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兵,樊樹海
(南京工業大學經管學院,江蘇南京 210009)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目前大學生的公共必修課,是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主渠道。在學校思政課教學的改革實踐中,為進一步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育人功能,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研究型教學的理念,通過積極探索和研究,改革傳統的以教師為單一主體的教學模式,努力實現向以教師和學生為雙主體的創新型、研究型教學模式的轉變。通過近幾年的研究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形成了學校思政課研究型教學的初步思路和模式。
研究型教學是相對于傳統的以單向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提出的,主要是指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學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能力和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在研究型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要設計類似科學研究的新方法和新環節,指導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積極探索和主動實踐消化吸收課堂教學內容,并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
高校思政課的使命是對我國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思想健康發展、培育優秀道德品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傳統的高校思政課主要是通過單純的教師課堂講授,向學生灌輸既定的結論,最后的課程成績評分體系也多采用千篇一律的應試型模式,學生平時成績差異度也較小,所以并不能全面地提升學生的理論思維水平和能力,也難以激勵學生進行積極的研究探索,導致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因此,通過在思政課中開展研究型教學,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學生出現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缺少理論聯系實際等問題導致的學生學習效率較低、教學目標難以達到、教學效果不太理想等狀況。通過思政課研究型教學的開展,建立新的教學模式和體系,采用受學生歡迎的方式和方法,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樹立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提升了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讓學生得以在快樂學習中成長成才。
思政課研究型教學要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模式向傳授知識與研究探索相結合的模式轉變,實施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樹立思政課研究型教學觀念。學校和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和創新的角度,對教學內容和結構進行合理調整,適當增加學生感興趣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把握當前研究熱點和前沿。教師要通過自由、寬松的課堂環境的設置,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引導學生通過多樣化手段和形式來促進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提升學生的研究精神。
目前,很多大學生對大學學習的方式和方法適應度不足,自我約束能力也較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相對缺乏,這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和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而激勵策略的實施符合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有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活躍度和參與度,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熱情和學習效果,有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因此在研究型教學實施過程中發揮激勵策略的優勢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實施過程中,通過課堂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融洽的環境中學習成長;通過競爭意識的樹立,激發學生積極進取、永不服輸的勁頭;通過參與環境的設置,增強學生的自我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情景的自由選擇,提高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和學習參與的興趣;通過跟學生的反饋溝通,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提升學生學習的內動力。
提升大學生公民意識、培養合格公民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任務之一,通過思政課研究型教學的開展,讓學生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消除其被動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主體意識的培養,讓學生逐步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在國家、在社會上、在校園里也是一個獨立的主體,要學會以主人翁的身份自主思考、自主選擇,要依法享受各種應有的權利、承擔公民應盡的義務。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適當放權,通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營造自由寬松的教學氛圍,通過全程跟蹤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一定自主選擇權,在課堂中逐步體驗并進一步增強其主體意識。通過全程控制并與學生及時溝通,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結束后及時進行效果反饋和教學總結,為后期教學實踐的開展提供參考,為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和思政課的公民意識培養功能提供幫助。
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所以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也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實踐中來也要到實踐中去檢驗。思政課的預定教學目標能否實現,最終也是要看學生的日常行為,也要在實踐中進行檢驗。傳統的思政課教學模式中,偏重書本理論,最缺乏的也就是實踐部分的內容,因此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應該增加相應的行為實踐,部分課程內容可以由原來的課堂教學改成實踐教學,改變以往紙上得來終覺淺的感受,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真正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
在研究型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采用多元的教學目標、創新的教學內容、靈活的教學組織,指導學生通過多樣化的課堂展示手段和豐富的課外參與形式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研究,課堂中通過PPT和視頻展示、PK辯論、對口引申以及課后的討論、主題班會、調查研究和論文等學生喜聞樂見、形式多樣的豐富手段增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
實踐過程中我們引入了一個貢獻度指標來體現學生參與學習研究和知識掌握的情況并反映到冪次上去。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點名、回答問題、PPT和視頻展示、PK辯論、對口引申以及課后的討論、主題班會、調查研究和論文等等均可獲得貢獻值,布置的內容以任務的形式來完成,視完成情況獲得貢獻值。如果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或者沒有完成老師交予的任務的時候也可以扣除一定的貢獻值。學生掌握情況越好的、學習研究越積極、課堂參加越活躍的同學得到的貢獻值就越高,相對的冪次就越低,最后映射到處理后的總評成績就會更高。
思政課研究型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建立新的教學平臺,改進學生總評成績的評分方案,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借鑒軍旗游戲部隊建制中的升級模式,以所見即所得的方式在課堂上或者在群里給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們了解自己平時課堂參與的情況、課后自主學習和研究的情況、知識掌握的情況及這些情況對最后自己會得到的期末成績的影響,并對學生產生激勵學習和激勵研究的作用。
所采用的平臺采用維護比較方便、實現也簡單的Excel來實現。給所講授的班級每個班級對應一個Excel工作表,工作表中的每個學生對應一行,如圖1所示。

圖1 思政課研究型教學平臺主界面
在“參數設置及說明”工作表中,可以對該系統進行參數的調試和設定。如圖2所示,通過正交實驗的方法選取當前發展速度v為0.08,負分折算系數和正分折算系數均為1,負分折算冪次為1,正分折算冪次為0.7。

圖2 參數設置及說明工作表

圖3 抽獎工作表
在平臺中將每個同學所獲得的貢獻值用公式自動求和,結合軍旗游戲中升級模式,將不同的貢獻值對應出不同的等級(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司令員),以直觀的感受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研究型教學中來。每個學生所獲得的貢獻值最終會反應到冪次上,并通過Excel公式進行自動的計算最后獲得該學生的總評成績。其中及格分一列代表百分制情況下,該學生要考到及格所需要的期末考試成績。
通過建立的激勵措施在平臺中的學習研究任務表格可以看到個人或個人所在小組在回答問題、課堂討論、PPT和視頻展示以及課后的討論、調查研究、論文和結束時間等任務完成的情況和評分結果,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便于后期管理和監督,通過工作表中的抽獎系統(如圖3)可以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參與性,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研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思政課研究型教學在協同創新思想的指導下,將研究型教學活動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專業實踐活動、學校社團實踐活動、學校校園文化活動等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大協同實踐育人觀的建設。研究型教學過程中運用系統科學的思想,透過協同創新的視角,逐步推進思政課的實踐教學活動與學校及學生的其他校內外實踐活動的有效融合,力求實現全過程和全方位的實踐育人,努力提升實踐教學的效果和成效。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講授“珍惜大學生活,開拓新的境界”課程時,通過與學生輔導員的配合,結合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學生宿舍建設、學生班級建設等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通過制定學生個人、學生宿舍、學生班級的合理規劃,幫助大學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促進學生成長成才;在講授“加強道德修養,錘煉道德品質”課程時,可以通過讓學生做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在弘揚社會主義道德、恪守公民基本道德等方面的表現,并與學校及學院的青年志愿者協會聯系,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參與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
在近幾年的思政課研究型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該研究型教學實踐方案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老師與學生的互動,為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活躍大學課堂氛圍提供了幫助。此外,也促進了同學們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研究的能力,很多學生積極探索,對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平臺提出了各種改進意見,不少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與教師溝通,主動進行教學效果反饋,幫助教師進一步完善內容和方法。通過研究型教學的開展,部分同學通過自主調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較有質量的調研報告和優秀論文,并有部分優秀論文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自主發展。
在研究型實踐過程中通過發揮以教師和學生為雙主體的教學模式的作用,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建立并完善激勵型教學平臺,通過所見即所得的方式全面展示學生的參與情況和對課程的綜合掌握情況,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氛圍,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在課后進行研究探索的積極性和踴躍性。通過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增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并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行為實踐中,進一步內化為自身的修養,切實有效地提高了思政課教學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豆志杰,聶英.以研究型教學推動地方高校考試改革的構想[J].現代教育管理,2013,(4).
[2]荊蕙蘭,許楠.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型教學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1,(3).
[3]周治,樊樹海,張瑞榮.研究型教學學生成績評分管理系統[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11).
[4]王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研究型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實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
[5]樊樹海,李磊,等.研究型教學學生成績信息管理系統[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EBM 2010),2010,(1).
[6]李曉晴.研究型教學模式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的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7).
[7]褚鳳.論研究型教學設計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2,(20).
[8]馬瑞萍.以公民意識教育為底蘊的課堂實踐教學模式構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
[9]李少奇.全球化思潮與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