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個會意字,從小篆字形來看,上面的“匕”指變化;中間的“目”指眼睛;“L”的意思是隱藏;“八”是指乘載的工具。
本義是,道家稱存養(yǎng)本性或修“真”得道者為“真”人,如《說文解字》所講:“仙人變形而登天也?!?/p>
如今,我們理解的“真”,多指與客觀事實相符合,已與原意相去甚遠,看來“真”是會變化的。
善,也是個會意字,從言,從羊。
言是講話;羊是吉祥的象征。
本義是吉祥,《說文解字》解釋,善,吉也。
如今,我們理解的“善”,多指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個人認為,本義上的“善”,最起碼是要積口德,開口要與人為“善”,不能“惡”語傷人。
美,還是個會意字。金文字形從羊、從大,古人以羊為主要副食品,肥壯的羊吃起來味很美。
本義就是味美。《說文解字》說:“美,甘也。”
似乎還是和嘴巴有關系。
如今人們說這個字時,通常也多指味道好、漂亮、理想等。我的理解是,“美”至少包括兩個元素,一是“賞心”,一是“悅目”。
“賞心”者未必“悅目”,但不妨稱之為“美”;
“悅目”者未必“賞心”,如此則近于罌粟花。
不知何時,人們將“真善美”連用,解釋如下:
真:真實;善:善良、善解人意;美:心靈上的美麗。
聽說,還有將其解釋作“完美的、完全的”。
如果有邏輯成分在內,我倒是覺得改作“善——真——美”更妥當,善是基礎。
無善之“真”一定是不完美的;
無善之“美”,還可以叫作“美”嗎?
記得一首陜北民歌,有這么幾句:“墻頭上跑馬還嫌低,面對面站著還想你,一碗碗個谷子兩碗碗米,面對面睡覺還想你?!?/p>
真美!——情“真”意切。
這種“真”,無疑有“善”的基因,真美!
有位作家哼唱了自己改編的這首陜北民歌,有兩句是:“墻頭上跑馬還嫌低,摟著你睡覺還想你。”
哎呀,作家不愧是作家,將愛情表達得更加淋漓盡致,盡管那沙啞的嗓子聽來那樣滄桑。
前幾天,我給一90后小友說起這件事,他說,作家太理想主義了,如果要他改的話,他就這么改:“墻頭上跑馬還嫌低,摟著你睡覺不知想著誰?!?/p>
“天啊,真可怕……”
他回答:“叫什么天啊,這樣的歌詞內容才是真實的。”
“所以更可怕……”
可怕的不是時間變化、世界變化,而是真善美的標準不知道在向著什么方向變化。
無論世界如何變化,都不要以“真”的名義丟棄“善”;
不要因為一己的“真”就去想啥說啥、就去為所欲為……
把自己的言行與“善”統(tǒng)一起來,這樣才“美”,這樣生活才會越來越美好。
善,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