀況,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加快畜禽優勢產業帶建設,構建富有紅河特色、發揮優勢的紅河谷綠色畜牧業經濟走廊。
(二)、畜牧科技措施不斷深入
1、有效推廣飼草、飼料,為節糧型畜牧業提供基礎保障
紅河縣強化措施,促使飼草、飼料得到有效推廣。利用豐富的作物秸桿,如甘蔗、木薯、玉米、稻谷、香蕉莖葉等飼料資源,推廣農作物秸稈青貯、氨化技術,解決草食畜牧業發展飼草飼料資源問題,還通過牛羊“過腹還田”,解決了農作物秸稈對環境污染問題,為節糧型畜牧業提供基礎保障,每年推廣使用青貯飼料24721噸,氨化飼料11900噸;在全縣13個鄉鎮推廣種植優質牧草6828畝。一是配合飼料、濃縮飼料被廣大養殖戶接受;二是與省草地動物科學研究院聯合進行了香蕉莖桿喂畜實驗取得成功;三是廣大農村掌握了氨化料、青貯料調制技術,農作物秸稈得到開發利用;四是農田種草獲得成功,“多花黑麥草”“黃竹草”“紫花苜蓿”等推廣面積逐年增加;五是在新農村建設中興起了科學養殖示范村建設高潮,畜禽飼養條件明顯改善。
2、畜禽品種改良力度進一步增強
通過增加資金投入扶持、抓好技術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大了畜禽改良工作力度。一是建立5個豬人工受精網點;二是增加肉牛凍精改良點,擴大牛凍精改良面;三是建成滇南小耳朵豬保種繁殖中心區1個,輔助區2個,改善了品種結構,有力推動了畜牧產業快速發展。
(三)、標準化養殖發展迅速,示范帶動作用日趨明顯
通過科學規劃、科技為先、創新方法、強化措施、示范帶動,促使畜牧業生產方式由傳統的農村散戶養殖向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轉變。紅楓、炆遠、宏旭、宏宇、正興、天福源、富民、格波、梯田等一批規模養殖企業和規模養殖場建成。2013年,全縣生豬養殖大戶為75 戶,肉牛養殖大戶12戶,肉羊養殖大戶15戶,家禽養殖大戶9戶。其中炆遠公司的優質肉牛養殖基地已進入國家肉牛體系。紅河縣炆遠牧業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場、紅河縣宏旭農業公司肉羊養殖場,2012年8月通過國家級畜禽標準化養殖示范場農業部、省州專家組的現場評審驗收。2012年三個項目(白仕明養殖場、文學養殖場、瞿博四養殖場)已于2013年9月竣工并通過縣級初步驗收;2013年4個標準化改造項目于8月啟動,分別是三七聯場養殖場、富腰山養殖場、哈尼然養殖場、陸豐農林產業開發有限公司養殖場。各龍頭企業示范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正在引領養殖戶發展規模化、專業化養殖。
(四)、畜產品加工流通呈向上趨勢
在深加工中,以加工小黃牛干巴為主,選用本地小黃牛為材料,采用本地特色傳統配方,精心腌制、滅菌加工、真空包裝而成,全縣家庭作坊式加工有4家,每年約銷售牛肉干巴28.75砘,加工的畜產品名稱分別為紅河炆遠小黃牛干巴、紅河縣迤薩小黃牛干巴、紅河縣僑鄉干巴、紅河小黃牛干巴(阿歪干巴);蛋類規模生產企業有梯田生態蛋鴨養殖示范基地和車古富宏蛋雞養殖場。企業以承包梯田飼養蛋鴨,發展生態水禽,打造無污染、優質、生態、安全的紅河品牌— “清妮蛋”(哈尼語)。該企業年產鴨蛋達15萬枚,通過包裝銷往外縣。
三、畜牧業生產快速發展
“十二五”以來,紅河縣切實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以實施“百千萬”養殖示范工程,爭創生豬調出大縣為契機,著力推進畜牧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建設,促使畜牧生產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逐步成為全縣國民經濟的重要產業和農民增收最活躍的亮點產業之一。2013年,紅河縣畜牧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縣生豬存欄289256頭,同比增19.3%。肉牛存欄93602頭,同比增長6.6%。肉羊存欄35930只,同比增長5.5%。家禽存籠1004105只,同比增長8%;全年肉類總產量37292噸、禽蛋產量2110噸、出欄肉豬實際數為420107頭、肉牛28672頭、山羊30312只、家禽1740911羽,同比分別為32%、16%、16%、11%、13%、7%,畜牧業產值達7.296億元,同比增長41.4%,占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的48%,占全縣國民生產總值的31%,農民人均畜牧業收入達2738元。畜牧業已由家庭副業逐步發展成為紅河縣農業經濟的主導產業。畜牧業的發展,不僅有力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而且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民就業,成為了增加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