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中國物流業政策環境綜述———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談物流業政策
文/本刊記者李冰漪
2013年,我國物流業實現了趨穩向好、穩中有進的良好局面,物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地位進一步提升,對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將產生重要影響。不久前的“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對2014年政府工作作了總體部署。為此,本刊記者專訪了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副會長賀登才,請他對物流業的政策進行綜述。

對于2013年我國物流業的政策環境,賀登才認為,2013年,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物流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相繼考察物流企業,我國物流業在管理體制、投融資體制、財稅體制、行政管理體制、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調整和改革。
1.管理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2013年3月,《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正式發布,鐵道部撤銷,職能一分為三。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承擔原鐵道部的企業職責;原鐵道部擬定鐵路發展規劃和政策的行政職責劃入交通運輸部;組建國家鐵路局,承擔原鐵道部的安全生產監管等其他行政職責。交通運輸領域大部門制改革正式啟動,由交通運輸部統籌規劃鐵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郵政行業發展的綜合交通管理體制初步形成。這將有利于推動各種運輸方式從分散、獨立管理向一體化、集約化發展,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2013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確定10項措施降低流通費用。在物流方面提出了推進收費公路清理、規范交通執法和保障物流配送等相關要求。5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包括15部分、38項具體工作,細化落實到15家部委和單位。其中,涉及物流業的內容主要是: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企業內部物流社會化,大力推廣并優化供應鏈管理,支持流通企業建設現代物流中心,積極發展統一配送等。
2.財稅體制改革影響深遠
2013年4月,國務院決定自8月1日起,將“營改增”試點在全國范圍內推開。12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自2014年1月1日起鐵路運輸和郵政業納入“營改增”試點范圍。“營改增”是我國財稅體制改革的重大舉措,國家稅制得到簡化和規范,中小規模納稅人稅收負擔得到減輕,重復納稅問題得到解決。但經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多次調查,試點以來,大型物流企業公路運輸業務部分的實際稅負增加幅度普遍在120%~150%之間,不符合試點政策中“改革試點行業總體稅負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指導思想。可見,對于物流業特別是交通運輸業,企業稅負出現大幅增加,稅率不統一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3.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2013年6月25日,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發出《關于公布取消和免征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的通知》,決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取消和免征3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與物流相關的行政事業性收費主要有,交通運輸部門取消船舶證明簽證費、船舶申請安全檢查復查費、海事調解費等。這有助于進一步減輕企業和社會負擔,規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促進依法行政。
5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決定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共計117項。11月,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再取消和下放68項行政審批項目。2014年1月,國務院再次出臺國發〔2014〕5號文,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項目和18個子項。其中,與物流相關的主要行政審批主要有:國際船舶運輸經營者之間兼并、收購審核、國際船舶代理業務審批、從事內河船舶船員服務業務審批、企業自備車輛參加鐵路運輸審批、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引航員注冊審批、營業稅差額納稅試點物流企業確認、出入境快件運營企業從事報檢業務注冊登記、核材料國內運輸免檢通行許可、省際普通貨物水路運輸許可等等。國務院要求,除公開事項外,各部門不得擅自新設行政審批事項。向審批事項的“負面清單”管理方向邁進,逐步做到審批清單之外的事項,均由市場主體依法自行決定。
4.物流相關規劃陸續出臺
3月7日,國家發改委出臺《促進綜合交通樞紐發展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快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以一體化為主線,促進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提高樞紐運營效率,實現便捷換乘、高效換裝,為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奠定堅實的基礎。6月6日,交通運輸部出臺《關于交通運輸推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安全綠色的交通運輸物流服務體系。6月30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發布《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年-2030年)》。這是我國首個集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于一體的國家中長期公路網布局規劃。9月30日,國家發改委等12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印發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的通知》,這是我國物流園區方面的第一個專項規劃,提出了物流園區發展方向。
不久前“兩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對2014年政府工作作了總體部署。對此賀登才表示,結合中物聯了解到的政府有關部門工作動態,2014年物流業總體政策有這樣幾點。
1.行業管制趨于放松
李克強總理指出,向深化改革要動力。改革是最大的紅利。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推動重點領域改革取得新突破,物流業行業管制有望穩步放松。一是行政審批有望進一步放寬。二是投資體制改革有望進一步放開。三是稅收制度有望進一步推進。今年,鐵路運輸和郵政業正式納入“營改增”試點。下一步試點方向是進一步擴大行業范圍,逐步將建筑、房地產業、金融和生活服務業等納入改革序列。此外,消費稅、資源稅改革,房地產稅、環境保護稅立法以及小微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的陸續推進,對物流業也將產生重要影響。
2.市場導向值得關注
《政府工作報告》中多項重點工作涉及物流業,對物流市場的導向作用明顯。一是民生物流位置凸顯。《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到促進物流配送、快遞業和網絡購物發展。民生物流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支撐,將受到政府普遍關注。二是城鎮化孕育物流新商機。城鎮化建設加快物流集聚,離不開城市物流的合理規劃和有效保障。三是區域物流布局趨于優化。要推動產業轉移,發展跨區域大交通大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離不開區域物流和交通一體化協同發展。四是國際物流迎來新機遇。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推進孟中印緬、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推出一批重大支撐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物流業“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渠道。五是產業升級逐步加快。要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進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和示范建設。物流業一直是服務業試點示范的重要對象,物流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有利于助推經濟結構調整和服務業創新發展。
3.行業管理體制改革任務艱巨
當前,我國政府序列中沒有物流業專業主管部門,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能對物流相關領域進行管理。盡管各部門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涉及部門多、協調難度大,許多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難以有效解決。特別是隨著行業快速發展,經營模式創新,又出現了許多管理上的交叉和空白。如何進一步建立和發揮部門間統籌協調機制,形成統一開放、公平有序的現代物流市場體系,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戰。從長遠看,應該在政府序列中設立專門的物流業管理部門,統籌協調全國物流管理工作。當前,應該強化部際聯席會議的協調能力,為物流業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做好準備。同時,也應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的改革,更好發揮社會組織在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中的作用。在此形勢下,中物聯要努力促進政策落實,并要用足用好政策,但也要克服“政策崇拜”,減少“政策依賴”,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作為行業社團組織,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將與政府有關部門和物流企業一道,為營造有利于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