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東京老,比奈良年輕,能代表京都這座千年的古城的是漫畫柯南里的清水寺,還是卡通一休和尚里面出現過的銀閣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卻是現代設計的JR火車站、高聳的京都塔,和市中心筆直的大馬路。來到京都,不需要去思考,只需要打開心扉,漫步其中,答案就會不斷地跑到腦海里了。
超人氣拉面小路
原以為京都會是一個舊舊破破的城市,沒想到JR京都站是一個新而且大的車站,幸好站內各樣指示牌都很清楚,不然一定會迷路。JR京都站由曰本名設計師原廣司設計,跟伊勢丹百貨連在一起,附近也有很多商店和百貨。在京都這么一個日本傳統的地方有這樣現代化的車站其實是一個很強烈的對比。
JR京都站的伊勢丹十樓,有個匯集日本八間人氣拉面的京都拉面小路,這里的拉面店都是經過票選產生,優勝劣汰,所以可能每年去看到的店都會不一樣喔,果然在日本是要有實力才可以一直生存下去。在拉面小路里所有的餐廳都是用食券的方式,就是你在外面先選好要吃的口味購買食券,進去后再給服務生即可,這樣省去很多的麻煩,很方便。
日本的拉面可以分成醬油、味噌、鹽味及豚骨這幾種口味類型,抵達日本的第一餐,從道地的日本拉面開始。在眾多拉面店匯集的京都拉面小路,選定這家受不少人推薦的“博多一幸舍”,主打正宗的濃郁豚骨湯頭,整碗鋪滿著軟滑的薄切叉燒,擁有迷人的鮮嫩口感。招牌豚骨拉面沒有繁雜多樣的配菜,卻簡單而讓人驚艷。鋪上滿碗的薄切叉燒,薄嫩滑口,看似清爽卻入味。
面是細面,微硬的口感,有著讓人喜歡的嚼勁。而拉面最佳組合的半熟溫泉蛋,微流的金黃蛋汁,適切的微熟,搭配Q彈有勁的蛋皮。好像在日本隨便吃,都能遇上令人享受的好味道。豬肉大骨熬煮的濃郁豚骨湯頭,味道極地厚醇,十足的日本道地風味,帶點奶油的微甜感,多了一份鮮甜。
不能帶走的清水寺吉簽
出門的時候其實還是飄著雪花的,等搭上100路車到達清水寺的時候晴空萬里,藍天白云,溫度適宜,這里是不論自助或跟旅行團,都是必到的景點。清水寺建于公元798年,但就和許多古跡一樣,因為被火燒毀的緣故,現在所見的為1633年重修的樣貌。附近有很多日本道地的小店,可愛的傳統飾品或是道地美食,如果要認真走完,估計也要大半天的時間!
抵達清水寺最先見到的是仁王門,亮紅色切妻式日式傳統建筑豎立。背后是30米目前日本最高的三重塔,來自于中國,在日本的廟宇中有保佑婦女生產平安的意義。經過三重塔后若要進入本殿需要購買門票,很多旅行團就會把團員帶到這后解散自由活動,所以雖然很多人到過清水寺,但真正進入本殿的人應該也只有一部分,只是清水寺的美,要進入才能真正體會。
友人嫁來日本20多年了,對于日本寺廟的參拜習俗自然非常了解,而據說擁有千年歷史的清水寺相當的靈驗,御手更是多元,健康、安產、交通安全、學業、長壽、學童、姻緣和金運等,甚至是頭痛、足腰守也有,真是可以符合人的各種需求。于是我們跟著她凈手、敲鐘、許愿、參拜、求符、抽簽,順溜得跟日本當地人無二,我們兩個小的拿著抽到的兩張”吉”簽得瑟得不行,準備藏進包包的時候,友人告訴我們必須把簽打結綁在專門的簽文處,那樣才能如愿以償受庇佑呢,果然還是得有人指點迷津才可!
沒有銀色的銀閣寺
按著行程計劃向銀閣寺進發,繼續100路坐到底就到了。銀閣寺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建造時期為了仿造金閣寺而要披滿銀箔,最終因為資金不夠而放棄,不得已只能把寺內的觀音殿叫做“銀閣”。難怪我們在里面兜了個大圈子,左顧右望,環視周圍的建筑,就是怎么也找不到一片銀色的磚瓦或是板壁!
日本園林獨有的構成要素,就是所謂的“枯山水”,起源于鐮倉時代,盛極于室町時代。枯山水也稱假山水,造園手法起源于盆景藝術,純粹以寫意手法表現山海之意,而觀者就依靠自己的聯想和感悟。枯山水擅長以小見大,以尺寸之地展天地之闊,常被認為是日本僧侶用來作為冥想的輔助工具,這些靜止不變的元素,具有使人寧靜的效果。庭院西北邊的角落,有高約60厘米的銀沙灘,銀沙灘的西南邊有高約180厘米的向月臺。枯山水代表著凝固靜止,也代表著永恒;枯山水所表現的,是從自然之中截取的片段,將片段凝固下來而獲得一種不變的、至美的、但也是至哀的永恒。
當身處精致的日本式園林格局里的我們還在驚嘆時,突然天開始飄雪,而且是瞬間一鼓作氣的鵝毛大雪讓我們幾個興奮不已。聽著和尚敲響晚鐘,看著片片鵝毛飛雪,感受著凜冽冷風中的京都氣息……一切都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