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艷紅 劉彤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031;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沈陽 110031)
淺談從五臟論治女性更年期高血壓
袁艷紅1劉彤2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031;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沈陽 110031)
更年期高血壓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嚴重影響女性生活質量以及身心健康。中醫認為,女子以肝為本,以腎為先天,以血為用,以脾為生血之源,以心主神明主血脈,肺又助心行血,主一身之氣。更年期女性,天癸將竭,五臟皆虛衰,臟腑功能失調,情志抑郁,急躁易怒,病情復雜多變,從五臟論治更年期高血壓有其優勢。
高血壓 五臟論治 更年期 女性
更年期高血壓是指女性進入更年期以后出現的血壓升高。更年期女性由于體內雌激素與孕酮水平明顯減低,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導致出現血管舒縮障礙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從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壓升高,出現頭暈、頭痛、潮熱、汗出、心煩失眠、腰膝酸軟、月經紊亂等癥狀。中醫學中沒有“更年期高血壓”這一病名,多歸屬于“眩暈”、“頭痛”、“不寐”、“百合病”、“郁證”、“絕經前后諸癥”等范疇。本病病因眾多,腎氣虛衰,素體陰虛陽盛,情志失調,飲食失節,嗜食肥甘厚味,內傷虛損等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更年期高血壓病機與肝腎息息相關,又與肺、脾、心等臟腑密切相關,多種原因造成本病病情錯綜復雜。目前西醫多采用常規降壓藥治療,中醫多從肝腎陰虛、肝陽上亢方面治療,但效果均不甚理想,而從五臟論治更年期高血壓則有其優勢,現簡要論述如下。
《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血論證》:“以肝屬木,木氣沖和調達,不致遏郁,則血脈通暢。”肝主疏泄,藏血,喜條達而惡抑郁,皆說明肝臟在更年期高血壓病發病中有重要地位。更年期女性情緒急躁易怒,肝氣郁結,日久易化火,肝火上炎則頭暈頭痛、脅痛、口干口苦、煩躁易怒、失眠多夢、舌紅苔黃、脈弦數。治療上應宗“木郁達之”,治以疏肝解郁,常用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藥如柴胡、郁金、陳皮、白芍、當歸、香附、川芎、茯苓、菖蒲、丹皮、生地等。熱重者可加梔子以泄熱,脅痛明顯者可加川楝子、延胡索以行氣止痛。若屬肝腎陰虛、肝陽上亢,出現上述癥狀者,治療宜平肝潛陽,補益肝腎,可予天麻鉤藤湯加減,常用藥如天麻、鉤藤、石決明、桑寄生、牛膝、黃芩、茯神、夜交藤、益母草等。若辨證屬肝郁久而化火,暗耗肝血,損及肝陰,虛火內擾,陰虛火旺,出現頭暈、神情恍惚、如熱無熱、如寒無寒、口干口苦、小便赤等癥狀,治宜滋陰清熱,選用百合地黃湯加減,常用藥如百合、生地。失眠者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安神;口干重者可加玄參、麥冬以養陰生津;汗出甚者可加浮小麥、黃芪以益氣固表止汗。
女子以血為用,心主行血,婦女絕經前后,天癸漸絕,氣血皆虧,心失所養,心氣不足,心陽不振,導致血流受阻,氣血不暢,腦失所養,出現眩暈、頭痛、健忘失眠、精神不振、面唇紫暗、月經量少或后期、舌暗有瘀斑、脈細澀等癥狀。治療上宜理氣化瘀。常選用血府逐瘀湯加減,常用藥如當歸、生地、桃仁、紅花、川芎、枳殼、牛膝、赤芍、天麻、黃酒、老蔥等。若兼有神疲乏力、自汗,可加黃芪、黨參以益氣行血;心悸加遠志、珍珠母以安神定志;失眠加酸棗仁、柏子仁、夜交藤以養心安神。
脾主運化,若脾失健運,濕濁內蘊,精微物質輸布壅遏,久則結聚變生痰濁挾風上擾,蒙蔽清竅故而發病。癥見:頭暈、頭重昏蒙、胸悶惡心、舌苔白膩、脈濡滑。治療宜化痰祛濕、健脾和胃,可用逍遙散合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常用藥如半夏、陳皮、白術、薏苡仁、茯苓、當歸、白芍。脾主統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更年期女性多勞神思慮,損傷脾氣,導致氣血虧虛,清陽不展,腦失所養,以致出現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色少華、月經量少色淡、舌淡苔薄白,脈細弱等癥狀。治療上宜補益氣血,調養心脾。常選用歸脾湯加減,常用藥如黨參、白術、黃芪、當歸、熟地、龍眼肉、大棗、茯苓、炒扁豆、遠志、棗仁等。若兼見納少神疲、便溏者,可合用補中益氣湯。若汗出甚、易感冒者,可加防風、浮小麥以益氣固表斂汗;若血虛較重,可加阿膠以補血;若脾虛濕盛,舌淡胖,邊有齒痕,可加薏苡仁、炒扁豆、澤瀉等以補脾。
《素問玄機原病式·五運主病》中言:“所謂風氣甚,而頭目眩運者,由風木旺,必是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復生火,風火皆屬陽,多為兼化,陽主乎動,兩動相搏,則為之旋轉。”主張眩暈與肝肺病變相關。肺主氣、司呼吸,助心行血,主治節,調理一身之氣。肝主升發,肺主肅降,肝屬木,肺屬金,肝肺病變可相互影響,肺失清肅,燥熱內盛,傷及肝木,可出現頭痛、易怒、脅肋脹痛、舌尖紅、苔薄黃、脈弦而有力等癥狀。治療上宜清肺泄熱同時滋養肺陰,選用桑菊飲合百合固金湯加減,常用藥物如桑白皮、蘆根、桔梗、杏仁、百合、沙參、葶藶子、蘇子、黃芩,可加丹參益氣活血。若痰郁化火,心煩口渴,宜用黃連溫膽湯以清熱化痰。
《靈樞·海論》曰:“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靈樞·衛氣》說“上虛則眩”。腎精不足,則髓海空虛,腦失所養。古醫籍中多稱“肝腎同源”、“精血同源”,皆說明肝腎關系密切。肝陰不足,累及腎陰,腎陰不足,水不涵木。肝腎陰虛,又易致肝陽上亢或相火偏亢,進而出現肝腎陰虛火旺癥狀。更年期女性以腎陰虛為主,日久易陰損及陽,陰陽兩虛,以致出現頭暈目眩、腰膝酸軟、耳聾耳鳴、舌紅少苔、脈沉細等癥狀。治療上宜滋陰補陽,調理沖任,常以二仙湯加減,常用藥物如仙茅、仙靈脾、知母、當歸、巴戟天、牡蠣等。若五心煩熱,潮熱重者可加鱉甲、龜版、知母、黃柏、丹皮、地骨皮以滋腎柔肝。若兼有下肢浮腫,尿少者,可加桂枝、茯苓、澤瀉以溫腎利水。若失眠多夢,健忘者,可加阿膠、雞子黃、酸棗仁、柏子仁以交通心腎,養心安神。
由于女性更年期這個特殊階段,內分泌失調、情緒失控、急躁易怒、壓力過大、飲食失節、脾胃受損等都是發病的重要原因,治療女性更年期高血壓,單純西藥降壓雖然血壓得以速降,但患者整體狀況并不樂觀,所以不能簡單的以降壓為目的,而應充分了解患者五臟六腑等整體狀態,在整體觀的指導下,選用中醫藥辨證施治,針對患者個體情況,綜合考慮上下升降、陰陽虛實等辨證關系,正確辨證,化裁適宜,用藥得當,不拘泥于一法一方,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不僅可以達到良好的降壓目的,還可減輕更年期綜合征癥狀。另外,患者應該提高自身防治高血壓的水平,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平時注意血壓監測,保持心情舒暢,減輕心理壓力,低鹽低脂清淡飲食,適當科學鍛煉,積極參加健康教育學習等。
編輯:傅如海
R259.441文獻識別碼A
1672-397X(2014)09-0011-02
袁艷紅(1987-),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心血管內科。
劉彤,lnzylt@163.com
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