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鋒
摘 要:10 kV配電網工程是現代電力建設最普遍的項目之一。在進行該項目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建設質量,提高輸電線路投產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需要對10 kV 配電建設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簡單分析了10 kV配電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網架上的問題和管理中的問題等,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優化措施,包括制訂電網規劃方法、建立完善的項目庫管理體系和優化建設流程等,以期為從事10 kV配電建設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10 kV;配電網;線路規劃;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3-0009-02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各類型的企業都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各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社會各個方面對電力的消耗量激增,對供電質量和穩定性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0 kV配電網已成為了普通的建設項目,其建設質量與用戶用電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項目的實際建設中,電力部門長期以來都十分重視35 kV以上的電壓等級,對10 kV配電網的工作的重視程度一般,對許多細節規劃方面的問題并沒有進行全面的考慮,管理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為這項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10 kV配電網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保障其能夠安全、穩定運行,提升供電質量。
1 10 kV配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際建設方面
110(35)kV變電站轉供能力較差,容量較小的用戶數量較多,其使用的變電站倉位數量大,且利用率較低。其中,裝機容量不足4 000 kVA的10 kV出線25根,其占用了18的倉位,且該倉位分布于三個不同的變電站。而K站的數量較少,分布不均勻,裝機容量過大,有些變電站甚至需要提供數個K型站電源,轉供條件不理想。由于各段的架空線之間聯絡較少,各分段的用戶數量較多,裝接容量極大,所以限制了其靈活性。另外,由于各種原因,包括規劃人員的決策失誤,沒有考慮到各方面的問題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使該專項工程需要進行重復建設。因此,在施工時,要科學、合理地計劃停電時間,以免停電時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
1.2 管理方面
電力部門在管理時,重點一般集在35 kV以上的線路上,對于10 kV配電網的規劃工作不是特別重視,沒有對該項工作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尚未建立健全、系統的10 kV配網規劃工作制度,也沒有將目標網架作為項目管理的重點,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①10 kV配網的主推接線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實際工作中的10 kV配網的接線方式也沒有全面考慮到變電站的運行情況和它的影響因素。②對10 kV配電網的規
劃或對負荷進行預測時,沒有系統的方法。現代10 kV配網規劃一般僅僅是覆蓋了新建110(35)kV變電站的周邊區域,并沒有對地區經濟未來的發展予以整體、全面、前瞻性的規劃。③在制訂施工方案時,沒有健全的制度,或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④在對項目進行立項評估和后期評估時,評估機制存在較多的缺陷和不足,無法對項目作出準確的評價。
2 優化10 kV配電網的措施
2.1 制訂電網規劃方法
在制訂電網規劃方法前,需要制訂出電網建設質量相應的評價標準,具體內容詳見表1.
通過了解表1中佛山地區各個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判斷出10 kV配電網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優化的部分。各地區的電網建設所需時間較長,而10 kV網架評價體系為電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指導方向,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但是,總體要求是要基本不偏離目標方向。
2.1.1 制訂配電網的規劃方法
配電網的規劃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先運用負荷密度分析法對電網的負荷進行測算,并將預測區域細分為數量不等的小區域,劃分為若干小面積供電地塊;根據10 kV網架評價體系全面、深入地分析現代網架的結構,準確找出網架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將配電網的規劃方案合理地細分為若干個小環節,進行細化設計。在該過程中,在最終指標的指導下,要遵循平衡原則,最后對各個方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經濟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效益性等,選擇最為合理的方案。
2.1.2 統一主推接線模式
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制訂統一的接線模式,包括需要全面覆蓋的變電站、K型站、設備等各個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變電站層面接線方式的選擇,其與變電站之間的負荷轉供能力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電力企業在選擇供電區域主接線方式時,可以以K型站為參考,將K型站作為10 kV配網的基本構成模塊,具體情況如下圖1所示。
圖1 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
在該接線模式中,K型站是母線的延伸,如果采用P型站,則能夠改善線路的直接問題。按照國家對電網的要求,可以將K,P型站作為平臺,在配電網中接入各種裝置,包括無功補償裝置、通信光纜等,構建完善的信息收集體系,全面收集電網運行中形成的數據,便于后期進行配電自動化改造,也能夠保障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在繼電保護方面,K型站可以選擇一般的過流保護,在設置通信光纜后可以選擇縱差保護,保持多級保護之間的協調性。
2.2 建立完善的項目庫管理體系
建立項目庫管理體系,完善項目后評估機制的意義在于能夠對標網架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避免重復建設,并將其與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緊密聯系起來,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項目庫。將10 kV網架建設的重點集中于項目庫的建設和完善上,其中包括規劃網架、檢修設備、更換設備和擴展業務等。在進行網架建設和各環節的改造時,需要嚴格根據其與110(35)kV電源點的關聯情況,判斷是否達到了立項的要求,之后再進行申請。如果需要新建110(35)kV變電站,申報項目應在項目庫中選取。在擴大業務方面,需以項目庫的內容為指導進行,具體可以參考圖2. ②優化項目的評估機制。項目完成后,還需要對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和考核,包括網架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社會效益性等,其中的網架安全性是評估的重點。評估成績良好的項目需要總結,并對其大力推廣,如果在評估中發現問題,應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及時整改,吸取教訓,并將其納入相關規范文件中。
2.3 優化建設流程
施工工序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設質量和整體的建設效果,因此,施工方案需要以規劃內容為指導,逐步開展。處理工序方案是:將高壓工序和低壓工序分別進行分類,明確每個員工的責任和工作內容。如果出現疑問或者不同意見時,需要上報,統一意見。構建供電方案業績管理制度,將工序方案質量責任落到實處。
3 結束語
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深入,各項建設項目都在大力開展。電力資源對社會各類企業的發展、產業的延伸和人們的正常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10 kV配電網的建設也成為了十分普遍的工程,社會發展對其建設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電力企業和相關部門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還需要建設人員全面掌握電網各項要素,包括規模、性質、所處地區的自然環境、用電情況等,并對其進行綜合把握。在經濟實用、可靠性良好的原則下,不斷推行較為普遍的接線方式,做好項目儲備、篩選和項目后的評估工作,優化建設項目的質量,保證輸電質量,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閆金文.10 kV配電線路的故障分析與防范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3(30):392-393.
[2]黃恒,甄薇薇.10 kV配電站電磁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08):49-50.
[3]孟亞非.10 kV電力線路的規劃建設以及常見的電力線路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J].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2012(02).
〔編輯:白潔〕
摘 要:10 kV配電網工程是現代電力建設最普遍的項目之一。在進行該項目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建設質量,提高輸電線路投產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需要對10 kV 配電建設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簡單分析了10 kV配電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網架上的問題和管理中的問題等,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優化措施,包括制訂電網規劃方法、建立完善的項目庫管理體系和優化建設流程等,以期為從事10 kV配電建設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10 kV;配電網;線路規劃;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3-0009-02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各類型的企業都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各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社會各個方面對電力的消耗量激增,對供電質量和穩定性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0 kV配電網已成為了普通的建設項目,其建設質量與用戶用電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項目的實際建設中,電力部門長期以來都十分重視35 kV以上的電壓等級,對10 kV配電網的工作的重視程度一般,對許多細節規劃方面的問題并沒有進行全面的考慮,管理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為這項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10 kV配電網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保障其能夠安全、穩定運行,提升供電質量。
1 10 kV配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際建設方面
110(35)kV變電站轉供能力較差,容量較小的用戶數量較多,其使用的變電站倉位數量大,且利用率較低。其中,裝機容量不足4 000 kVA的10 kV出線25根,其占用了18的倉位,且該倉位分布于三個不同的變電站。而K站的數量較少,分布不均勻,裝機容量過大,有些變電站甚至需要提供數個K型站電源,轉供條件不理想。由于各段的架空線之間聯絡較少,各分段的用戶數量較多,裝接容量極大,所以限制了其靈活性。另外,由于各種原因,包括規劃人員的決策失誤,沒有考慮到各方面的問題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使該專項工程需要進行重復建設。因此,在施工時,要科學、合理地計劃停電時間,以免停電時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
1.2 管理方面
電力部門在管理時,重點一般集在35 kV以上的線路上,對于10 kV配電網的規劃工作不是特別重視,沒有對該項工作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尚未建立健全、系統的10 kV配網規劃工作制度,也沒有將目標網架作為項目管理的重點,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①10 kV配網的主推接線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實際工作中的10 kV配網的接線方式也沒有全面考慮到變電站的運行情況和它的影響因素。②對10 kV配電網的規
劃或對負荷進行預測時,沒有系統的方法。現代10 kV配網規劃一般僅僅是覆蓋了新建110(35)kV變電站的周邊區域,并沒有對地區經濟未來的發展予以整體、全面、前瞻性的規劃。③在制訂施工方案時,沒有健全的制度,或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④在對項目進行立項評估和后期評估時,評估機制存在較多的缺陷和不足,無法對項目作出準確的評價。
2 優化10 kV配電網的措施
2.1 制訂電網規劃方法
在制訂電網規劃方法前,需要制訂出電網建設質量相應的評價標準,具體內容詳見表1.
通過了解表1中佛山地區各個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判斷出10 kV配電網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優化的部分。各地區的電網建設所需時間較長,而10 kV網架評價體系為電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指導方向,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但是,總體要求是要基本不偏離目標方向。
2.1.1 制訂配電網的規劃方法
配電網的規劃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先運用負荷密度分析法對電網的負荷進行測算,并將預測區域細分為數量不等的小區域,劃分為若干小面積供電地塊;根據10 kV網架評價體系全面、深入地分析現代網架的結構,準確找出網架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將配電網的規劃方案合理地細分為若干個小環節,進行細化設計。在該過程中,在最終指標的指導下,要遵循平衡原則,最后對各個方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經濟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效益性等,選擇最為合理的方案。
2.1.2 統一主推接線模式
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制訂統一的接線模式,包括需要全面覆蓋的變電站、K型站、設備等各個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變電站層面接線方式的選擇,其與變電站之間的負荷轉供能力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電力企業在選擇供電區域主接線方式時,可以以K型站為參考,將K型站作為10 kV配網的基本構成模塊,具體情況如下圖1所示。
圖1 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
在該接線模式中,K型站是母線的延伸,如果采用P型站,則能夠改善線路的直接問題。按照國家對電網的要求,可以將K,P型站作為平臺,在配電網中接入各種裝置,包括無功補償裝置、通信光纜等,構建完善的信息收集體系,全面收集電網運行中形成的數據,便于后期進行配電自動化改造,也能夠保障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在繼電保護方面,K型站可以選擇一般的過流保護,在設置通信光纜后可以選擇縱差保護,保持多級保護之間的協調性。
2.2 建立完善的項目庫管理體系
建立項目庫管理體系,完善項目后評估機制的意義在于能夠對標網架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避免重復建設,并將其與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緊密聯系起來,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項目庫。將10 kV網架建設的重點集中于項目庫的建設和完善上,其中包括規劃網架、檢修設備、更換設備和擴展業務等。在進行網架建設和各環節的改造時,需要嚴格根據其與110(35)kV電源點的關聯情況,判斷是否達到了立項的要求,之后再進行申請。如果需要新建110(35)kV變電站,申報項目應在項目庫中選取。在擴大業務方面,需以項目庫的內容為指導進行,具體可以參考圖2. ②優化項目的評估機制。項目完成后,還需要對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和考核,包括網架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社會效益性等,其中的網架安全性是評估的重點。評估成績良好的項目需要總結,并對其大力推廣,如果在評估中發現問題,應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及時整改,吸取教訓,并將其納入相關規范文件中。
2.3 優化建設流程
施工工序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設質量和整體的建設效果,因此,施工方案需要以規劃內容為指導,逐步開展。處理工序方案是:將高壓工序和低壓工序分別進行分類,明確每個員工的責任和工作內容。如果出現疑問或者不同意見時,需要上報,統一意見。構建供電方案業績管理制度,將工序方案質量責任落到實處。
3 結束語
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深入,各項建設項目都在大力開展。電力資源對社會各類企業的發展、產業的延伸和人們的正常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10 kV配電網的建設也成為了十分普遍的工程,社會發展對其建設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電力企業和相關部門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還需要建設人員全面掌握電網各項要素,包括規模、性質、所處地區的自然環境、用電情況等,并對其進行綜合把握。在經濟實用、可靠性良好的原則下,不斷推行較為普遍的接線方式,做好項目儲備、篩選和項目后的評估工作,優化建設項目的質量,保證輸電質量,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閆金文.10 kV配電線路的故障分析與防范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3(30):392-393.
[2]黃恒,甄薇薇.10 kV配電站電磁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08):49-50.
[3]孟亞非.10 kV電力線路的規劃建設以及常見的電力線路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J].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2012(02).
〔編輯:白潔〕
摘 要:10 kV配電網工程是現代電力建設最普遍的項目之一。在進行該項目的過程中,為了保證建設質量,提高輸電線路投產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需要對10 kV 配電建設的各個環節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簡單分析了10 kV配電網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比如網架上的問題和管理中的問題等,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幾點優化措施,包括制訂電網規劃方法、建立完善的項目庫管理體系和優化建設流程等,以期為從事10 kV配電建設的工作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10 kV;配電網;線路規劃;優化措施
中圖分類號:TM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3-0009-02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各類型的企業都在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各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社會各個方面對電力的消耗量激增,對供電質量和穩定性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10 kV配電網已成為了普通的建設項目,其建設質量與用戶用電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它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項目的實際建設中,電力部門長期以來都十分重視35 kV以上的電壓等級,對10 kV配電網的工作的重視程度一般,對許多細節規劃方面的問題并沒有進行全面的考慮,管理上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為這項工作的開展帶來了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使得10 kV配電網沒有發揮出最大的功能,因此,需要對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以保障其能夠安全、穩定運行,提升供電質量。
1 10 kV配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1 實際建設方面
110(35)kV變電站轉供能力較差,容量較小的用戶數量較多,其使用的變電站倉位數量大,且利用率較低。其中,裝機容量不足4 000 kVA的10 kV出線25根,其占用了18的倉位,且該倉位分布于三個不同的變電站。而K站的數量較少,分布不均勻,裝機容量過大,有些變電站甚至需要提供數個K型站電源,轉供條件不理想。由于各段的架空線之間聯絡較少,各分段的用戶數量較多,裝接容量極大,所以限制了其靈活性。另外,由于各種原因,包括規劃人員的決策失誤,沒有考慮到各方面的問題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使該專項工程需要進行重復建設。因此,在施工時,要科學、合理地計劃停電時間,以免停電時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不便。
1.2 管理方面
電力部門在管理時,重點一般集在35 kV以上的線路上,對于10 kV配電網的規劃工作不是特別重視,沒有對該項工作投入過多的人力、物力,尚未建立健全、系統的10 kV配網規劃工作制度,也沒有將目標網架作為項目管理的重點,具體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①10 kV配網的主推接線模式沒有統一的標準,實際工作中的10 kV配網的接線方式也沒有全面考慮到變電站的運行情況和它的影響因素。②對10 kV配電網的規
劃或對負荷進行預測時,沒有系統的方法。現代10 kV配網規劃一般僅僅是覆蓋了新建110(35)kV變電站的周邊區域,并沒有對地區經濟未來的發展予以整體、全面、前瞻性的規劃。③在制訂施工方案時,沒有健全的制度,或流程上存在一定的缺陷。④在對項目進行立項評估和后期評估時,評估機制存在較多的缺陷和不足,無法對項目作出準確的評價。
2 優化10 kV配電網的措施
2.1 制訂電網規劃方法
在制訂電網規劃方法前,需要制訂出電網建設質量相應的評價標準,具體內容詳見表1.
通過了解表1中佛山地區各個指標構成的評價體系,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準確判斷出10 kV配電網中存在的問題和需要優化的部分。各地區的電網建設所需時間較長,而10 kV網架評價體系為電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指導方向,各地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但是,總體要求是要基本不偏離目標方向。
2.1.1 制訂配電網的規劃方法
配電網的規劃方法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驟進行,先運用負荷密度分析法對電網的負荷進行測算,并將預測區域細分為數量不等的小區域,劃分為若干小面積供電地塊;根據10 kV網架評價體系全面、深入地分析現代網架的結構,準確找出網架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將配電網的規劃方案合理地細分為若干個小環節,進行細化設計。在該過程中,在最終指標的指導下,要遵循平衡原則,最后對各個方案進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經濟性、合理性、可操作性、效益性等,選擇最為合理的方案。
2.1.2 統一主推接線模式
結合區域的實際情況制訂統一的接線模式,包括需要全面覆蓋的變電站、K型站、設備等各個方面,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變電站層面接線方式的選擇,其與變電站之間的負荷轉供能力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電力企業在選擇供電區域主接線方式時,可以以K型站為參考,將K型站作為10 kV配網的基本構成模塊,具體情況如下圖1所示。
圖1 10 kV配電網接線模式
在該接線模式中,K型站是母線的延伸,如果采用P型站,則能夠改善線路的直接問題。按照國家對電網的要求,可以將K,P型站作為平臺,在配電網中接入各種裝置,包括無功補償裝置、通信光纜等,構建完善的信息收集體系,全面收集電網運行中形成的數據,便于后期進行配電自動化改造,也能夠保障電網運行的經濟性、安全性和穩定性。在繼電保護方面,K型站可以選擇一般的過流保護,在設置通信光纜后可以選擇縱差保護,保持多級保護之間的協調性。
2.2 建立完善的項目庫管理體系
建立項目庫管理體系,完善項目后評估機制的意義在于能夠對標網架起到正確的指導作用,避免重復建設,并將其與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緊密聯系起來,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①建立項目庫。將10 kV網架建設的重點集中于項目庫的建設和完善上,其中包括規劃網架、檢修設備、更換設備和擴展業務等。在進行網架建設和各環節的改造時,需要嚴格根據其與110(35)kV電源點的關聯情況,判斷是否達到了立項的要求,之后再進行申請。如果需要新建110(35)kV變電站,申報項目應在項目庫中選取。在擴大業務方面,需以項目庫的內容為指導進行,具體可以參考圖2. ②優化項目的評估機制。項目完成后,還需要對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和考核,包括網架的安全性、經濟性和社會效益性等,其中的網架安全性是評估的重點。評估成績良好的項目需要總結,并對其大力推廣,如果在評估中發現問題,應認真分析問題的原因,及時整改,吸取教訓,并將其納入相關規范文件中。
2.3 優化建設流程
施工工序流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建設質量和整體的建設效果,因此,施工方案需要以規劃內容為指導,逐步開展。處理工序方案是:將高壓工序和低壓工序分別進行分類,明確每個員工的責任和工作內容。如果出現疑問或者不同意見時,需要上報,統一意見。構建供電方案業績管理制度,將工序方案質量責任落到實處。
3 結束語
我國城市化建設的深入,各項建設項目都在大力開展。電力資源對社會各類企業的發展、產業的延伸和人們的正常生活都有著重要的意義。10 kV配電網的建設也成為了十分普遍的工程,社會發展對其建設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電力企業和相關部門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但是,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還需要建設人員全面掌握電網各項要素,包括規模、性質、所處地區的自然環境、用電情況等,并對其進行綜合把握。在經濟實用、可靠性良好的原則下,不斷推行較為普遍的接線方式,做好項目儲備、篩選和項目后的評估工作,優化建設項目的質量,保證輸電質量,提高經濟效益,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閆金文.10 kV配電線路的故障分析與防范措施[J].經營管理者,2013(30):392-393.
[2]黃恒,甄薇薇.10 kV配電站電磁場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分析[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09(08):49-50.
[3]孟亞非.10 kV電力線路的規劃建設以及常見的電力線路故障發生的根本原因[J].河海大學常州分校學報,2012(02).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