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清萊,一場細雨,隨處可見色彩繽紛的油傘在街巷涌動,那傘下的姑娘個個白膚唇紅眸明,嫣嫣揚眉一笑,便能隱隱感覺到泰國的另一種清新在緩緩靈動。看過無數美景,走過青山綠水,這次我們來到泰國北部《活色生香樂活泰北》(P28),與曼谷或普吉相比,這里沒有消磨時間的溫柔海灘、沒有瘋狂血拼的豪華商場,有的只是“jia yan yan”(泰語“慢慢來”的意思),和讓人心情無比舒爽的安靜。偶爾聽著廟宇間祈福銅鈴的清脆;偶爾則悠游于充滿生活氣味的市集,或沉浸在按摩的痛快淋漓之中。當然還有美食之必然,清爽的鮮湯與攪和了各色辛香料的綠咖喱蟲蟲,給人市井餐食的濃烈快意。
在茶被引進英國之前的17世紀,英國人還是一日兩餐的習慣,只有上層社會為顯示身份,才會在夜晚來臨后開啟電燈吃晚餐。當時的貝福德公爵夫人因為晚餐延后而在下午倍感饑餓,于是她決定邀請朋友一起吃點心喝時下貴族中流行的茶飲料。這種做法很快得到閑暇無事的貴族夫人們的喜愛,成了有錢人消磨時光的社交活動。從倫敦朗廷,到上海外灘悅榕莊,《酒店茶事之英倫主義》,從下午茶的發源地細說從頭。《廣東人“嘆早茶”不簡單》,對話專業老饕,講述粵式早茶里的真味。
印象中的德國人跟它們的產品一樣嚴謹認真,不過我們的撰稿人Cookle這次在在德國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巧遇一年一度的四旬節在黑森林間的小鎮上連連上演。《狂歡德國,春季的慶典》,原來德國人也可以這么瘋狂。
很多人愛上旅行,借此脫離日常的瑣碎和被限定的軌跡。每一個人都有流經自己內心的風景,在歲月中繁華,在歲月中衰敗。因為美,所以熱愛,所以更懂得珍惜。品讀美景的憂傷,與人生的禪意,樂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