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術課程是極具創造力的課程。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美術教師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積極地參與美術學習,并且保持持久、濃厚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樣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具有潛在的引導作用。
[關鍵詞]:互動 創造 興趣 親切
法國著名學者盧梭說:“藝術應該是誘導歡樂的教育,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促使人們把教育改革的視線不再局限于認知領域,而作為教學中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情感。
美術課程教學應該從興趣入手,引導積極參與,激發學生內在的興趣。因此,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在課堂中應該盡量避免以“填鴨式”“滿堂灌”的方式進行教學及指導習作,這種單一的課堂組織模式,會阻礙學生個性的發揮及藝術潛能素質的挖掘和培養,以至于課堂習作大同小異,學習氣氛平靜沉悶,最終難以跳出封閉式的教育圈子。針對以上弊端,我在教學中構思設計了“師生互動”環節,這樣的的教學方式,力求同時體現師生間及學生和學生間的多項互動反饋活動。通過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充分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程度,培養學生創造力,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目的,在教學中加強學法指導和視覺形象創造力的培養,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熱情。
一、讓學生敢于創造
在教學過程這個特定的體系中,其功能不是由教師單方面的活動來實現的。教學質量的變化,從根本上說是以學生的變化發展為體現的,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的引導是外部影響的要素系統,作用的大小和有無是取決于學生內部要素或因素系統及其內化成果的,師生互動這一方式就能很好的達到這樣的效果。比如:我在上《水墨畫樹》這一課時,有一部分學生想畫不同朝向的葉子時卻又畫不出來,感到很困惑。這個時候我沒有直接示范,首先讓學生交流、探討,然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探討,師生的交流的結果是學生們發現“只要注意表現好葉子的葉脈就可輕而易舉地表達葉子的朝向”。由此可見,如此的互動教學不但能夠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還因此而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敢于創作的決心。
二、培養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發展思維的巨大動力。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認為“互動”教學最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即是“教的師生互動”,而教師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即是“學的師生互動”。“師生互動”方式,即教師與學生根據教學內容而擔任不同的學習角色和任務,共同參與課堂藝術活動,同步進行愉快教育,從而啟發和引導學生的藝術學習與創造的興趣。例如我在學生進行水墨畫輔導時,我并不直接教畫法或是讓學生臨習中國畫作品,而是與學生們“互動”:我先在黑板上貼一張宣紙,隨意畫幾筆,在教師的帶動下,學生也不再拘謹,爭先恐后地拿著自己的筆涂沫起來。有的同學畫得黑乎乎的四處橫溢;有的同學畫得細細長長的清淡如水,師生一起在這張宣紙上面用墨、色、水等中國畫材料、工具隨意地涂畫自己喜歡的事物。這樣的師生互動不僅激起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激發了藝術學習的興趣,也營造了濃厚的課堂學習氛圍。此外,在剛剛進入習作的時候,學生們會興致勃勃地展示他們所畫的小草圖,他們以為離奇的表現、非凡的想法是具有藝術表現能力的體現。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首先是蹲下來,嘗試以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想法,從中發現他們身上所潛在的豐富想象力和可貴的創新意識,不要輕易否定他們對藝術稚嫩的認識和表現能力,應該鼓勵他們敢于在美術學習過程中不斷地感悟、體驗,從一次次的失敗中獲得新的靈感,惟其如此,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藝術素質。
三、使學生感到親切
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實施學習的愿望。小學生興趣的穩定性差,并帶有很大的情境性和隨意性,興趣的發展,要經歷有趣、樂趣和志趣三個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地引導和鼓勵的態度,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而教師傳遞給學生的親切感在教學中的作用尤其明顯。例如在《五彩的煙花》一課中,我先讓學生欣賞一張用白色油畫棒畫好的底稿,請學生說說“這幅畫”畫得好嗎?學生們的一臉迷惑。就在學生覺得摸不著頭腦之時,我說老師要變魔術了,我在紙上不同位置用畫筆蘸上不同顏色進行染畫,夢幻、迷離、絢爛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學生們為之驚嘆不已。學生們的探索熱情被激發,質疑已經在腦海中迸發“是什么把五彩的煙花表現出來的呢?”,他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自己動手去探尋謎底。于是,教師帶領學生們開始了習作,在此過程中,學生們認識了繪畫表現方法,掌握了著色力度的運用,還從練習當中探索出讓更突出、更精彩的技巧。每個學生的答疑興趣得到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求知需求得到滿足,學習德興趣更加濃厚,為自我表現與創新打下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在課堂中的作用,有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相互激勵,使學生和教師都能獲得多層次多向的信息交流,使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嚴肅而不呆板,才能真正在美術教學中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才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版)》,湖北教育出版社
[2]《美術學科課程標準解讀》,尹少淳,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新課程評價操作與案例》,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