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良斌
(塔里木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新疆 843300)
當前,我國城鄉差距的二元結構不僅影響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影響社會的和諧穩定。因此,如何協調工農業、統籌城鄉一體發展成了學術界和政策制定者關注的熱點問題。黨的十六、十七、十八大連續提出統籌城鄉一體化的戰略要求。其中,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再一次將城鄉一體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議題,要求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工業反哺農業”政策就是在“統籌城鄉一體化戰略”背景下我國政府實施的具體政策措施。2004年以來,我國政府推出了農業補貼、取消農業稅費、增加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投資、提供農業發展的優惠貸款等一籃子強有力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支農惠農政策,至2013年已連續實施了10年。10年間僅從工業反哺農業的中央財政補貼這一塊,補貼資金從2004年的145.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1 235.9億元,2011年達到了1 406億元,比2010年增加了180億元,是2004年的9倍(劉金煥,2013)[1]。而據統計國家中央財政支農資金從2004年的2 337.6億元增加到2012年的1.23萬億元。
由上分析可見,十年間我國中央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進行工業反哺農業,那么十年過去了,現在來考察我國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成效如何呢?如果當地政府不了解本地區的農業和工業發展的階段和相互作用關系,不結合實地情況引導本地區工業企業積極支持農業的發展,僅僅依靠中央政府工業反哺農業的資金補貼支持,可能并不能達到政策設計之初工業能夠長期支持農業、從工業內生出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以實現工農協調、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目標。為此,本文以新疆為例,運用新疆工農業2004—2012年數據實證檢驗新疆工業對農業的反哺作用,以揭示我國工業反哺農業政策實施后工業對農業的支持作用。
國內較早認識到工業應該反哺農業,促進工農協調發展的有李克強(1991)[2],吳敬璉(1999)。還有馬海峰(1995)指出,工業反哺農業本質是一個工業剩余回流農業的過程,給予農業支持的經濟行為,這種行為只有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和進入一定階段后才實施,且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而相應提高[3]。國際經驗也表明,當國家的發展水平處于工業化中期階段時,工業化開始反哺農業。雖然工業化中期可以用人均GDP、農業就業人數、國民經濟中農業產值所占份額等指標來衡量(馮海發,1995)。但是,這些指標只能說明國家或地區工業反哺農業具備的基本條件,在具體實施中工業反哺農業中需要各級政府的政策設計,但政策設計的優劣、實施后的作用大小如何,成效怎么衡量?目前尚缺乏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
雖然前期成果對工業必須反哺農業已經達成了共識,但是究竟應該采取何種反哺政策,才能實現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卻存在不同的意見。一種觀點認為我國目前總體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階段,應該采取大力實施農業補貼政策措施(馮海發,1995;朱四海、熊本國,2005)[3-4]。另一種觀點認為我國還沒有達到工業反哺農業階段,不主張采取強有力的農業補貼政策,應該采取工業支持農業的其他政策措施,以工業帶動農業,達到共同發展(林毅夫,2005;蔡昉,2006;趙子樂黃少安,2013)[5-7]。還有觀點認為我國目前已進入工業反哺農業的過渡期和調整期,但還沒到大規模反哺期,不僅僅要補貼,而且可以采取多種工業支持農業的政策(馬曉河、藍海濤、黃漢權,2005;柯炳生,2006;安同良、卞加振、陸國慶,2007;李杰義,2010)[8-11]。
本文認為,中國是一個區域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討論意義不大,只有根據各地區工業和農業發展的動態關系維度來考察,判斷該地區工業反哺農業的作用,并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政策措施和長效機制,對我國通過“工業反哺農業”政策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戰略,才是有意義的。
工業反哺農業是一個以工業推動農業發展的反哺政策實施過程。在這個反哺過程中,工業發展應該直接作用于農業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直接帶動農業的發展,而不僅僅是工業通過稅收上繳給國家后再由政府以各種農業補貼、稅費減免等進行轉移支付。因此,工業反哺農業可以通過工業發展對農業發展的引致作用來判斷其成效。特提出下列假設:
原假設H0:如果一個地區工業發展對農業發展有直接的引致作用,那么工業反哺農業的成效較好,引致作用越大,成效越好;備擇假設H1:如果一個地區工業發展對農業發展的引致作用是有時滯的間接作用,那么工業反哺農業的成效較差,引致作用越小,成效越差。
本文將以新疆為例,運用新疆2004-2012年工農業發展的數據,實證檢驗工業反哺農業的作用。
本文所用的數據來自《新疆統計年鑒2013》,通過整理匯總出新疆2004—2012年的工農業總產值數據。其中,以新疆農業總產值(Agricultural Product,AP)描述農業的發展情況;工業總產值Industrial Product,IP)描述工業的發展情況,但是在現實中工業統計指標中的建筑業基本上對農業沒有多大的反哺作用,所以其數據從工業總產值里面予以剔除,而屬于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和倉儲業,批發和零售業對農業生產物資的采購和農產品上市流通等生產、銷售、加工環節都有較大影響,在探討工業反哺農業的作用時應該把此兩部數據合計在工業總產值的統計指標里面。因此,本文選用的工業生產總值的數據中剔除了建筑業的產值、增加了交通運輸業和倉儲業以及批發和零售業的總產值,這樣能更好的地反映出工業反哺農業的實際情況,這也可以較好地避免數據產生較大的偏差,而以前的研究在數據處理上很少考慮到實際情況。數據處理后形成農業總產值時間序列{APt}和工業總產值時間序列{IPt}。
首先利用新疆2004—2012年的工農業總產值數據對新疆工業和農業發展的動態關系做出定性的相關分析,然后再運用單位根ADF檢驗、協整檢驗及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等方法對工業與農業發展的動態關系進行實證檢驗,以此來分析新疆工業對農業的引致作用,從而實證檢驗新疆工業對農業的反哺作用。本文使用Eviews6.0來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利用工業總產值和農業總產值的折線圖和相關關系進行直觀比較和定性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2004—2012年9年間新疆總產值的動態變化對比關系,在2004-2009年5年間兩者相差距離變化不大,但從2009年后新疆工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工業的總產值遠遠大于了農業的總產值。從9年的長時間看兩者在走勢上保持了基本相同的發展趨勢。

圖1 2004-2012年新疆工業與農業總產值的動態關系
從下表1可以看出,新疆工業產值(IPt)和農業總產值(APt)2004—2012年動態關系的相關系數為0.9902,說明兩者有較強的正相關性,但這并不能表明,工業是否反哺了農業,如果工業反哺了農業,作用大小如何,我們應該采取何種適合當地實際的工業反哺農業的支持政策?這些必須通過實證檢驗才能回答。
(3)實現成本的精細化管理。一是合理分工、明確職責,細分人員費用、辦公費用和水電煤費等業務成本,依據耗用量分配計入其相對應的業務成本。大型醫院以時間驅動作業成本法開展更有效的成本核算;二是按病種為醫療項目分類,根據項目的不同規定不同的費用明細分配系數,再對總成本進行計算與分配;三是醫院財務報表的科學合理。每個月的醫療業務成本,根據醫療項目的成本分配表,進行有效的合理分配。

表1 2004-2012年新疆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的相關系數
采用EG兩步法協整檢驗,在對新疆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之間的協整關系進行檢驗之前,首先對工業產值序列{IPt}和農業產值序列{APt}的平穩性進行檢驗。運用Engle-Granger的基于殘差的ADF檢驗方法對工業產值序列和農業產值序列進行單根檢驗,具體檢驗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工業、農業產值原序列{APt}、{IPt}和一階差分序列△IPt、△APt在10%的水平下,ADF檢驗值大于10%臨界值,都存在單位根,這說明工業產值和農業產值原序列和一階差分序列是非平穩的。而它們的二階階差分△2IPt、△2APt的 ADF檢驗值均小于10%臨界值,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拒絕了存在單位根的假設,因此是平穩的。這表明新疆工業產值{IPt}和農業產值序列{APt}均為二階單整序列,即IPt-I(2),APt-I(2)。

表2 新疆農業產值序列APt和工業產值序列IPt的ADF檢驗
利用OLS法對IPt和APt做回歸,回歸結果如下:

回歸方程的t值明顯地大于2,表明回歸參數達到顯著水平,Adj-R2=0.979 5表明模型擬合優度較好,DW=2.006表明模型自相關通過檢驗。通過回歸方程得到殘差序列resid,用resid生成新殘差序列記為{et},對新殘差序列{et}做單位根檢驗,結果如表3:

表3 新殘差序列et的ADF檢驗
表3表明: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殘差序列e是平穩的,表明從長期看新疆農業產值序列{APt}和工業產值序列{IPt}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同時,本文利用Johansen協整檢驗,檢驗結果如表4,從跡檢驗和最大特征根檢驗的P值結果均表明在5%顯著水平都拒絕了零假設,再次驗證了新疆農業產值序列{APt}和工業產值序列{IPt}之間存在長期動態的均衡關系。

表4 新疆農業產值序列APt和工業產值序列IPt的協整檢驗
由上述協整檢驗得出工業產值序列{IPt}和農業產值{APt}序列在10%的顯著水平下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的協整關系,但兩者之間的動態引導關系尚不明確,為了檢驗兩者之間的引導的因果關系,運用Eviews6.0軟件,對工業和農業產值時間序列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檢驗結果如下表5所示。

表5 Granger因果關系檢驗結果
從表5檢驗結果表明:從滯后期1期的情況看,農業是工業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而工業不是農業的格蘭杰因果檢驗關系;但是從滯后期2-4期來看,農業不是工業的格蘭杰因果關系,而工業是農業的格蘭杰因果關系。這說明農業的發展在短期內給工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和原材料方面支持,但農業缺乏支持工業的后勁,這與實際情況是相吻合的。但工業是農業的格蘭杰因果關系,在滯后期2-4期才開始起引致作用,這不能接受本文提出的原假設H0,這說明新疆工業反哺農業主要是通過間接的方式作用于農業產業鏈環節的,直接推動作用不強,成效較差。
(1)新疆工業和農業有較強的正相關性,這與新疆工農業長期以來相互支持的實際情況相符,但農業支持工業的表現為短時間的直接支持,工業對農業的支持時間較長但具有時滯性。
(2)從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新疆工業已經開始反哺農業,表現出較強的格蘭杰因果關系的引導作用,但是工業對農業的支持作用有時滯性。這可能是由于工業產業鏈條和農業沒有很好的對接,工業除了直接利用農業作為原材料的農業企業外,新疆其他工業對農業產業鏈條的反哺作用不是直接的,非農業企業只有通過上繳的稅收間接地通過政府的農業補貼或農業轉移轉化為反哺農業的作用力。因此,近幾年新疆工業迅猛發展,但是對農業反哺作用不大,與近幾年新疆工業主要發展煤化工、石油天然氣以及礦產工業,而很少涉及農業生產或農業產業鏈延伸的深加工、銷售環節,對新疆農業反哺支持的力度不夠,與現實情況相吻合。
(3)新疆工業已經反哺農業,但是反哺主要以間接反哺的形式為主,工業發展直接引致農業發展的作用成效較差。因此,一個地區實施工業反哺農業政策,推進“城鄉一體化”戰略,僅僅依靠中央政府財政資金這種間接的農業補貼、農業優惠貸款、政府農業投資及農業轉移支付的反哺的作用是有限的,當地政府應該制定出一系列符合本地去實際情況的優惠政策支持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特別是引導涉農工業積極參與農業產業鏈條的各個環節的發展,這種直接的反哺作用才是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是實現“城鄉一體化”戰略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金煥.工業反哺農業的長效機制構建[J].宏觀經濟管理,2103,(4).
[2]李克強.論我國經濟的三元結構[J].中國社會科學,1991,(3).
[3]馮海發.經濟發展與工業反哺農業[J].學習與探索,1995,(6).
[4]朱四海,熊本國.工業反哺農業實現機制芻議[J].中國農村經濟,2005,(10).
[5]林毅夫.我國現階段究竟要不要增加農業補貼[J].現代商貿工業,2003,(10).
[6]蔡昉.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經濟學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06,(1).
[7]趙子樂,黃少安.二元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下的轉移支付[J].金融研究,2013,(2).
[8]吳勝杰.城市近郊統籌城鄉改革的經驗、困難與深化——對“陶家模式”和“海龍模式”的比較與啟示[J].西部論壇,2012,22(1):7-13.
[9]馬曉河.工業反哺農業的國際經驗及我國的政策調整思路[J].管理世界,2005,(7).
[10]柯炳生.關于落實"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方針的若干認識和建議[J].農業發展與金融,2006,(1).
[11]安同良,卞加振,陸國慶.中國工業反哺農業的機制與模式:微觀行為主體的視角[J].經濟研究,2007,(7).
[12]李杰義.工業反哺農業機制構建的價值基礎與對策建議—基于農業產業鏈的分析視角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3).
[13]馬龍龍.論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市場體系建設[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