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立新
銷售華北分公司管轄運營的成品油管道3000多公里,其點多線長的特點,給管道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和輿情處置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公司建立健全輿情管理機制,加深社會對企業的理解度和認知度,會聚輿論正能量,為企業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公司本著尊重公眾話語權的原則,建立了一套輿情監測機制。安排專人進行輿情監測,并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對輿情的監測、上報、研判等事項進行規范管理。
明確重點監測領域。根據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調查,網民和網絡認證用戶通過互聯網自媒體首發曝光(爆料)的事件遠遠超過市場化媒體和體制內媒體,網民成了事件的“第一報道者”,論壇、微博成為網民發表意見的“輿論陣地”。尤其是微博,往往是形成輿情事件的“加速器”和“催化劑”。為此,公司把主流網絡媒體、社區論壇和微博等自媒體作為重點監測領域,加密監測,及時發現不良輿情,為公司輿情處置贏取有利時機。
常規監測和定向監測。公司對日常輿情危機和突發事件輿情危機區分對待,分別開展日常監測和定向監測管理工作。一方面,在公司機關及各基層單位設立兼職輿情監控員,對與公司生產經營密切相關,影響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秩序和形象的媒體事件進行日常監控,發現具有危機傾向的輿情;另一方面,發生突發事件時,組織人員24小時值班,開展定向監測,有針對性地對事件、人物進行定向搜索,隨時了解媒體反應,發現不良輿情,為公司應急處置辦公室制定應對措施提供依據。
福建PX項目、昆明大煉油項目、彭州石化等輿情事件說明一個道理,能源企業長期關門搞管理,社會公眾由于缺乏對能源企業的了解,部分公眾會對能源企業有偏見,從而誤解、誤讀,影響企業聲譽,阻礙企業發展。因此,企業要突破發展瓶頸,就要尊重民眾的知情權,主動發聲、主動引導、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的問題,增信釋疑,搭建企業與社會溝通的橋梁,贏得公眾對企業發展的理解、認同和支持。

□ 銷售華北分公司在管道泄漏演練中設置新聞信息發布環節。劉玉妹 攝
近年來,公司積極推進“開放辦企,開門辦企”。積極開展媒體進企活動,主動加強正面宣傳。公司邀請中央及地方主流媒體(包括新媒體)記者團走進企業參觀考察,樹立企業良好形象。為加大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公開和宣傳力度,公司開通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宣傳平臺,面向社會公眾主動公開信息,普及知識、答疑釋惑,搭建與社會溝通的橋梁。
公司結合管道企業的實際情況,設立固定新聞發言人和指定新聞發言人,根據突發事件信息應急處置領導小組安排,應對涉及管道管理事件的新聞媒體質詢、采訪等事宜,妥善協調、處置相關事件。同時,明確各基層輸油處負責人為本單位指定新聞發言人,及時通報突發事件,處理本單位突發事件新聞危機。
面對突發事件引起的不良輿論,公司在積極發聲的同時,還應善于借用媒體、政府、意見領袖等關鍵話語權力量,強化主流言論,孤立非主流言論,重建企業話語權。
借助地方力量,建立輿情處置聯動機制。公司強化縱向配合與橫向聯系,建立與各地方的突發事件輿情處置聯動機制。一是屬地負責,企地聯動,充分發揮各基層單位的地緣人脈優勢,積極加強與當地媒體和管道沿線政府機構、公安系統的聯系。二是縱向配合,不斷加強與所在地兄弟單位的溝通聯系。
借力主流媒體,進行二次傳播。在整個輿論體系中,市場化媒體作為一股“專業”力量,在信息的二次傳播中占據著“輿論領袖”的位置。公司采用“金字塔”策略,加強與主流媒體的溝通聯系,發生輿情時,能第一時間與處于“金字塔”頂端的最具影響力的媒體溝通,發布真實信息,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近年來,公司開展媒體開放日活動,邀請主流媒體零距離對企業進行實地考察、采訪,與媒體建立了良好的溝通了解渠道,為輿情引導工作奠定了較好基礎。
借力意見領袖,發揮“定海神針”作用。公司重視意見領袖的存在,在開放日活動中,積極邀請網絡大V進企業,對企業進行監督,加強彼此了解,為輿論引導暢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