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勤
摘要:當前室外環境藝術設計這門學科是綜合型的,僅僅突出“技”能滿足一時的需求,而忽視長久的意義,只能提供一時的實用性,而喪失了永久的藝術性和利用價值。環境藝術設計是藝術設計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創造性行為。對于高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要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要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室外環境藝術設計;綜合性;創造性;教學實踐相結合
我國環藝專業的教育問題面臨很多,主要是教育的問題,面臨教學方面的依托、師資隊伍的建設、教育體系的混亂和高校發展的規范;環藝專業的學生面臨太多的逆境;那怎么樣去改正以及發展呢?
首先教學的依托問題。在經濟與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從行業建設以及管理得角度來看,建立城市規劃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建筑設計三種層次關系的開發設計人才體系是十分重要的。據資料表明,目前許多高校還并未能夠切實地做到這一點,尤其是一些高校將具有工藝美術設計與繪畫專業的底子混同于室內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趕鴨子上架,這無疑與室外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需求相距甚遠,差距越來越大,人才也就也越來越少,所以教育的依托問題也就成為阻攔設計人才的一塊絆腳石。
其次師資隊伍的建設問題。我國目前的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高校都同樣面臨著師資力量不足與專業教師較少等一些其它問題,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發展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基礎知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的質量。環境藝術設計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這在客觀上要求教學內容要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所以教師要不斷吸收新知識,不斷提升自我創新能力和教學水平,而且這些問題也難以在短時間內解決,故今后很長一段時間會成為限制室外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發展規范的重要因素。
再次高校理論知識教育缺失的問題。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普遍存在著嚴重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實踐訓練輕環境藝術設計理論知識培養的現象。這樣的發展態勢不但要影響到學生培養,更會影響到教師與一些企業對待藝術設計教育的看法。因此,當前迫切建立一套具備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理論體系以及課程建設教學體系,以加強對環藝專業人才培養,促使室內環境藝術設計教育事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最后發展規范問題。結合目前我國室外環境藝術設計對專業人才培養方面的總體進程來看,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尚處于發展階段。這樣使得許多缺乏辦學條件的院校在并不符合辦學資質的情況下盲目跟風,大肆招收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造成了對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極為不利的影響。
那么高校應該做哪些改善才能更好地培養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呢?
目前,我國高校環境藝術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有了較為卓越的進步,但現階段仍然存有理論與實際脫節的現象。高校教育對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的培養模式創新與改革已成為掌握室內設計與裝飾設計行業發展命脈的重要因素。下面,對高校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方向進行詳細的闡述一下。
第一,教學方式進行創新。在以往的課堂教學當中,老師對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教學通常會通過大量練習來實現對學生專業水平的提高,但是往往枯燥、乏味。然而藝術本是一門美的課程,用反復演算方式進行教學,會完全泯滅了藝術專業教學的優點。環境藝術設計類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方式應有其獨到之處,應突顯出藝術教學的優越性。比如經常帶學生參加藝術展覽,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計算機方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感染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閱歷。我們要不斷改革、創新我們的教育模式,吸收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全面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教育體系,進而推動現代環境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第二,著重培養藝術賞鑒的能力。在高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培養模式中,對學生進行藝術賞鑒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表明態度對于結果的重要性。
第三,成立相關環藝工作室。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通過構建環藝工作室的方式進行教育,通過活動小組和環藝沙龍,讓學生在其中交流經驗、學習軟件,如CAD、ps、3dsMAX、sketchup、Maya等等均可建立不同的環藝沙龍工作室,學生可通過興趣或者自身不足進行選擇性參與,在工作室當中要定期開會,積極交流,讓學生能夠在校期間盡可能多的參與社會實踐,掌握市場信息與流行趨勢。
我國高校對環境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現狀進行闡述,對高校的環藝人才培養模式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總結改革方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本人認為在培養模式上的創新應從教學方式、培養重點與結合實踐三方面共同革新,希望通過本文能夠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借鑒,對我國環境藝術設計學教育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郝保文.論基礎知識、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性[J],內蒙古師大學報,1996(04)
[2]陳強,王元漢.培養主觀的能動力[J],咸寧師專學報,2002(01)
[3]李建兵.論景觀設計之教育體系[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5(06)
【作者單位:揚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