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第安與“TIPI”帳篷
自從白人踏上了這片土地,北美的印第安人也開始了家園被剝奪的歲月,最終被驅趕到政府劃歸的保護區域??笨藮|部有許多印第安人,如今在一些和外界接觸頻繁的地區,外人有了更多了解原住民文化的機會。Kanatha-Aki是一家經營多種戶外活動的中心,其中就包括印第安原住民生活體驗。這里遠離都市,車子駛離公路,在GPS的定位下駛入林間小路,找到了這個位于N46°12.073W 74°21.205的山林小屋。
我們到達時主人在木屋中舉行了簡短的傳統歡迎儀式:口中“念念有詞”,用煙熏身體周遭作為潔身沐浴之意后,便指引我們來到房后池塘邊的林子里,今晚的下榻處十分特別:印第安人的傳統“TIPI”帳篷。只見林間空地上搭起一頂白色圓錐結構的帳篷,這是我們第一次在森林中露營,這份新鮮感自不用說,彎腰鉆了進去,只見地上鋪著新鮮的松枝,中間堆著木柴,頭頂掛著狐貍等獵物的毛皮,野性十足。
這種帳篷是北美平原印第安人的發明,十幾根長木樁在頂部交叉支撐,安裝方便迅速,移動時拆下后的長桿子還可以用來做馬或狗來牽引的印第安雪橇,非常適合游牧生活,特別是遇到美洲野牛襲擊時可快速轉移。“TIPI”過去用樺樹皮制成,現在則用白帆布。將帆布條縫合后,然后切出半圓狀而成。與其他帳篷相比,“TIPI”頂部有開口,兩側像大耳朵一樣的兩片帆布可以引導風向,一方面使煙散出去,另一方面又會防止空氣倒灌進來,起到煙囪的作用,方便人們在里面用明火做飯并取暖,下雨時則把兩片帆布蓋住開口。冬季還可以加上內襯,增加熱度,同時內襯與外部帆布之間的空隙也會增大煙囪效應,幫助廢氣快速排出,讓新鮮空氣繼續進入。
野牛褥子的溫暖夜晚
在TIPI里足夠暖和之前,主人先在外面升了堆篝火供我們取暖。晴朗的夜空,繁星閃爍,似乎印第安人的過往就埋藏在星空的背后,可他們從不消極面對生活,如同篝火般溫暖、灼烈地熱愛著生活。
漸漸地空氣里彌漫起了煙熏味道與淡淡的松香。今晚的“鋪蓋”就是一個羽絨睡袋和一張厚厚的野牛皮“褥子”,還有一包北美野牛的“牛肉干”零食,數千年以來,北美大草原上的印第安人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這種體型龐大的食草動物。我們鉆進睡袋,很快便進入了夢鄉,沉沉地睡去。第二天早上,被帳篷外的鼓聲吵醒,原來是印第安式的“叫早服務”,揉著惺忪睡眼,披上衣服,才發現一只狗狗不知道什么時候鉆進了帳篷,睡在腳邊。
印第安之“狼”
走出帳篷,只見一位老者站在TIPI旁,手持一面牛皮鼓,神情嚴肅地敲打著,仿佛在做一種儀式。我們一下子就被他頭上的那頂狼頭帽吸引過去,不禁想起了《與狼共舞》這部電影,老者是當地的印第安后裔,名叫Haigan,今年57歲,不過和我們印象中的印第安人很不一樣,幾乎和白人沒什么區別。叫早儀式結束后,接下來是和前天晚上同樣的“精神沐浴”,煙熏療法。大家按捺不住好奇,問是否可以戴一下那頂神氣的“狼頭帽”,Haigan笑瞇瞇地遞給我們,說狼是精通擊鼓和舞蹈的神秘生物,它們有強大的療傷能力,也是印第安部落巫師的化身,我們小心翼翼地戴上了它,希望它的神力能助我們一路好運。
狼是印第安文化中重要的圖騰,世界最早的圖騰(totem)文化便發源于印第安人,他們運用圖騰解釋神話、古典記載及民俗民風,迷信某種動物或自然同氏族間的血緣關系,崇奉萬物有靈的圖騰,用來做氏族的徽號或標志。Haigan為我——講解著工藝品上的圖騰寓意,分別代表著熊、狼和馴鹿,庇佑辟邪。
捕夢網傳說
像許多原住民文化一樣,印第安文化中也有很多浪漫的精神寄托。比如捕夢網(Dream Catcher),顧名思義,捕獲美麗的夢幻,讓噩夢隨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消失。主人住的木屋窗戶上就掛著一只,陽光下,輕盈的羽毛似乎在述說美麗的傳說,捕夢網源自18世紀,印第安人相信夜晚的空氣充滿了飄浮著的夢幻以及先人遺留下來的智慧,其中有好有壞。傳說只有好夢才能通過捕夢網中間的洞,并順著羽毛流下來,進入我們的夢鄉。而噩夢都會被困在網中,并隨著次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灰飛煙滅,消失得無影無蹤。每個原始、神秘而又溫馨的捕夢網,都是一種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