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德球
摘 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發展的加快,我國很多地區都興起了改造城市之風。但是,城市的改造設計不單是大規模興建現代化建筑,它需要對城市各方面的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做好城市總體規劃,科學、合理地引領城市發展。通過對城市改造的過程中出現的重點問題進行分析,探討研究合理的規劃方案。
關鍵詞:城市改造;設計規劃;基礎設施;環境保護
中圖分類號:TU98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3-0118-02
城市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是現代文明的聚焦點,也是文化傳承的保存者。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人口不斷增多,交通堵塞、環境惡化、空間擁擠和治安混亂等問題接踵而來。所以,城市改造是勢在必行的。
1 基礎建設的要點
1.1 便捷、安全的目的
通常,人們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是以交通便利、治安穩定作為衡量標準的,因為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是讓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居住環境更為安全。
在城市改造規劃中,首先要注重道路的設計。我國城市人均道路面積一直處于低水平狀態,近十年才有所發展,但是仍然趕不上城市交通量年均20%的增長速度。因此,城市的整體規劃要與道路設計相結合,在完善交通主干線的同時,設快、慢分道,多建輔助道路,設置必要的立交橋、高架橋、人行天橋和地下通道等。此外,要完善城市交通工具的建設,比如地鐵、輕軌和公交車等公共交通工具,這些交通工具可以使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
在城市安全問題上,要先了解當地人的生活習性、人口分布和事故高發區等情況,對這類信息進行整理、分析,確定比如醫院、消防站和政府辦公大廳等主要服務性單位的位置,讓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此外,排水系統對城市的安全影響也很大,需要合理設計,不斷完善并進行定期的檢查、維護。
1.2 城市公共設施的建設
城市改造不能只注重發展城市的建筑設施,配備好齊全的公共設施和基礎的市政服務也是城市改造中的一部分。城市人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視城市的公共服務。可是,有些城市盲目興建密集的商住樓宇,造成改建后的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嚴重失調,比如中小學、幼托和醫療衛生等設施過少,人均比例偏低,使居民綜合生活質量下降。因此,在城市改造中應該樹立“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則,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基礎設施并作出適當的改進;同時,合理確定建筑面積率、人口密度和環境控制三者之間的指標,以此作為改造城市的參考。
城市的公共設施還包括城市公共藝術和景觀環境。城市的藝術性不僅體現在城市的大型建筑上,還體現在城市的公共設施上,例如北京王府井大街上的公共藝術品,把一些類似拉洋車、街頭剃頭等情景表現出來,激起人們的懷舊情懷,同時增加了城市的藝術性,給城市平添一份魅力。此外,風景優美、設施齊全的公園,街道兩旁的綠化和路燈的設置,都是城市的景觀環境。建設優美的景觀環境,可以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也能給城市帶來更多的活力。
2 城市改造規劃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城市改造要杜絕“形象工程”
我國很多地方在城市改造中存在“形象工程”問題,比如盲目地擴大城市規模、修建廣場、修寬馬路和花重金建造標志性建筑等。這種“形象工程”的建設,嚴重脫離了城市的實際情況,造成城建資金不足和拖欠大量工程款等問題,給城市今后的發展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在舊城區改造上只重視建設速度,卻忽略了原有居民的安置問題,使居民利益受損,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
2.2 城市改造要注重民眾的參與問題
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很多地方政府在開闊渠道和籌措資金上傾注全力,卻忽視了“社會參與者”的決定性作用。事實上,人是社會發展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規劃者和決策者,城市居民才是城市的真正主人。在城市的改造中,例如土地征收、房屋拆遷、住戶安置和維護管理等諸多方面,都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關系,也與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因此,城市居民參與到城市的改造計劃中是非常必要的。同時,公眾參與對城市改造有很大的積極作用,不僅可以為城市改造提供思路和建議,還可以使城市居民逐漸擁有城市主人翁的意識,為以后的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2.3 城市改造要保護歷史文化建特色城市
在生活中,城市不僅是現代文明的聚焦點,也是文化傳承的保存者。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筑師貝律銘說過,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與文化,因此也有自己的個性與特色。文化底蘊是一個城市的特色,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每個城市都有其一定的發展歷史和文化底蘊,這也是中國城市的魅力所在。
然而,隨著城市改造的進行,越來越多的城市逐漸失去其原有的文化。老城墻被拆了、胡同被改造了、小巷消失了,城市中歷史的痕跡漸漸被抹去,留給我們的記憶也越來越少了。南京——六朝古都,十里秦淮,千年風雅,可是自1992年開始,以“舊城改造”為名,南京城開始開發房地產項目,大量的文保單位和歷史街區被改建甚至拆除。2002年,歷史上真正的烏衣巷被悄無聲息地拆除,改建成了高檔的住宅小區。杭州城北的良渚,風光優美,景色宜人,是一個帶有完整古國形態的大遺址,是大量精美玉器的祭壇墓地,可是現在卻建起了別墅和排屋,土地被大量占用的良渚卻變成了只為游客觀光的“文化村”。河南的隋唐洛陽城遺址,1988年就被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然而隨著洛陽城市化的推進,那供后人憑吊追憶的遺址也漸漸被改占。據文物界估計,中國近20年對舊城的破壞超過了以往的100年。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經濟發展只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文化繁榮才是發展的最高目標。因此,城市改造要保留歷史文化,不能讓城市變成鋼筋混凝土的集合,失去原有的靈魂,要在改建的同時,保護好城市的歷史,把歷史文化和現代建筑合理結合,建設具有文化底蘊的現代化城市。
2.4 城市改造要注重環境保護
人與環境是相互依存的有機整體,保持人與自然協調發展,既是當代人的共同責任,也是城市改造工作的基本原則。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當地和個人的政績,一味地追求建設速度,只注重形象工程,忽視了對環境的保護,甚至破壞環境來改造城市。綠化用地被占用、廢棄用料不能及時處理、工場污水不經處理就胡亂排放等問題,都嚴重影響著人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給城市的未來帶來嚴重危機。所以,在城市改造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環境,把城市的建設與環境保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能因過分地追求城市的發展而破壞城市的環境。
3 結束語
合理的城市改造規劃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的生活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城市改造是一項科學性、區域性、政策性和綜合性很強的工作,因此需要能夠結合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規模和布局,協調各方面的關系,統籌安排各項建設,使城市的經濟和文化共同發展,為居民的居住、生產、學習、交通、休息和各種社會活動創造良好的條件。所以,城市改造的規劃要從全方位考慮,并根據城市的發展及時作出調整,才能為城市的美好發展發揮一定的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淇.舊城改造模式與運行機制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07.
[2]周建軍.對我國舊城改造的思考[J].規劃師,2005(02).
〔編輯:李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