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吉勇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鐵路行業的發展態勢也是有目共睹的。近年來,鐵路系統的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對鐵路事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通過對鐵路機務系統中存在的安全風險進行分析,研究造成安全隱患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安全管理對策。
關鍵詞:鐵路;機務系統;風險隱患;安全管理
中圖分類號:U2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3-0084-02
隨著鐵路建設的全面開展,新設備、新技術陸續投入使用。CRH(中國高速鐵路)動車組開行的增加、和諧號大功率機車跨局運行,特別是防洪、施工、調車、路外和霧季行車等安全隱患的凸顯,都使鐵路行車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可見,鐵路機務系統安全管理任重道遠。
1 機務系統安全管理現狀
1.1 作業標準不精,應急處置效率不高
作業標準不精,是指乘務員現場簡化作業標準,不按規定鳴笛、站停不檢查走行部、手長時間離開自閥手柄和不進行呼喚應答等現象時有發生。
應急處置效率低主要表現在:職工教育師資有限、乘務員不能及時接受培訓、工學矛盾日益凸顯,乘務員對部分機型構造、故障現象不熟悉,在發生機車故障時,不能夠快速地發現和解決機務故障。
1.2 安全風險隱患突出
1.2.1 旅客列車未按標停車的風險
繁忙車站接發旅客較多,對標不準易造成車站秩序混亂,存在威脅人身安全的隱患。
1.2.2 監控參數錯輸安全風險
監控錯輸造成監控失控,可能耽誤列車運行,甚至有可能造成超速脫線等安全事故。
1.2.3 調車作業安全風險
乘務員在調車作業中,不認真執行調車“五個一”作業標準,調車作業碰軋脫軌器、防護信號或未撤防護信號動車、調車作業超速等都存在安全風險隱患。非集中聯鎖區段“要道還道”執行不到位,造成道岔開通狀態的假象,導致擠岔事故。
1.2.4 防洪安全風險
線路塌方落石、乘務員間斷瞭望、措施不果斷、區間降特大暴雨和Ⅰ級防洪點聯控無應答等環節都存在安全風險隱患。
1.2.5 新提職人員的安全風險
目前,新提職司機和學習司機較多,跨線調動人員也比較頻繁,大量新提職人員和新轉線人員上線后對線路狀態不熟悉;新提職人員的行車經驗不足,在突發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能力較差。
1.2.6 折角塞門關閉行車風險
乘務員未按規定試風作業,不按規定查詢列尾。停車再開時,不按規定與運轉車長核對風壓,造成不能及時發現折角塞門關閉,有可能造成列車分離、列車冒進等行車事故。
1.2.7 路外安全風險
非封閉線路行人較多或大型牲畜上道等情況,都會危及行車安全。
1.3 司機執行力不足,重點工作落實不到位
1.3.1 指導司機工作質量有待提高
從對基層車間調研來看,指導司機監控分析、錄音分析、現場檢查發現問題少且質量不高。未突出本線路安全關鍵點的分析檢查,在視頻、錄音分析方面存在走過場。未深挖乘務員作業環節問題,未結合調車“五個一”和“十確認”關鍵環節的作業情況進行分析。
1.3.2 關鍵環節卡控不到位
突出表現在指導司機關鍵時段添乘覆蓋、關鍵區段的現場檢查和指導組關鍵人員幫教轉化落實不好。而且現場檢查集中在始發、終到站,中間站檢查少,且對關鍵時段的檢查普遍完成不好。
1.3.3 工作未按照時間節點完成
主要原因是臺賬較多,日常工作量大,顧此失彼。同時,在駐外點換班交接時馬虎,造成接班指導司機對之前布置的重點工作不清,未進行落實。
2 對運用安全管理的粗淺建議
2.1 加強風險研判,完善安全管理體系
風險研判準確,措施控制得力,安全風險則低,反之則高。因此,我們在研判過程中要做到:①深入推進安全風險管理。正確把握山區鐵路復雜性、多變性,準確研判瞭望風險點,將風險管理貫穿至每一個作業關鍵環節,強化對行車安全的控制,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②在段、車間、車隊開展自查分析。重點把握調車作業和列車運行兩個關鍵環節,梳理瞭望困難地點、瞭望關鍵區段,建立瞭望安全風險問題庫,完善防控措施,及時處理乘務員作業中的風險。
2.2 強化日常培訓,提升綜合素質
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著行業的發展。強化日常培養,提升乘務員的綜合素質,有利于企業
的管理,降低安全風險。這就要求企業:①抓實日常培訓。以“安康杯大聯賽”“百日提標、百弱補強”等活動為載體,日常培訓以“五個一”為依托,堅持“每日一題、每周一學、每月一考、每月一練、每季一賽”,促使加深職工對規章制度和行車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切實提高乘務員作業水平和安全意識。②開展典型案例教育。將以往責任瞭望事故作為原型,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深入剖析,把每一起事故都當作一面寶貴的鏡子,組織乘務員開展討論和反思,吸取事故教訓,切實增強乘務員的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③開展作業標準培訓。要貼近基層實際工作,扎實開展行車安全規章、非正常行車應急處置和一次作業標準等關鍵培訓,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做到學以致用,不斷提升乘務員的自身素質。
2.3 緊盯現場關鍵,夯實安全基礎
各級管理人員要齊心協力,堅持“源頭抓待乘、運行抓監控、車動抓瞭望、全程抓聯控、職工抓兩紀、干部抓作風”的工作方針,強化現場安全盯控,將事故苗頭壓制在初期階段。
通常要做到以下幾方面:①合理制訂檢查方案。卡控關鍵時段、關鍵區段、關鍵站場和關鍵人,采取添乘、“檢字牌”“藍白燈假設”和現場監聽等方式,重點抽查乘務員瞭望、問路調車、信號確認制度落實情況,讓乘務員養成“車動集中看、瞭望不間斷”的良好作業習慣。②狠抓待乘管理。堅持每天中午、下午、夜間三個時段進行待乘檢查,確保乘務員作業前充分休息,保證工作中精力充沛。③抓好行安設備分析。利用機車在線視頻全程監控乘務員現場作業,利用錄音筆分析、強化乘務員呼喚應答的標準,利用監控分析提升乘務員操縱水平,確保現場作業中自控、他控、互控措施得以落實。④提升干部履職盡責能力。站、段紀委要狠抓干部作風建設,堅決制止管理中“依賴思想、因循守舊”的保守思想,杜絕“好人主義”,牢固樹立“發現問題是水平,解決問題是能力”的管理理念,敢于堅持原則,敢于較真碰硬,切實提高干部的履職盡責能力。
2.4 發動全員參與,形成齊抓共管局面
行車安全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也不是停留在管理層的,而是要分解到每個環節和每個個體當中。要加強對乘務員的安全教育,牢固樹立“向管理要安全,向安全要效益”的發展理念。把每一位職工都培養成安全管理者,讓他們深知只有安全才會有效益,并且積極主動參與到日常安全管理中,發揮群體效應,這樣才能有效地保障行車安全。
此外,要形成干部包班組、工人包崗位和車間管理層,要在關鍵時段深入現場,督促乘務員遵章守紀、按標作業,真正做到班組安全生產工作有人抓、有人管,達到上下協調,保證工作不脫節。
2.5 加強班組建設,提升基層工作效率
班組是企業管理的基礎,是站段各項規章制度的落腳點。正所謂“上邊千條線,班組一針穿”,管控事故就是從管控違章做起,而班組建設水平也直接影響到作業事故的安全。加強班組建設需要:①健全完善班組管理制度,提高執行力。堅持指導組可視化管理,結合915運用安全管理規定,要求做到“安全傳達每事必到位、安全狀況每周必分析、關鍵人轉化每旬必跟蹤、監控文件每月必覆蓋、作業指導添乘每季必覆蓋”,讓指導司機及時掌握指導組乘務員的安全狀況,從而提高班組長對職工的管理能力,有效地防止作業事故發生。②深化先進評比。開展“星級司機”“紅旗班組”和“示范車隊”三級評比,努力營造“比、學、趕、幫、超”的氛圍,從而讓職工自覺按標作業,有效地降低作業事故的風險。③完善規章制度,提高執行力。堅持精細化管理,不斷優化管理流程,不斷規范班組各項管理制度,確保班組職工在生產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強化職工的安全意識和法制觀念,更加有效地遏制各類事故的發生。
2.6 健全獎懲機制,抓實責任主體
考核是推動工作的有力杠桿,獎勵則是調動積極性的有力工具。行車事故歸根結底是由人的主觀或客觀的不安全行為造成的。要有效地保證行車安全,安全制度的制訂、完善與落實是重中之重,其中獎懲機制則是安全制度順利實施的根本保障。
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建立公平的考核機制。明確考核對象,找準責任主體,堅持“不遷就、不照顧、不講客觀”的原則,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杜絕“好人主義”,做到公開、公平、公正。②建立良好的激勵機制。安全的核心是“人”,而良好的激勵機制能提高乘務員的工作積極性。在管理中,我們要將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相結合,充分體現到評先、評優、入黨、標兵旅游等各方面,同時對防止事故發生、工作表現突出的人員給予獎勵和表揚,從而形成以先進引路、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③完善有效的責任機制。要堅持責任落實到人,使每項工作指令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責任人、有整改時限、有追蹤復查和有考核評估,從而形成管理閉環,保證各類方針、政策、制度能及時得到貫徹和落實。
〔編輯:李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