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德君
□ 江漢油田加快推進涪陵頁巖氣產能示范區建設。駱洪鋒 攝
2013年國內石油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存在效益下滑、產能過剩、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預計2014年將繼續平穩增長,略好于上年。
2013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國內石油石化行業經濟運行總體平穩。行業投資大幅加快,煉油效益提升,油氣生產良好,供需基本穩定;行業結構調整繼續深化。
行業增加值穩中趨快。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石油石化行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9%,比2012年加快0.2個百分點。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2.6%,比上年減緩0.7個百分點;石油加工業增長5.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收入增速減緩。2013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主營收入1.3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3%,增速比2012年減緩6個百分點。其中,石油開采收入1.06萬億元,下降0.7%;天然氣開采收入1073億元,增長12.1%;油氣開采輔助活動收入1845.5億元,增長7.3%。2013年,石油加工業主營收入3.4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3.5%,增幅回落5個百分點。總體來看,油氣開采和石油加工業收入增速雖較上年明顯放緩,但全年走勢大體平穩。
油氣產量平穩較快增長。2013年,全國原油天然氣總產量3.1億噸(油當量),比上年增長4%,加快0.6個百分點。其中,原油產量2.08億噸,比上年增長1.7%;天然氣產量1129.4億立方米,增長9.1%,增幅提高2.4個百分點。天然氣產量占油氣當量比重達32.8%,比上年上升1.5個百分點,繼續穩步攀升。頁巖氣生產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產量超過2億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了7倍多,為未來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發利用奠定了堅實基礎。
2013年,全國原油加工量4.79億噸,比上年增長3.3%,增速減緩0.4個百分點;成品油產量(汽、煤、柴油合計,下同)2.96億噸,增幅4.1%,增速回落1.1個百分點。其中,汽、煤、柴油分別比上年增長9.5%、16.4%和0.3%,汽、煤油增速加快,柴油明顯減緩。2013年,全國乙烯產量1622.5萬噸,比上年增長8.5%,而2012年為負增長。
油氣行業投資力度全面加大。2013年,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實際投資3805.2億元,比上年增長33.3%,增速加快28個百分點,是2005年以來的最大增幅;石油加工業完成投資2137.6億元,比上年增長27.9%,加快14.3個百分點,為2008年以來最大增幅。
2013年石油石化行業增加值累計增長走勢(單位:%)
2013年油氣開采和石油加工行業收入累計增長走勢(單位:%)
天然氣開采增速較快。2013年,天然氣開采領域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增幅達44%,投資額逾300億元,占石油天然氣開采投資總額的8.1%,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天然氣進口繼續加快。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原油進口再創新高,達2.82億噸,比上年增長4.1%;進口金額2195.5億美元,下降0.4%,占石油和化工行業進口總額的46.7%。進口天然氣529.6億立方米,增長29.9%,與上年持平,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態勢;進口金額204.9億美元,增長26.7%。
成品油出口增加。2013年出口成品油(汽、煤、柴油合計)1664.4萬噸,比上年增長36%,而2012年為負增長;出口金額166億美元,增長30.1%,凈出口成品油968.9萬噸。煤油是出口主力,出口量和出口額分別占成品油出口總量和總額的55.1%和55.5%。成品油適量出口有效緩解了國內產能壓力。
2013年,我國石油天然氣表觀消費總量為6.47億噸(油當量),比上年增長4.9%,增速回落1.6個百分點。天然氣消費持續快速增長,石油放緩。2013年,國內石油表觀消費量5億噸,比上年增長2.2%,增速較2012年減緩2.8個百分點。其中,原油表觀消費量4.89億噸,增幅3.2%,對外依存度57.4%。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31.4億立方米,比上年增長15.4%,占石油天然氣表觀消費總量的22.7%,對外依存度30.8%。2013年,國內成品油表觀消費量2.86億噸,比上年增長2.9%,增速減緩2.3個百分點。其中,柴油表觀消費量1.7億噸,降低0.6%,10年來首次出現下降;汽油表觀消費量9364.6萬噸,增長7.8%,回落4.5個百分點。2013年,乙烯表觀消費量1792.9萬噸,增長9.5%。
國家統計局價格指數顯示,2013年,國內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出廠價比上年下降2.9%,石油加工業降幅為2.3%。
原油價格跌幅較大。2013年,我國大慶原油現貨年均價為104.09美元/桶,比上年下跌8.3%;勝利原油年均價為103.19美元/桶,跌幅8.4%。
成品油價格小幅下降。市場監測顯示,2013年,國內93號和90號汽油市場均價分別為9933元/噸和9315元/噸,比上年均下降1.5%;0號柴油年均價為8503元/噸,下降1.6%;石腦油年均價7163元/噸,下降4.8%。目前,我國成品油市場尚未完全市場化,價格由政府根據國際原油價格變化進行調控。
效益下滑趨勢沒有根本扭轉。石油天然氣開采業利潤降幅擴大。2013年,油氣開采業利潤降幅達10.9%,較上年擴大9.4個百分點,連續第二年下降。降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原油價格下降。2013年大慶原油和勝利原油價格降幅均超過8%,明顯高于世界原油平均降幅。二是成本上升過快。2013年油氣開采行業每100元收入成本為54.14元,較上年大幅增加5.1元;行業銷售成本增幅達11.7%,高出主營收入逾10個百分點。在油價下降、成本快速上升夾擊之下,開采業利潤空間進一步縮小。煉油業利潤微薄。2013年,煉油業盡管利潤有所好轉,但整個行業利潤總額仍不足400億元,而上年則是虧損23.1億元。行業主營收入利潤率僅有1.15%,大大低于全國規模工業6.11%的平均水平。煉油業盈利能力十分脆弱,效益要實現根本性好轉,尚需時日。
石油加工出現產能過剩隱憂。截至2013年末,我國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已逾7億噸/年,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約占全球產能的15%。2013年我國原油表觀消費量為4.89億噸,原油加工量4.79億噸,相對市場需求而言,總體能力已顯過剩。2001~2010年間我國石油消費年均增幅達7.4%,而2011年以來,石油消費增速明顯減緩,原油表觀消費量平均增幅不到4%,減速超過此前預期。隨著宏觀經濟的轉型升級,節能減排技術的不斷推進和新能源的開發利用,我國石油消費的增速放緩將成為長期趨勢。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原油消費平均增速將不會超過4.5%。根據目前煉油能力擴張趨勢看,近期內石油加工能力過剩的局面會日趨嚴重。
石化產品轉型升級不適應市場變化。近些年來,國內石化行業的創新能力雖然穩步提高,但與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的現實要求仍有很大差距。海關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凈進口有機化學品達2733.7萬噸,比上年增長11%;凈進口合成樹脂2703.8萬噸,比上年小幅下降2%,但卻是當年國內合成樹脂總產量的46.3%。兩者之和超過5400萬噸。從進口來源地看,主要來自中東地區的伊朗、沙特,以及周邊的韓國、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目前我國石化產品在質量、品種、檔次上與上述國家和地區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機化學原料領域,質量和技術差距近年來有擴大的趨勢。這種現況應引起整個行業的高度重視與反思。
2005~2013年我國原油和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增長變化情況(單位:%)
展望2014年,盡管一些制約我國石油石化行業發展的矛盾尚未解決,有的甚至還會加劇,但隨著國內全面深化改革的展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保持行業平穩運行的有利條件仍然大于不利影響。根據當前宏觀經濟發展狀況以及行業經濟運行趨勢,2014年,預計國內石油和石化行業的投資將繼續較快增長,石油石化產品市場需求亦將保持適度增速,行業價格總水平較2013年大致持平,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略好于上年。
初步預測,2014年我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主營收入約1.4萬億元,增長5%;石油加工業主營收入約3.7萬億元,增長7%,
2014年,預計原油表觀消費量5.1億噸,增長4%;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840億立方米,增長13%;成品油表觀消費量為2.96億噸,增長3.5%;乙烯表觀消費量1954萬噸,增長9%;合成材料表觀消費總量為1.48億噸,增幅4.5%,其中合成樹脂表觀消費量9100萬噸,增長7.5%。
油品價格與2013年大致持平。目前,國際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供給相對寬松,熱點地區局勢總體趨向緩和,美國能源自給率快速上升,這些為未來國際油價保持基本穩定奠定了基礎。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及油價運行走勢,預計2014國際原油價格總水平與上年大致持平。其中,WTI原油均價在95美元~100美元/桶上下;布倫特原油均價在105美元~110美元/桶左右;大慶原油均價大約在100美元~105美元/桶之間。
根據對2014年國際油價的基本判斷,以及近些年來成品油價格運行特征,預計2014年國內成品油價格總水平大致與2013年持平。其中,0號柴油年均價在8510元/噸,與上年持平;93號汽油均價9950元/噸,漲幅為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