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的十八大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共同思想基礎的高度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我們要深刻認識這一決策部署的重大意義,全面推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各項工作,為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提供正確的價值引領和有力的精神支撐。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必然性
一個社會的本質、特征和理想追求集中表現為該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就是社會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既決定于經濟基礎,又對社會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規范、引導和推動作用。每一個社會都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一言以蔽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具有歷史必然性。
當代中國,只有“三個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真正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需要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同愿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又是批判地繼承古今中外人類基本價值觀的結果。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進步性
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既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借鑒和發展了中西方價值觀的合理因素,具有鮮明的歷史進步性。這在民生、和諧、公正、自由等價值上充分展示了出來。
民主是關于人民群眾在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的規定和要求。在中國,民主一詞最早見于《尚書》:“天惟時求民主,乃大降顯休命于成湯”,“簡代夏作民主”,意為作民之主。在西方,民主一詞最早見于古希臘希羅多德《歷史》一書,是由“人民”和“統治”兩詞構成,指人民的統治或權力。現代西方思想家們對民主作了進一步闡述,比如哈貝馬斯重視和強調程序民主等。雖然資產階級的民主思想較之以往有很大進步,但根本上仍是少數人或一部分人的民主。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看來,民主首先表現為國家形態,同時也體現在體制、原則和價值觀等方面。民主體現人民主權和人民意志,體現人民的主體地位和自決權利,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政治前提和基本要求。
和諧是關于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合理關系的規定和要求。在中國,和諧觀念出現得很早。《周易》中有“保合大和”的說法;老子強調“和異以為同”;孔子主張“致中和”,“禮之用,和為貴”,“君子和而不同”;張載提出“天人合一”等。在西方,“和諧”概念源于古希臘哲學,指事物之間最佳的結合,如赫拉克利特認為“自然是由聯合對立物造成的最初的和諧”。從蘇格拉底開始“和諧”被引入社會領域。柏拉圖認為“公正即和諧”。馬克思在批判地繼承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全面而深刻地提出了關于和諧社會的一系列重要理論觀點。馬克思指出,和諧是包括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在內的共產主義社會本質特征,標志著通過消滅階級而實現的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高度協調統一的社會狀態和社會境界。今天,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準確把握這一原則,努力推進人、自然、社會協調發展。
公正是關于社會政治倫理關系及其原則的規定和要求。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大量關于公正的思想。《禮記》設想“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孔子提出:“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在西方,柏拉圖明確提出“正義就是平等”。近代資產階級的“天賦人權論”和“社會平等論”,進一步宣揚了古希臘的正義思想。盧梭提出,公正就是公意,公意永遠是公正的,而且永遠以公共利益為依歸。羅爾斯認為,正義是社會制度的首要價值,而公正原本質在于社會制度如何分配基本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僅僅追求公正是遠遠不夠的。公正需要歷史的依據,一旦忽視了歷史精神和歷史依據,對公正的追求和理解就會陷入“永恒公正原則論”和“烏托邦空想論”。與這些思想家不同,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用唯物史觀來分析公正問題,把公正建立在對包括資本主義社會在內的以往社會不平等現象的批判基礎之上,把公正的理想與歷史精神融為一體。在他們看來,只有共產主義制度才能真正體現公正,是公正的真正實現。
自由是關于社會發展的終極目的的規定和要求。《論語》中的“從心所欲,不逾矩”是儒家對自由的理解。老子的“為無為”、莊子的“逍遙游‘,則典型地表達了道家對自由的體認和追求。到了近代,自由概念被運用到政治領域,出現了政治意義上的自由觀念。在西方,亞里士多德認為,真正的自由并非個人無所顧忌的放縱,而是與遵守社會生活規則和法律相聯系。在資本主義早期,自由主要針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神權,旨在解決人權與神權的沖突。18世紀末以后,自由主要是針對國家和政府的強權和過多干預,旨在解決個人與社會的矛盾。所有這些關于自由的思想,要么是主體服從于客體,要么是主體的精神具有無限能動性,都具有片面性,馬克思、恩格斯把自由與“人類解放”聯系起來,不僅將其作為個人發展的尺度,而且作為共產主義社會最重要的本質特征。他們認為,只有在揚棄了以往剝削社會的強制勞動和固定分工、特別是資本主義的雇傭勞動和固定分工之后,人們才能實現“自主活動”,從而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意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有助于打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基礎。當代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產生強大凝聚力,
把整個國家、民族和人民緊密團結在一起,朝著共同目標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經濟文化落后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必定會遭遇許多不可預料的重大歷史課題和風險挑戰。因此,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效應對各種艱難險阻,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特別是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一些領域道德觀、價值觀扭曲,等等。如何整合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統一不同社會主體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是急需解決的一項重大課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旨在應對并且滿足實踐發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形成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價值認同和共識,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鍵在于提高價值主體的自覺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由國家、社會、個體三個層面構成的統一整體,其價值主體分別是國家、社會、個體。馬克思說過:“社會結構和國家總是從一定的個人的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因此,要把提升每個公民認同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作為重中之重,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和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養,尤其要重視官德建設,以此來促進全社會的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每個社會公民的神圣職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仍在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也會隨著實踐的深入逐步深化。與此相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必將不斷得到提煉和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