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oey蘇凱欣
畢業于香港浸會大學數碼傳播學系,曾任職銀行顧客服務部,1年半前加入香港藝術中心擔任香港藝術中心市場及拓展主任(數碼)。工作范圍主要統籌機構的Apps及臉書的運作,亦會兼顧傳統的市務推廣工作,如撰寫年報及電郵推廣工作(EDM)。
Koey SO ·香港藝術中心市場及拓展主任(數碼)
對于畢業于香港浸會大學傳播學系的Koey來說,她經歷過工作的迷惘期,但是從新媒體的工作中,她找到了滿足感,而且對于前途感到樂觀。在香港藝術中心擔任市場發展專員,職銜后括上“數碼”一詞,正是近年常見的新增工作崗位。
在一年半前加入香港藝術中心(HKAC)市場部工作的Koey說:“相信不少畢業生也跟我一樣,開始的時候會懷疑是否應該就此加入本科的專業。我在大學修讀數碼圖像傳播,但是第一份工卻是在銀行做前線的顧客服務工作,結果發現不適合,才知道自己對數碼圖像傳播這門專業仍有濃厚興趣,便轉職到現在的機構做數字市場推廣。在工作中我要處理圖像及版面協調,而我的專業知識對此有很大幫助,絕對是優勢?!?/p>
Koey加入香港藝術中心后的一個重任就是籌備機構的移動App,由于對象是熱愛藝術的人群,所以在構思初期除了將App定位為要給扼要精簡的活動信息外,也考慮到參觀展覽的人士會希望多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于是在當時已決定加入虛擬實景(AR)技術,讓參觀者通過App對準展品一按,即時得到展品的更多信息。
“做數字市場很有新鮮感,例如推出App之前,我會到處下載其他的App擷取靈感。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會做這種事情,但是在真正實行時,我還是需要協調公司內部的意見,然后與負責的外包人員溝通,除了要很清楚App的內容及每一個部分的功能外,也要嘗試走得更前。例如當時一般博物館的語音導覽都要收取費用,又或是要到服務臺領取聽筒,我們當時已決定在App加入語音導覽,用家只要打開App就是了,他們更可以利用App實時預約導賞團。”
快速年代
藝術中心的App終于在2013年3月推出,每月定期更新。由于資金有限,Koey說App的技術或數據未必盡善盡美,但是在本地業界已經得到不俗的口碑,早前更獲得3個獎項,包括最佳創意設計銀獎、最佳App (政府/機構)銅獎及最佳用戶體驗銅獎,對她及團隊來說,絕對是很大的鼓勵。
除了App的推廣,Koey亦需要負責臉書(Facebook)的日常運作,現在藝術中心的臉書粉絲約有27,000人,較Koey一年半前接手時的一萬多人,增幅超過一倍半,可見她交出了漂亮的成績表。“臉書的好處是,每次上載一段新信息后,很快便會知道大家喜歡與否。推出的初期,收到的效果有時不夠理想,后來在錯誤中學習,發現原來在臉書上,只需要一張醒目的藝術品相片,加上展覽重點、時間、地點,言簡意賅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p>
Koey發現只要花點心思地去選取適合的材料,彈指之間就可以知道粉絲們喜歡與否。她與上司亦可以更容易溝通。“現時我會配合youtube及instagram拍片及修圖,在展覽或表現節目前后訪問藝術家或作實時上載節目現場的圖片,都有助帶動節目的支持度。
雖然主理社交媒體頻道或多或少都需要在工余時間工作,但是這個渠道帶來的實時回饋往往令人興奮。Koey說,能夠在入行不久就獲得數字營銷的寶貴工作經驗,絕對難得。
創業支援
·調查顯示,89%的用戶使用智能手機研究產品或服務,其中超過一半用戶在瀏覽產品信息之后,會轉戰到計算機進行購物,而47%的人會選擇到實體店購物。
·手機廣告已占全球廣告總支出的2.7%,預計2年后會升至7.7%,成為第4個主要宣傳渠道,比電臺、雜志及戶外廣告更重要。
·去年全球網絡廣告支出達1,015億美元,預計到2015年,相關支出持續高速增長,將達1,324億美元,占全球廣告支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