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道樹樹種的選擇和栽植對于園林綠化來說是一個長期的課題。武漢處于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向北亞熱落葉闊葉林過渡地帶,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優越,可引種的樹種十分豐富。縱觀武漢市近50年的行道樹栽植來看,不同時期主打樹種不同,品種趨于豐富多樣化,但大樹存世少,對于這座中部歷史悠久的城市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武漢市行道樹品種的歷史沿革
據1963年統計,武漢市行道樹,使用樹種有加楊、懸鈴木、楓楊、梧桐、柳樹、刺槐、臭椿、梓樹、泡桐、女貞10個樹種,主要以加楊、懸鈴木、楓楊為主,占行道樹總量的93%,加楊占60%,懸鈴木占25%,楓楊占8%,可謂武漢道路綠化的“加楊時代”,樹種極度貧乏。
1976年調查時,懸鈴木、女貞、加楊3個樹種占行道樹總數的73.5%,其中懸鈴木占51.8%,女貞占11.7%,加楊占10%,這時可謂“懸鈴木時代”,基本由懸鈴木一統天下,樹種從株數看仍比較單調。但此時行道樹種已增加到29種,新增加池杉、水杉、樟樹、苦楝、重陽木、喜樹、烏桕、香椿、核桃、三角楓、毛白楊、楓香、合歡、黑松、柏木、棕櫚、廣玉蘭、桂花、雪松19種樹種。
上世紀90年代中山大道、和平大道等主干道的許多懸鈴木大樹被大量砍伐。1976年統計全市共栽植法桐有7.9萬株,2008年統計時,1977年以前栽植的法桐僅有9878株,數據顯示當時栽植的法桐近90%已被損毀。
進入新世紀,武漢市的行道樹也進入了“樟樹時代”,2008年對武漢市建成區行道樹的統計,樟樹數量達到15.1萬株,占總數的46.81%。其中,江夏區共栽植樟樹0.98萬株,占其行道樹總數的91%,東湖高新開發區栽植樟樹2.01萬株,占其行道樹總數的73%,東西湖區栽植樟樹2.22萬株,占其行道樹總數的54%,沌口開發區栽植樟樹2.96萬株,占其行道樹總數的54%。七個主城區中栽植樟樹比例最大的武昌區共0.90萬株,占其行道樹總數的45%,比例最小的青山區共栽植樟樹0.45萬株,僅占其行道樹總數的16%。
武漢市行道樹基本現狀
目前,調查武漢市建成區道路829條道路,共有行道樹約31.31萬株,其中常綠喬木18.3萬株,占58%,落葉喬木13.1萬株,占42%。喬木樹種共65種,其中落葉喬木43種,占66%,常綠喬木22種,占34%。數量在0.2萬株以上、按數量從多到少的樹種依次為:樟樹(15.12萬株)、法桐(6.29萬株)、欒樹(2.78萬株)、水杉(1.08萬株)、廣玉蘭(1.01萬株)、大葉女貞(0.62萬株)、桂花(0.55萬株)、銀杏(0.51萬株)、楸樹(0.49萬株)
懸鈴木和樟樹兩個樹種的數量占行道樹總數的66%,因此可以說,武漢市的行道樹是以樟樹和懸鈴木為特色。
目前,武漢市行道樹普遍長勢健壯,樟樹分枝勻稱,枝繁葉茂,少部分出現黃化現象,近年栽植,樹冠尚小,未能形成大樹濃蔭之景,遮陰效果不明顯。30年以上的樹齡有部分空洞,漢口老城區部分背街小巷樹齡較大的英國梧桐呈現樹干歪斜角度大,根部拱起,水泥覆蓋樹穴,生長空間狹小,人為侵占破壞現象時有發生。水杉長勢健壯,基本無病蟲害。欒樹作為落葉樹種生長速度較快,遮陰效果明顯,晚春偶有蚜蟲發生現象。銀杏作為營造秋態的名貴樹種,秋天金黃色樹葉頗受市民喜愛,長勢不錯,新栽樹木偶有假活、倒伏現象,基本無病蟲害。廣玉蘭長勢健壯,初夏盛開潔白如玉的花朵,是優良的行道樹種。重陽木、雪松、構樹等行道樹都普遍長勢不錯。
武漢行道樹存在的問題
個別道路立地條件較差,出現樹木衰老、歪斜。少部分大規格法桐樹干蛀空,只剩下一層樹皮、半邊樹干作支撐,截干修剪后留下較大的截口未能及時處理、填充,造成樹干、樹枝空洞,部分法桐樹冠偏冠嚴重。東湖風景區部分路段10年前栽植的一批樟樹,栽植下去是10厘米,至今未見長大1厘米,成了小老樹,長勢無法恢復正常。部分路段存在樟樹黃化、長勢衰弱現象。
江岸、江漢、武昌部分老城區背街小巷的少部分法桐由于歷史原因,人行道近2、3米寬,行道樹樹干距離臨街建筑、墻體僅1米之隔,加之樹木的趨光性,造成背街小巷的大規格法桐樹干傾斜嚴重,少部分新栽行道樹也存在歪斜現象。
部分樹穴預留栽植空間狹小,地下生長空間不足,有部分樹穴下面的水泥硬板未能打破直接栽植,覆土深度不夠,樹穴建筑垃圾,磚塊未能及時清除,樹干撐破樹穴硬覆蓋,樹根在樹穴周圍地面拱起,樹根超出樹穴硬覆蓋向外生長。少部分道路施工過程中對樹穴過度硬化,行成水泥合圍樹干之勢,根部不透氣,土壤板結。
部分行道樹與上方的電線、電纜存在矛盾,大部分喬木頂端經過多年生長直接與線纜交接,造成安全隱患,供電部門任意砍伐頂端樹干、樹枝,嚴重破壞樹型。
個別道路行道樹“四世同堂”、層次不齊。由于最初栽植的時間、規格、速生慢生樹種的差異,部分路段的行道樹呈現大樹下面套小樹,行道樹規格大小參差不齊,三四個不同年代的樹種在同一空間、環境下生長,大樹濃蔭下的小樹沒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和陽光雨露,停滯生長,如新民主路栽植雙排行道樹樟樹,前排樟樹干徑達50厘米,后排樟樹干徑僅10來厘米,長勢衰弱、黃化。有的行道樹最初栽植密度大,少部分行道樹長勢極度緩慢。
受現狀樹形影響,修剪工作難以到位。如法桐在早年嫁接、重度修剪、棄剪后,多年以后再次修剪很難成景且修剪難度較大。
下步工作措施與思考
要科學規劃、嚴把審核、強抓建設質量。一是深化修訂《武漢市道路綠化樹種規劃》,細化行道樹區域性樹種選擇,堅持適地適樹的原則,強化區域性行道樹特色。道路綠化的設計應根據實地情況,因地制宜地運用造園手法,在植物配置上應遵循樹種規劃的原則和要求。設計人員要提高對植物的熟悉程度,充分了解植物的樹形、葉形、葉色、花色、物候等生物學特性,以及耐陰性、耐酸堿性、耐寒性、耐澇性、抗病蟲力等生態學特性,根據不同的環境條件選擇最適宜的樹種。避免設計者對植物特性不夠了解,機械繪圖,而不管設計出來的樹種是否與具體的環境條件相適應。
二是通過對《武漢市城市綠化條例》的重新制訂,在制度層面上強化市區園林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能,加強對建成區范圍內新建配套綠化工程方案和圖紙的審查、工程質量監督、竣工備案、無縫對接綠化項目移交,建設、養護領域的違法行為處罰,加強行業管理,規范市場行為。促進行道樹區域性規劃、建設、管護的有效實施。不定期邀請市政府領導專題調研
行道樹建設、管護,重視行道樹科學管護工作,為行道樹建管工作保駕護航。
三是協調市政規劃和施工單位,在市政道路建設的規劃設計和施工時,要充分考慮到行道樹的生長速度,為行道樹預留必備的生長空間,建議樹穴內空達到1.5米×1.5米,行道樹干徑距離建筑物不低于5米。不同的行道樹要根據其特征分別對待,選擇合適的應用區域。市政設計施工部門要統籌協調,鼓勵電線電纜入地,從源頭上避免干線矛盾。道路擴建、改建過程中嚴格審核大齡行道樹的遷移、砍伐許可事項,能不移栽、不砍伐的堅決保留,守護好城市園林綠化成果。在此基礎上成立武漢市道路行道樹專家委員會,對武漢市的道路綠化設計、施工和養護進行審核、評估和監督。避免單純因為領導的喜好而造成行道樹的大量砍伐或是栽植明顯不適宜武漢氣候特點的樹種。
四是加強建設施工監管,提升行道樹施工質量。道路綠化工程主要以項目配套為主,因業主、綠化施工企業等層次不齊,造成施工質量良莠不齊,給后期維護帶了一定難度。為此,市園林部門將加大對在建工程的巡查、監管力度,對行道樹栽植采取“紅黑榜”等有效制度,對樹穴垃圾、雜物清除徹底,樹穴下面水泥蓋板堅決打破,土壤理化性質較差的,換土要徹底,發現類似問題,責成業主及施工單位限期整改,使用pv透氣管等技術,提高栽植成活率。嚴格把關苗木土球、樹冠及分枝點高度,有效提升行道樹栽植施工質量。
適地適樹,強化行道樹苗木基地的建設與培養。苗木市場化采購與苗圃基地相結合,從苗木初期控制樹形,合理定干,培育標準化、精品化移栽苗木。加強土壤檢測,結合轄區內的土壤理化性質選擇合適的行道樹種,注重鄉土樹種的應用,選擇能充分適應武漢氣候、耐城市惡劣環境、耐修剪的樹種。還要求耐粗放管理,對病蟲害抗性強而且長壽;最好還能提供較好的遮蔭、具有優美的樹姿;既能為人類帶來很多好處如降低污染凈化空氣,又不給人帶來不快的麻煩,如構樹雌株落果產生的異味或對衣物的污染、懸鈴木果毛、意楊飄絮對人產生的刺激等。
在全球范圍內同一緯度、氣候較為近似的區域進行廣泛引種,收集優良的行道樹種質資源,逐步建立起一個較為全面的行道樹樹種基因庫,通過不同種源和品種適應性的研究和篩選,以及雜交育種和優良苗木的培育來逐漸增加新優品種。
根據植物多樣性景觀要求,應重點引進特色樹種、觀賞價值高的樹種。另應重視科學育種問題,對一些價值高但某一方面存有缺陷的樹種通過育種途徑解決,或從植物變異中篩選栽培新品種,這樣既豐富了植物種類,也促進了植物多樣性進程。
推進精細化養護管理長效機制,提升行道樹管理水平。
一是強化精細化修剪。每年做好行道樹常規性修剪,對萌蘗枝、下垂枝、枯死枝、病蟲枝徹底剪除,懸鈴木冬季修剪整型精細化推進。新栽行道樹統一做好定干疏枝,保留3到5個主枝呈傘型分散。過高生長、樹冠小的懸鈴木采取統一短截回縮的修剪方式,增加分枝點,擴大樹冠。部分采取簾式修剪的路段定期修剪常抓不懈,做好大齡歪斜行道樹的樹型調整,做好行道樹樹冠修復性修剪,有計劃、有步驟地逐步更換老化、樹勢衰弱、嚴重歪斜的行道樹。對樹木郁閉度高、密度過大綠化帶或雙排行道樹、空間狹小的路段因間隔抽出部分苗木,調整行道樹密度,提供廣闊生長空間。提高通透性,改善生長環境。
二是科學防治病蟲害。行道樹病蟲害防治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策略,以生物防治為主體,以蟲治蟲,優先選用無公害農藥,合理使用化學農藥,有機地協調好其它防治措施,安全、經濟有效地把植物病蟲害的損害控制在不影響綠地生產和觀賞價值的水平之下,以達到最佳的生態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欒樹蚜蟲,法桐天牛、網蝽,樟樹紅蜘蛛、樟巢螟要提前預防,重點防治。
三是合理選擇樹穴覆蓋。人流量少、有環境的路段運用草皮、麥冬、石楠等色塊植物進行樹穴軟覆蓋。人流密集的路段采取梳篦子、植草磚等進行合理的硬覆蓋。水泥、混凝土合圍樹穴的地帶務必打破封閉,提供舒適的生長環境,提高樹穴土壤通透性。
四是合理施肥,采取葉面噴施、樹穴埋施、管狀施肥多措并舉,夏季抗旱開穴澆水形成長效管理機制。
五是加強行道樹養護管理的宣傳教育。通過電視報紙等媒體多渠道廣泛宣傳市民愛綠護綠,保護行道樹的意識,嚴禁在行道樹上牽繩掛物、亂刻釘畫廣告、搭棚設攤、倒灌油污腐蝕性液體,城管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宣傳教育與執法處罰并重。定期對行道樹進行檢測,各養護公司、養護單位的負責人對轄區責任內的行道樹簽訂責任狀,制訂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做好養護管理日志,保證樹木生長健壯。
六是市直園林部門要加強督促、指導、嚴格考核行道樹養護管理工作,合理高效務實推進大城管綠化養護管理考核。
園林部門要不斷加大對行道樹養護資金的投入、養護作業的指導、督辦和考核力度,推進行道樹精細化管理。春季重點考核行道樹缺株補栽、歪樹扶正,常綠樹種20厘米以下,落葉樹種15厘米以下要求扶正,病蟲害預防;夏季重點考核除萌抹芽,定干梳枝、常規修剪;秋冬季加強樹木整型修剪,消毒涂白。死樹、枯枝、樹穴過高雜草、牽掛堆雜、侵占危害常年考核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