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都會應邀舉行多場不同類型的音樂會,亦會在國內外多種活動中參加演出,期冀能夠將民樂的精髓和文化更為廣泛傳播。今年新春,在國家大劇院演奏廳舉行的這場《醉里吳音》雅集的演奏,對我來說,既是對過去多年為民族音樂傳承而努力的人生進行總結,也是面對未來的一個新開始。
人到中年,無論是經驗、目光、能力都和以前不一樣,我們可能因年齡的增長而缺失以往年輕時的精力充沛,但是一年年走過來,收獲的豐富經驗和學習到的各類知識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都說一年之計在于春,所以策劃和舉辦這次音樂會,也令自己心頭洋溢燦爛感覺。之所以會說它的意義在于紀念、也在于新的開始,是因為這次的雅集,包涵著對經典名曲的演繹,也有個人作品的呈現。演出劃分了八個版塊:琵琶語匯、素描、傳承、情趣、古風、詩韻、文板、武套。這些版塊中,有大家耳熟能詳的古曲《陽春白雪》、《春江花月夜》等,還有近現代代表性作品以及民族音樂家阿炳和劉天華先生的作品。因為追求“執著與熱愛”,所以也希望能用自己的琴音來表達這種堅持。而我自己創作的《風戲柳》和《倒影》歸類于素描,《風戲柳》小巧、風趣,比較有青春朝氣。《倒影》則鐫寫古典的優雅恬靜,其實也是對人生不同階段的一種感悟和梳理。八個版塊集中突出兩根主線,即精神和物體的,既有文化精神的傳承,也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選擇大家熟悉,特別是對琵琶演奏有一定積累的彈琴人所熟悉的曲目,更希望增添一份相知相識的濃情。本場雅集特別是在“琵琶古風”中,不拘于大家熟悉的琵琶形制,還將根據敦煌壁畫復原而成的五弦琵琶,和仿制明代的鳳尾式、燕尾式琵琶展示在大家面前,希望以回歸的形式,更深刻地呈現中國典雅、古樸的文化,希望通過“雅”,表達“美”;通過“韻”,傳遞“愛”;通過“傳播”,能夠提升每個人的“境界”。
一直喜歡一句話:“態度決定高度”。多年來,對琵琶、對民樂的熱愛,支持著自己多年如一日的執著與堅守,看著大家對民樂越來越熟悉和了解,看到聽眾的層面不斷擴大,也有很多的感慨。我們一直在普及藝術,進行民樂的推廣:或者到校園去演出,或者舉辦低票價的普及音樂會,希望普通百姓能走近高雅藝術,可以買得起票并且自覺地來欣賞藝術。因為民樂也是我們文化瑰寶之一,而藝術不應該僅僅屬于少數人。它給人以美好與啟迪,甚至可以帶來心靈上的改變。在這次的音樂會中,特別安排了一首經典樂曲《霓裳曲》,是和我的學生張睿格合作。正在念高中的她,從五歲起隨我學習琵琶,從她身上我看到因為對藝術的熱愛而體現出的認真、執著和毅力。她現在已經是清華大學附中藝術團的首席,而自己的學業也很優秀。之所以邀請她來重奏,是想體現一種文化觀和自覺性,當然她目前的水平與很多專業院校的優秀學生相較,可能會顯得稚嫩,但是我想體現的是那種堅持和不斷進步的正能量,更想倡導一個理念:學會愛,懂得愛,才會被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