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物質生活極度豐富的今天,人們很難理解苦行主義背后隱藏的意義:到底是什么原因能讓人甘愿拋棄自己辛苦建立的生活,走上苦行者之路呢?紐約攝影師Joey L遠赴印度,通過鏡頭將苦行僧尋求心靈解脫的故事搬上了美國大都會展覽館。另一面,極度殘酷的反義詞極致完美則由泰國攝影師Weerapong Chaipuck呈現,作為一名旅人游走在亞洲各鄉各處,他用鏡頭記錄下了沿途的風土人情,再配上對云彩、光影和色調的掌握,每一幅照片都極富層次感和視覺沖擊力,現在它們被懸掛于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亞洲不僅僅是旅行者的天堂,它同樣將大自然的信仰鋪展于世人的面前。
印度苦行僧之眼
展覽隨著攝影師從埃塞俄比亞開始直至印度瓦拉納西結束,專輯取名為“Holy Hen”。可以說,世界上所有信仰都有各自的苦行修道形式,其中禁欲和苦行在印度教中已經發展到了非常極端的程度,他們主張自我否定和自我懲罰。展覽中,攝影師將大部分鏡頭聚焦在名為Aghori的印度教信徒身上,他們崇拜濕婆,認為濕婆創造了一切。Aghori本人以對死亡狂熱而聞名,以至于會把自己埋在骨灰當中,或利用亡人的骨骼制作飾物佩戴。Aghori與“死亡”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他們來說,死亡并不可怕,它意味著“放下”。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展覽館,位于紐約第五大道80到84街道。此次展館辟出二樓特別展覽Joey L的作品。如果你認為還不夠看的話,目前展館同時也展出古樂器、服裝、飾物、武器、盔甲等羅馬時代大總匯,邀請你免費參觀。
醉人亞洲之美
年過半百的Weerapong Chalpuck從服務多年的醫療行業退休之后,忽然發現自己愛上了攝影,于是果斷拿起相機踏上了攝影之旅。他說:任由身體再殘破,也無法阻擋他沐浴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這份激情引領他走過了有煙霧繚繞的群山,有佛塔遺跡的日出美景,有盛放的油菜花田,還有山村老人不緊不慢燃起煙草的生活畫面。的確,自然之美如人間仙境,虛幻神秘,美得太不真實,這是倫敦設計展覽館館長對他作品的評價。
由原來充滿裝置藝術的展館,轉而變成迎合Weerapong Chalpuck熟練的光影游戲。人們從踏進展廳開始就已經進入了“亞洲世界”。虛晃的白燈光下,中國桂林漓江水一覽無余,照片中湖水并沒有被太陽眷顧泛出波光粼粼的美感,唯獨頭戴斗笠的老漢踩在竹筏上,鸕鶿不安地撲打翅膀,飛向已被烏云壓得不能再低的空中;中國西安華山的凌峰被索橋紅繩襯出詭吊的氣氛;緬甸蒲甘則少了古城滄桑感多了幾分星空下的輝煌。印尼爪哇省佛教塔遺跡“婆羅浮屠”、“中國云南羅平縣的油菜花開景象”都被一一重現在了英國這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