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春
摘 要:在水利工程的整體施工過程中,地基施工質量關系到隨后施工工序的質量水平,是影響整體工程壽命的關鍵因素。通過探討灌漿工藝在水利工程地基施工中的應用,旨在促進水利工程施工質量的有效提升。
關鍵詞:灌溉工藝;水利工程;地基施工;工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TV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3-0080-02
水利建設的地基施工質量是決定整個工程建設質量的關鍵環節,而灌漿工藝的選擇對于工程地基施工起到基礎性作用。因此,根據地層特點和施工建筑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灌漿工藝便顯得尤為重要。結合工作實踐體會,以下就這一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
1 冒水時的措施
地基施工中冒水時,主要采用堵水灌漿的方法。
1.1 發生點位于較大的集中漏隙處
這種冒水情況通常容易發生在缺陷較大的混凝土中和巖溶地區。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需要根據出水點和冒水量的多少來處理,處理方法如下:①將一段直徑符合要求的孔口管埋設于混凝土中,以便使水匯聚到管中順利導出;②尋找附近有冒水、冒漿傾向的孔洞和巖縫,將其堵嚴;③通過孔口管進行反壓灌漿。
1.2 冒水點分散
主要是沿縫隙浸水、冒水。針對冒水較嚴重的情況,通常按照這樣的步驟來處理:①鉆一些相交于縫隙的深孔,將管埋入孔口;②按照縫隙口鑿出若干槽,通過采用麻刀、棉紗等材料將縫隙填堵,去凈槽口周圍的泥沙,并使用高標砂漿將槽填滿;③對于淺孔,采用低壓力進行灌漿,當淺孔凝固一段時間之后,采用高壓進行深孔灌漿。針對冒水程度較輕的情況,先沿著縫隙鑿開深度在5~10 cm的U形槽,用鐵皮將U形槽的底部鋪好,將灌漿管穿過鐵皮進行埋入,同時保證縫隙的最高處和最低處均埋設一根灌漿管。采用快凝砂漿天平縫隙槽,待砂漿強度合適時,由縫隙低端依次向上灌漿。
2 吸漿量的灌漿方法
通常情況下,一般縫隙巖層的灌漿在1~3 h內可完成,耗灰單位量≤100~200 kg/m。但也會有異常情況出現,例如大量吸漿不止,會使灌漿過程很難結束。這種現象多數是由地層結構的特殊性引起的,導致引發灌注漿液由附近的地表冒出,有時會順著固定通道而流失,應采取以下措施應對吸漿量的情況。
2.1 限流
注入漿體的速率上限為10~15 L/min,以便使漿體在縫隙中流動的速度盡可能減小,盡快讓漿液沉積。當注入率顯著降低時,可以增加壓力,將注入漿體的速率大體維持在10~15 L/min。此速率一直持續到灌漿結束,方可采用標準濃漿灌注,即利用最稠水泥漿體來澆灌。
2.2 在施工過程中間歇灌漿
這一過程是先將一定量的水泥澆灌入縫隙,然后經一段時間的暫停灌注來實現的。在暫停灌注之前,根據灌漿目的的不同、地質結構的不同對暫停時間進行確定,一般時間為2~8 h。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此種灌漿過程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得灌注完畢后的整體壓力與設定壓力不一定相符;當出現于設計壓力條件下無法結束灌漿時,可以采用低壓來將灌漿過程結束,在冷凝某一特定時間段后,進行掃孔和復灌。另外,復灌要盡量在所設計的壓力之下將灌漿過程結束。
2.3 降壓
這是一種通過低壓或自流式灌漿,將縫隙灌注漿液,待其充滿漿液且流動性有所降低后,緩慢將壓力提高,再依照常規方式來灌漿。
2.4 添加速凝劑
這一過程是通過向稠度最大的水泥漿體中摻加速凝劑,例如氧化鈣、水玻璃等來實現的。水泥砂漿的灌注過程需按照灌注情況的不同,按照水泥質量的1/10來進行摻砂。另外,摻入的砂可以按照粒徑由小到大的順序加進泥漿中。最后,將砂漿攪拌均勻,并用砂漿泵進行澆灌。
3 砼體不同裂紋情況的灌漿方法
縫隙的分類方式有多種:根據深度差異分為深層裂縫、表層裂縫和貫穿裂縫;根據形成原因分為干縮裂縫、溫度裂縫、鋼筋內部銹蝕裂縫、地基非均勻性沉降裂縫、堿骨料反應引發裂縫和超載裂縫等。
3.1 基礎滲漏情況
對于基礎滲漏情況,應多方面綜合考慮以制訂處理方案。對基礎為非巖性的地層滲漏來說,應該制作黏土截水墻、黏土鋪蓋,覆蓋于建筑物的上游,還可以通過化學灌漿、黏土灌漿,或促進下游排水條件不斷完善等措施。而對巖性的地層滲漏來說,通常可通過改善排水條件、將阻水帷幕加厚加深、在下游增加排水孔和帷幕增強灌漿等措施。
3.2 表面處理情況
通過對表面進行處理,彌補裂縫缺陷。表面處理,即針對縫隙所存在部位,采用各種砂漿例如防水快凝砂漿、環氧砂漿和水泥砂漿等,通過涂抹、嵌補、粘補和噴漿的方式對出現縫隙的表面進行修補。對于那些滲透量相對大但不會對建筑物使用產生影響的縫隙,可以通過鉆孔導滲和埋入管子導出滲漏(埋管導滲)的方法解決。鉆孔導滲的方法為采用風鉆在滲透縫隙附近(水平縫隙則在縫下部)鉆斜孔,由裂縫面穿過,把漏水經鉆孔排出,并封堵縫隙,從導滲孔處將泥漿灌入,以填塞縫隙。埋管導滲的方法為按照漏水縫隙的位置,將上小下大的槽孔鑿于混凝土表面上,同時將引水鐵管埋入滲透集中處,然后利用棉絮填塞入縫隙中,以達到將漏水從鐵管集中排除的目的,最后采用防水的快硬砂漿抑或快凝灰漿迅速填塞入槽口將其封閉,并隨之封堵引水鐵管口。
3.3 內部處理情況
通過對內部進行處理來彌補裂縫缺陷。針對表面縫隙較淺或僅需要采取措施進行防滲堵漏的縫隙,通常可以進行水泥灌漿,例如,對于開度小于0.3 mm的縫隙,例如由溫度的驟變所引發的縫隙和滲流速度相對較大的縫隙,可以進行適當的化學灌漿。
3.4 結構縫的混凝土情況
針對結構縫的滲漏、止水情況,采用混凝土灌漿方法。當灌漿過程完成之后,將灌漿閥門關閉,靜置一段時間,待灌漿凝固后拆除灌漿閥門。如果要對混凝土類建筑物進行止水和縫隙滲漏補救時,采用熱瀝青來補灌無疑是最優選擇;而如果利用熱瀝青法無法或較難進行縫隙滲漏補救時,也可以選用化學法進行灌漿。通常來說,化學灌漿所采用的材料為聚氨酯,單
液法進行灌漿具有施工容易操作、設備簡單等特點。另外,還可以利用丙凝充當漿液進行灌漿。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水利工程建設實踐中,施工技術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因此,這就需要廣大水利工作者不斷總結經驗,為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多進行有益探索。
參考文獻
[1]劉雙喜,白西輝.鋼纖維硅粉混凝土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人民長江,2011(13).
[2]劉慧明.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質量控制與質量檢測探討[J].硅谷,2010(19).
〔編輯:李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