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梁娟圣 余峻才
社會和民眾對企業安全環保零容忍,加之廣州石化環保方面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讓廣州石化的領導清醒地認識到,要把安全環保作為企業的首要工作。
編者按:2013年是廣州石化大翻身的一年。這一年,廣州石化累計實現利潤7.29億元,在系統內名列前茅,徹底扭轉了近年來的連續虧損局面。是什么法寶幫助廣州石化脫掉虧損的帽子,為企業帶來了經濟效益?本期《經營管理》欄目特刊發3篇系列文章,對其扭虧為盈的原因進行多角度解讀,以期為其他企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在2014年職代會上,廣州石化總經理陳堅明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型煉化標桿企業的目標。這是綜合分析廣州石化所面臨的形勢、存在的問題而做出的新的公司定位。
“要統一思想,認清形勢,充分認識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型煉化標桿企業對廣州石化生存發展的極端重要性。”廣州石化黨委書記陸建明表示,建設綠色低碳城市型煉化標桿企業,既是廣州石化未來之路,也是廣州石化的唯一出路。
隨著廣州城市化、國際化進程加快,處在城區中心、被周邊社區以及眾多樓盤包圍的廣州石化,面臨的安全環保壓力空前巨大。“不是企業消滅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社會和民眾對企業安全環保零容忍,加之廣州石化環保方面存在的歷史遺留問題,讓廣州石化的領導清醒地認識到,要把安全環保作為企業的首要工作。
該公司抓住內部發生的安全環保事故以及青島“11·22”事故,在全體員工中開展了79場次安全環保形勢任務教育會,讓員工清醒地認識到安全環保事故是壓垮企業的“最后一根稻草”。化工二部職工李澎濤說:“安全環保教育學習使我們認識到增強自身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的必要性與重要性,要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有擔當、負責任的人。”
今年1月1日,《廣州石化2014年HSE工作要點》以“一號文”正式下發。緊接著,HSE工作的各項指標具體分解到各部門、各基層單位。不到一個月,在1月29日廣州石化HSE年度工作會議上,公司領導只字不提工作成績,只談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提出新一年HSE工作圍繞“帶隊伍、轉作風、強素質、提管理”的方針,依靠嚴細實恒的管理和精益求精的作風,提升HSE工作水平。“這是一個將壓力轉化為動力的過程,也是一個以結果為導向、全面提升管理的過程。”廣州石化煉油一部HSE總監羅楊說。
環保工作“三分靠投入,七分靠管理”。公司總經理陳堅提出,舉全公司之力搞好環保工作,要像管理生產裝置一樣,管好環保裝置和設施的運行。
環保現場管理工作前移。公司加大對現場環保的監管力度,強化源頭管理,特別加強對上游裝置管理,嚴格實施清污分流,減輕對下游污水處理裝置的壓力。公司成立環保監督大隊,設立投訴有獎熱線電話,2013年共處理環保舉報和投訴185起。組織清污分流、廠外污染源排查等7個環保專項檢查,對337個問題落實整改。建立環保預警機制,當各環保外排口污染物超過工藝卡片規定值時,系統自動向環保投訴手機和安全環保負責人手機上發出預警信息,使現場異常情況得到及時處理。
為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廣州石化在一線員工中開展“低頭撿黃金”活動,設立發現隱患專項獎勵基金。“低頭撿黃金”不僅撿出了真金白銀,還撿出了金點子。聚丙烯(二)裝置班長張毅杭帶領班員摸索出“倒序巡檢法”,即每次巡檢由兩名副操從巡檢路線首尾同時出發,保證巡檢時間內巡檢單元都有人在不同區域,全班主動承擔了多出一倍的巡檢量。這個方法使這個班全年共發現和處理各類隱患708項,其中張毅杭個人就發現隱患152項、重大隱患18項。
廣州石化煉油三部污水汽提(四)裝置因有兩個儲存惡臭氣體的含硫污水罐,曾成為臭氣擾民的“罪魁禍首”。該部HSE總監童辦平帶領技術人員大膽創新,根據“氣—汽混合增壓,氣—液分離”排放原理,改變臭氣流程,把除臭后放大氣的尾氣用一臺蒸汽噴射泵增壓,然后通過氣液分離,把尾氣成功引入低壓火炬系統密閉回收,既回收大量烴類變廢為寶,又治理了臭氣源。自主管理使污水氣提(四)裝置從重點投訴黑名單中抹去。
“從要我抓好到我要抓好,從被動管理到自主管理,我們更加堅信‘一切風險可以控制,一切違章可以杜絕,一切隱患可以消除,一切事故可以避免’。”安全監督大隊副隊長胡斌的一番話道出了廣州石化員工的心聲。
“開門辦企業、開放辦企業”。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消除誤解,增進共識,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2013年,廣州石化舉辦兩次媒體開放日活動,組織地方政府、社區民眾、主流媒體座談,36家媒體66個單位的380多人參加。與廣東石油等駐粵企業一起開通了新華網廣東頻道。接受鳳凰衛視環保專題采訪、配合廣東衛視在國慶前連續兩期環保專題節目展播,介紹中國石化“碧水藍天”計劃和廣州石化在綠色低碳生產、油品質量升級方面的做法和經驗,樹立企業負責任的社會形象。
加強與地方環保部門的溝通,積極做好環保治理。廣州石化被廣東省環保廳納入首批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控制試點企業,去年10月啟動了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試點工作,建立泄漏檢測和維修技術示范工程。至2013年底,LDAR項目組已完成各裝置重點可疑設備泄漏隱患部位檢測,開展了裂解、蠟催兩套試點裝置LDAR項目建立工作,LDAR示范項目管維平臺基本完成搭建。按項目計劃,2014年底前完成9套裝置LDAR建立、檢測、修復和評估,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滿足企業環保需要。
該公司鼓勵企業專家、技術骨干、員工“走出去”,進一步增強“人人都是中國石化名片”的品牌意識。積極搭建企業與社會公眾的有效溝通平臺,建立企業發展與公眾關注的良好互動機制,形成開放包容、互惠互利、和諧共贏的企業文化,提升企業透明度,增強企業公信力,展示企業報國為民、造福人類的良好形象。
廣州石化認識到品牌形象是企業的“命根子”,把企業形象建設作為企業“一把手”工程,形成開門辦企業制度,將定期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政府官員、專家學者、意見領袖、媒體記者、社會公眾、周邊居民和職工家屬等各類人群走進企業,通過自身努力和外部形象的改變,最終實現綠色低碳城市型煉化標桿企業的發展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