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家棟
在目前產能過剩、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作為國內合成橡膠業“老大”的中國石化應解決企業分散問題,優化整合資源,發揮整體優勢,樹立統一的品牌形象,才能打造世界一流。
2013年以來,伴隨國內消費量不斷增長,連續幾年“高歌猛進”的中國合成橡膠行業全線受阻,行業整體陷入產能過剩和需求微增長的發展低潮。中國石化作為國內合成橡膠行業第一大生產商,如何提高核心競爭力,突破產能過剩重圍,早日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合成橡膠生產商的目標,任重道遠。
據國際合成橡膠生產者協會統計,2013年世界合成橡膠生產能力為1863萬噸,比2008年增長30%,其中中國內地產能499萬噸,占總產能的27%,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合成橡膠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全球27家主要合成橡膠生產商的總產能占全球生產能力的80%,排在前五位的生產商分別為:德國朗盛集團、中國石化、中國石油、韓國錦湖石化、中國臺灣合成橡膠公司。由于2010年以來中國合成橡膠產能急劇擴張,近兩年下游需求不振,造成合成橡膠裝置利用率只有60%,2014年上半年低于50%,達到歷史最低點。產能過剩,加之進口產品沖擊,國內合成橡膠競爭趨于白熱化。
2010年前,國內合成橡膠產能主要集中在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大集團。2010~2012年,合成橡膠行業較高的利潤率吸引了大批民營企業涌入,市場格局由原來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兩家獨大,演變為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和其他企業(民營、合資、外資企業)三分天下的局面。截至2013年底,國內合成橡膠生產企業38家,其中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各7家,民營及其他企業24家。中國石化以167.5萬噸/年的產能繼續保持國內第一大合成橡膠生產商地位,但市場影響力呈下降趨勢,產能份額從2008年的58%減少到2013年的37%。在國內,中國石化合成橡膠企業面臨大批民企的競爭;在國際上,德國朗盛等世界合成橡膠巨頭紛紛在新加坡等地擴能和新建裝置,搶占亞洲市場,中國石化合成橡膠企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在技術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石化已掌握了鎳系順丁、稀土順丁、乳聚丁苯、溶聚丁苯、SBC、丁基/鹵化丁基、稀土異戊,以及乙丙等成套工業生產技術。乳聚丁苯橡膠新增了環保型牌號,溶聚丁苯橡膠新增了適宜制備高等級輪胎的新牌號。稀土異戊橡膠、稀土順丁橡膠和溴化丁基橡膠成套技術開發成功,各形成3萬噸/年生產能力。釩系乙丙橡膠技術完成中試研究,形成4萬噸/年工藝包,具備建設工業裝置的技術條件。SEBS、SEPS類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生產成套技術開發成功,已經形成萬噸級生產能力。2013年中國石化高端膠種產量比率達到15.7%。
在板塊盈利方面,由于主要原料丁二烯產量有限,丁二烯原料成本對合成橡膠成本影響較大,掌握原料資源的企業具有一定競爭優勢。2013年中國石化丁二烯產量133萬噸,其中合成橡膠使用丁二烯原料96.6萬噸,丁二烯自用率70%,對外商品量約40萬噸。雖然擁有原料優勢,但由于2013年國內合成橡膠產能集中釋放,中國石化合成橡膠板塊盈利能力大幅下降,近5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 巴陵石化2014年調整產品結構,增產熱塑橡膠SIS、SEBS、溶聚丁苯橡膠等高附加值產品,穩定提升產品質量,產品受到高端用戶歡迎。彭展 攝
隨著全球性環境污染和資源枯竭問題的日益加劇,高性能和環保型合成橡膠產品開發越來越受重視。目前,世界合成橡膠技術進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合成橡膠新產品開發集中在高性能輪胎用膠種上,主要包括釹系聚丁二烯橡膠、高性能溶聚丁苯橡膠、鹵化丁基橡膠等研究。二是合成橡膠化學改性技術研究活躍,如氫化改性和離子化改性等。三是氣相聚合技術及茂金屬催化劑在合成橡膠生產中的應用。四是合成橡膠聚合技術不斷進步,如分子設計技術、活性離子聚合技術等可控聚合技術。五是環保型合成橡膠及環保助劑應用與研究進一步加強。
目前,國外技術開發以提高產品性能等應用技術為主,而國內則大多圍繞傳統生產技術改進展開研究。由于我國合成橡膠生產以引進技術為主,發達國家和企業對專利戰略的運用已經十分熟練,一方面轉讓的技術不是最先進的;另一方面在技術轉讓或技術許可的同時,利用一些更為先進的專利和環保法規構筑更多的技術壁壘,提高產品的生產門檻,強化技術優勢的壟斷性,導致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創新以生產技術的優化和改進為主,形成的多是外圍專利。努力開發自主技術,增加市場需要的高價值產品,是我國合成橡膠工業未來發展的目標和方向。
與世界一流合成橡膠公司相比,中國石化合成橡膠企業存在產品牌號少,同質化產品占主流,技術先進、性能優異、市場潛力大的高性能產品比例低等問題。
一是通用合成橡膠還未全面實現環保型產品的更新換代,部分合成橡膠產品品質同進口產品還有明顯差距。
二是具有壟斷性的高端產品技術優勢不明顯,新產品的工業化生產成本高、工藝技術有待完善,產品的市場推廣難,高端產品開發還處于模仿階段,如乙丙橡膠、丁腈橡膠還沒有掌握先進技術。
三是在裝置經濟技術指標及經濟運行水平方面,物耗、能耗偏高,勞動生產率低,內部資源未根據橡膠企業盈利能力優化配置,不能實現資源的最有效利用。
四是在市場競爭方面,沒有形成產銷研一體化機制,不能快速反映市場變化。尚未形成產、銷、研一體的新產品推廣銷售機制,無法形成新產品推廣合力;用戶服務環節較多,存在銷售與服務脫節現象,技術跟蹤不夠。
五是個別品種產品牌號不統一、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品牌形象有差距。
六是與其他石油化工產品相比,合成橡膠生產無論規模還是產量在煉化一體化公司中所占比重較低,由于下游用戶指向性強,市場銷售面狹窄,受關注程度不夠。
要從根本上提升中國石化合成橡膠板塊的核心競爭力,建設世界一流,應打破企業分散的狀況,對現有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實行“統一計劃安排、統一資源配置、統一市場開拓、統一品牌形象、統一產品開發”的一體化經營戰略,以形成合力,發揮整體優勢。
降低成本,增加規模效益和產品市場競爭力。合成橡膠板塊實現一體化經營,可以充分發揮主要原料丁二烯、苯乙烯在中國石化內部自給和內部互供的優勢,以市場為導向,靈活做好資源優化與產品排產,提高裝置運行效率,實現規模化效益,降低管理成本。同時,加大對供應鏈的優化整合,尤其是在助劑、包裝耗材等方面,通過實行規模化采購,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
發揮整體技術優勢,為生產運行、新產品開發與推廣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中國石化已經啟動合成橡膠技術中心建設,組織中國石化內部的研究院和企業,聯合系統外的科研力量,形成合成橡膠新技術、新品種、新牌號開發,以及加工應用技術的科研平臺,這將極大提升中國石化合成橡膠技術水平,為打造世界一流合成橡膠生產商提供技術支撐。在現有裝置運行方面,通過一體化經營可以加強內部技術交流,形成技術共享機制,解決影響裝置技術經濟指標的難題,提高中國石化合成橡膠生產技術水平;在新產品開發和推廣方面,能進一步明確分工與合作,提高開發新產品、新技術的整體能力。
突出“中國石化”品牌效應,提升競爭優勢。目前,由于外資及民營企業的擴張,合成橡膠市場競爭的壓力不斷增大,市場上品牌競爭激烈,中國石化合成橡膠企業各自分散的品牌極易被淹沒,整合品牌資源,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品牌體系刻不容緩。合成橡膠板塊實行一體化經營,整合統一品牌,可充分發揮“中國石化” 的品牌效應,提升品牌形象和競爭力。
建立產銷銜接緊密的市場聯動銷售平臺,進一步細分市場,真正實現以銷定產、以產促銷。快速多變的合成橡膠市場和產品盈利空間大幅壓縮的現實,要求企業必須建立一套高效及時的市場信息反饋與動態生產優化機制,打造產銷銜接更緊密的市場聯動平臺,及時掌握市場需求變化、競爭產品動態、區域價格等信息,快速響應市場變化。通過一體化經營,以生產成本最低化為原則,根據產品成本分析動態,及時調整各企業產品結構和排產計劃;以產品效益最大化為原則,將有效的原材料資源進行合理配置,能實現利潤最大化。建立產、銷、研一體的新產品推廣銷售機制,形成新產品推廣合力,能提高企業對新產品生產的積極性,最大限度發揮新裝置的有效產能,提高高端產品比例。
中國石化在潤滑油、催化劑、石油工程等板塊進行專業化重組,在拓展市場、提升效益、加快走出去和強化技術支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為中國石化合成橡膠板塊實施一體化經營,提高產業集中度,實現專業化、規模化協調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