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許帆婷 趙士振 夏 梅
總法律顧問不僅是企業重要決策的參與者和把關者,還是法律理念文化的傳播者、法律隊伍的培育者。
總法律顧問是企業法律隊伍的帶頭人。十年來,中國石化把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作為核心,認真實施國務院國資委法制工作三個三年目標計劃,推動法制工作取得長足進步,走在中央企業前列。
“采油廠每年有30余口側鉆井,以往是投資計劃下達后再簽訂合同。由于從井位批復到投資計劃下達需要一定時間,產量壓力大。我與采油廠計劃、定額和鉆井等部門結合,在井位批復后啟動合同流程,投資下達后依據實際完成情況和投資計劃辦理履行結算,使采油廠簽約及時率有較大幅度提升。”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總法律顧問王德山這樣介紹他對采油廠合同管理方式的改進。
作為全國首批總法律顧問制度試點企業,勝利油田的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起步較早。1997年3月,人事部、原國家經貿委和司法部著手推行企業法律顧問制度,勝利油田率先在石油工程、物資采購、采油廠等法律業務量較大的6家二級單位配備總法律顧問,開始了總法律顧問制度的探索實踐。

□ 江漢油田總法律顧問述職會議現場。石建芬 供圖
截至目前,勝利油田已先后在28個二級單位配備總法律顧問,在崗專職總法律顧問12人。一支專業過硬的總法律顧問隊伍,正成為油田改革發展的“穩定器”。2004年,勝利油田開始推行總法律顧問述職制度,成為集團公司最早推行總法律顧問述職的單位。
“油田層面和部分二級單位先后配備總法律顧問,成為油田法制工作的中堅力量。” 勝利油田法律事務處處長馬清彪說,“實現依法治企、合法經營,法律工作必須增強服務意識,一個單位或者領導身邊應該有一個法律明白人。”
2004年5月14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出通知,要求用2到3年的時間,在中央管理主要領導人員的53家中央企業和其他具備條件的部分中央企業、部分省屬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建立總法律顧問制度。2004年8月11日,中國石化下發《關于加快推進企業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的通知》,要求具備條件的企業配備總法律顧問。
從2004年開始,中國石化的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就穩步推進。2005年底,70家子企業配備了總法律顧問;2010年底,除上報國務院國資委備案的74家重要子企業全部配備了總法律顧問外,另外還有18家企業自我加壓,主動配備了總法律顧問。至此,中國石化121家直屬企業已有92家配備了總法律顧問,配備率達到76%。
到2011年底,剩余的29家單位全部設立了總法律顧問,并建立了法律管理的一整套工作制度。中國石化成為中央企業第一家在全部子企業配備總法律顧問的單位。
今年10月15日,中央法制調研組到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就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展開調研。集團公司總經理王天普說,國有企業法律顧問制度推行10年來,在國務院國資委的直接領導、指導下,中國石化著力建立法律顧問隊伍體系,打造作風過硬、專業扎實的法律顧問隊伍,構建法律風險防控機制,公司法律職能作用日益彰顯,為建設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與許多“半路出家”的總法律顧問不同,盧進龍擁有武漢大學法律碩士學位。2010年,他從江漢油田機關交流到地球物理公司江漢分公司任總會計師,兼任總法律顧問。
由于物探行業炸藥雷管多、施工車輛多、勞務用工多,施工地點很分散,風險很大,前幾年發生多起因地震物探作業引發的索賠訴訟案件。中國石化總部提出要加大對生產經營中高發法律風險防控力度,油田板塊特別要加大對物探作業法律風險的防控力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公司的重要決策,盧進龍都會參與并進行把關,緊密關注、跟進具體項目,做好風險防控。“做一個總法律顧問,第一要有能力看到風險,第二不能為了逃避風險就什么都不做了,不能僅僅說‘不’,要找到變通的方法,既能規避風險又能取得效益。”這是盧進龍對自己工作的解讀。
與盧進龍一樣,趙進斌是很謹慎的人。作為江鉆股份公司的副總裁,趙進斌從2006年開始兼任公司總法律顧問。公司管理人員和總法律顧問“一肩挑”,這讓趙進斌時刻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業務部門看到的是可能的利益,法律工作者看到的是可能的損失。”趙進斌說,“法律顧問不管它是不是好項目,只管它是不是壞項目。”
總法律顧問是重要決策的參與者和把關者,通過直接參與重大經營決策,確保決策的合法性,從源頭上防范了決策的法律風險。在工作中,趙進斌十分謹慎,不斷權衡利弊,慎言“可”與“不可”,一個項目因為法律風險被砍掉的情況也并不鮮見。
在日常工作中扎緊防范法律風險的柵欄,防患于未然,總法律顧問是企業的“衛士”;當面對訴訟糾紛時,總法律顧問又成為捍衛企業權益的“斗士”。
訴訟案件的處理,是趙進斌的基本工作之一。在江鉆股份訴天津立林商業秘密侵權案中,趙進斌多次到總部法律部匯報,與公安、法院、對方當事人等各方溝通,最終該案完勝結案,對方賠償1700萬元,停止生產侵權產品,限期銷毀侵權產品,不僅為江鉆股份挽回了巨大損失,還消滅了一個不正當競爭對手,進一步穩住了市場。
在盧進龍看來,總法律顧問不僅是企業重要決策的參與者和把關者,還是法律理念文化的傳播者、法律隊伍的培育者。
為宣傳法律理念文化、培養法律隊伍,盧進龍在所有地震隊推行法律工作負責人制度,逐隊挑選業務強的年輕隊干部擔任,每月親自輔導和檢查學法情況,去年還安排9名地震隊法律工作負責人參加全國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考試,在施工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選送5名同志到南京參加了為期16天的脫產培訓。2012年又分層次廣泛開展法律知識學習培訓,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促進了全公司廣大干部職工的法律觀念、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的明顯增強。
2011年11月,集團公司法律部主任張吉星在中國石化總法律顧問培訓班上,把總法律顧問的角色定位闡述為“八個者”,即法律系統的領導者、重要決策的參與者和把關者、法律工作管理制度的制定者、法律理念的傳播者、法律工作職能體系的創建者、法律隊伍的培育者、法律事業舞臺的搭建者、企業權益的捍衛者。
中國石化以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為核心,提升了法制建設的整體水平,公司法制建設得到了上級機關和業內同行的充分肯定。2009年至2013年,中國石化連續五年榮獲《China Law & Practice》“最佳中國企業內部法律團隊”獎,成為此獎項設立以來獲獎最多的中國企業。在國務院國資委對中央企業落實法制工作三年目標的年度考評中,中國石化始終位列中央企業前列。2014年,中國石化集團法律管理榮獲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管理提升活動專項先進稱號。
2012年5月10日,在勝利油田一間不大的會議室里,中國石化山東片區總法律顧問述職會正在召開。每個人的發言坦誠、務實,交流的氣氛很融洽。會議室的墻上懸掛著各種法律文化宣傳條幅,正對著大門的條幅上寫著:“企業法律工作的最高境界應當是切實減少和避免各類糾紛。”這也是與會的許多企業總法律顧問在述職中反復表達的觀點。
實行總法律顧問年度述職,已成為中國石化幾年來堅持不懈的工作制度。
2011年,集團公司法律部一行來到江漢石油管理局,聽取了法律顧問述職。盡管組織總法律顧問述職,江漢石油管理局并不是第一家,但是形成規范并予以考評,卻是他們在總法律顧問制度建設方面的一項積極探索和大膽嘗試。
2011年11月29日,集團公司法律部選取了勝利油田、中原油田、河南油田、齊魯石化、揚子石化、北京石油、江蘇石油、上海石化院、國際工程公司和煉化工程公司等10家單位分別代表上中下游、科研、工程和專業公司各個板塊的總法律顧問進行試點性的述職。
在2011年試點述職的基礎上,2012年4至7月,又在中國石化全系統122家直屬單位全面開展了總法律顧問述職工作。集團公司法律部按地理位置劃分出13個片區,形成了經驗交流、區域資源整合、成果共享的機制和平臺。分片區述職,縮小了每次述職會議的規模,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保證了效果。集團公司法律部主任張吉星說:“通過述職,各家企業的總法律顧問之間能夠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比學榜樣、查找差距。述職既述出‘壓力’,更述出‘動力’。”
實行總法律顧問全面述職,中國石化走在了許多中央企業的前面,是加強總法律顧問隊伍建設的創新之舉。國務院國資委政策法規局通過《中央企業落實法制建設三年目標工作簡報》第24期向中央企業作了推廣。
總法律顧問述職,反映了中國石化法律建設的新成果,也吸引了社會媒體關注的目光。2012年,《法制日報》副總編張亞和經濟部副主任辛紅先后參加了山東和華北兩個片區總法律顧問述職會,現場采訪了多名總法律顧問,并深入7家企業進行深度追蹤報道。《法制日報》連續三天專題報道了中國石化的法制建設,彰顯了中國石化依法經營、誠信經營,依法治企、合規經營的良好形象,提升了中國石化在法制建設上的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