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敏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江蘇張家港 215600)
楊金坤治療惡性腫瘤驗案3則
嚴敏
(張家港市中醫醫院,江蘇張家港 215600)
惡性腫瘤 中醫藥療法 驗案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腫瘤一科主任楊金坤教授從醫30余年,擅長以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F介紹其治療惡性腫瘤驗案3則,以饗同道。
陸某某,女,56歲。2011年12月10日初診。
患者有乙肝病史20余年,未曾治療。2011年5月體檢時行腹部B超發現肝癌,進一步查腹部增強CT提示:肝右葉可見略低密度影,大小約5.6cm× 5.5cm。AFP 570ng/mL。2011年6月3日行右肝切除術,術后病理:(肝右葉)肝細胞癌,假脈管型;小結節型肝硬化。術后AFP降至正常,未行放化療。2011年11月9日復查B超:肝右葉見50mm× 41mm的不勻質回聲,其內見35mm×24mm的高回聲。AFP正常??紤]腫瘤復發。故一個月后開始中醫中藥治療。刻下:時有腹脹,輕度乏力,納食可,二便調,舌質淡紅、苔薄黃膩,脈沉細。中醫診斷:癥瘕、肝積(脾虛肝郁)。治則:健脾益氣,疏肝散結,清熱解毒。處方:
生黃芪15g,黨參15g,炒白術9g,茯苓9g,田基黃30g,巖柏30g,平地木30g,芙蓉葉30g,石韋30g,生牡蠣30g,夏枯草9g,香附9g,仙茅9g,仙靈脾12g,黃柏9g,知母12g,谷麥芽(各)12g。常法煎服。
服上方1月后癥狀消除,胃脘覺舒。苔黃膩減退。此后患者每月就診1次,以上方為基礎方,辨病治療加用地鱉蟲、干蟾皮、仙鶴草等。隨證化裁:腹脹加白蔻仁、柴胡;口干津少加白茅根、生地、太子參;舌質紅加生側柏葉;汗多加山萸肉、煅龍骨;胃脘不適加石韋、香附;夜眠不安加夜交藤。患者每2~ 3月復查腹部B超及AFP,6個月復查腹部增強CT或者磁共振,提示肝右葉占位穩定,并逐漸縮小。病灶最小時為48mm×42mm。AFP一直在正常范圍。
按:楊教授認為,對絕大多數腫瘤患者來說,腫瘤始終存在于整個病程中。并影響到人體的氣血陰陽。所以,這是基本矛盾,治療中始終針對它的祛邪治療就是辨病治療。在疾病的不同階段,針對人體的不同狀態下出現的各種癥狀進行的治療是為辨證治療。從本病例來說,基于原發性肝癌本身惡性程度高,容易復發轉移,加之患者有肝硬化病史,這些基本矛盾貫穿于疾病的各個階段,所以治療時針對性的祛邪治療始終占據很大比例。同時,楊教授用四君子湯健脾益氣輔助祛邪,石韋、香附合用和胃理氣。祛邪中主要用到軟堅散結和清熱解毒兩大類藥物。其中,軟堅散結的生牡蠣、夏枯草作為基礎。針對肝癌的特點,清熱解毒的藥物也是成組交替應用。芙蓉葉又名木芙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的功效。巖柏又名地柏枝,有清熱、止血、解毒、退黃的功效,是治療肝癌專藥。平地木,又名紫金牛、矮地茶,具有解毒活血的功效。田基黃,又名地耳草,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的功效。干蟾皮,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仙鶴草收斂止血、解毒療瘡。地鱉蟲活血化瘀、解毒抗癌。側柏葉解毒涼血止血。本患者雖然經過手術治療,但病至中晚期,容易復發轉移。兩年來,患者單純采用中藥治療,病情相當穩定,生活質量良好。
許某某,男,73歲。2011年11月12日初診。
患者2009年9月因為“胸痛胸悶3月”在上海胸科醫院行左肺癌切除術,術后病理:低分化腺癌,侵及臟層胸膜,腫塊約3.5cm×3cm×2.5cm。淋巴結0/ 7(-)。術后予單藥培美曲塞化療4周期。2011年5 月12日查PET/CT提示左側肱骨頭轉移,左第11后肋FDG升高,似骨質破壞,縱隔、胸膜及雙側腎上腺FDG升高。再次化療4周期,GP方案加恩度。此后未再治療??滔拢鹤笊媳垭[痛,食納可,二便調,睡眠可。舌質偏淡、苔薄白,脈沉細。中醫診斷:肺積(正氣虧虛,痰瘀內阻)。治則:健脾益腎,散結化痰。處方:
知母12g,黃柏9g,仙茅12g,仙靈脾15g,黨參30g,炒白術30g,茯苓30g,姜半夏9g,青皮5g,陳皮5g,石見穿30g,石打穿30g,山慈菇15g,制附片9g,佛手9g,雞內金9g。常法煎服。
此后患者每月就診1次。以上方為基礎方,辨病治療加用芙蓉葉、生牡蠣、夏枯草、威靈仙、蛇六谷、留行子、自然銅;辨證治療:補腎用補骨脂、骨碎補;和胃用生山楂、柴胡;溫肺祛痰、止痛用白芥子;盜汗用山萸肉、煅龍骨。
治療2月后,2012年1月10日外院CT:腎上腺腫塊縮小。治療半年后,2012年5月12日,外院PET/CT:左肱骨轉移灶較前縮小,腎上腺腫塊較前縮小。2012年7月到9月因左側肩膀疼痛仍然存在,故外院放療1個療程,并化療2個周期。同時繼續服用中藥湯劑,左肩疼痛緩解。2012年11月10日復查CT提示:腎上腺無變化。2013年4月2日CT檢查提示:雙側腎上腺及左肱骨轉移病灶穩定。2013年7月9日外院CT:腎上腺及骨轉移灶無改變。2014年1月后失訪。
按:楊教授認為,肺癌的發病主要在于人體氣血陰陽失去平衡,導致外邪入侵,臟腑經絡功能失調,肺失宣降,氣機逆亂,痰濁內生,聚集在肺而生肺癌。在治療過程中,指導思想是權衡整體與局部的關系,整體辨證和局部辨證兼顧。本患者在整個病程中,整體一般情況良好。根據惡性腫瘤的實質為正氣虧虛在先的原則,及患者出現骨和腎上腺轉移的個體特征,以補益脾腎為主。方用四君子湯合二仙湯加減。本案突出局部辨證,聯合應用消腫、散結、化瘀、止痛的具有一定抗癌功效的藥物。其中石見穿活血止痛,石打穿清熱利濕、散結。兩味是楊教授專用治療肺癌的藥物。山慈菇消腫散結,解毒止痛。留行子又名王不留行,活血通經、消腫散結。威靈仙祛風除濕,通絡止痛。蛇六谷化痰散結,行瘀消腫。骨碎補、補骨脂、自然銅三藥,既能補腎又能抗癌。
褚某某,女,59歲。2008年12月10日初診。
患者2008年11月因“發現頰面部腫塊2年”行活檢術,病理示: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未行放化療。2008年12月B超提示右頰面部腫塊約15cm。查體:右頰面部漫腫,邊界不清,質地偏硬,皮膚繃緊,無壓痛。膚溫略高,膚色稍紅。自覺腫脹不適。皮膚麻木感。飲食、二便、睡眠均正常。舌質紅、苔薄白膩,脈細滑?;颊?001年曾行結腸癌切除術,術后未行任何治療。中醫診斷:腫核(脾腎兩虧,痰瘀互結)。治則:補脾益腎,化痰散結,清熱解毒。處方:
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10g,青皮5g,陳皮5g,知母10g,黃柏10g,仙茅10g,仙靈脾15g,柴胡9g,銀花15g,芙蓉葉30g,蛇舌草30g,山豆根9g,留行子9g,生牡蠣30g,夏枯草9g,生山楂15g,雞內金5g,白僵蠶9g。常法煎服。
1月后復診:訴右頰面部腫脹感減輕,腫塊略有縮小,瘤體稍變軟。其后每1~2月來我院就診。2010年11月2日在南通大學附屬醫院行B超提示:右頰面部腫塊約12cm×10cm。一般情況良好,面部稍有腫脹感。舌質偏紅,脈沉細。以益氣養陰、消腫散結、清熱解毒為主。處方:生黃芪30g,太子參30g,生地9g,蔻仁3g,丹皮9g,柴胡9g,銀花15g,芙蓉葉30g,蒲公英30g,山豆根9g,黃藥子9g,佛手9g。
此后,兩個基礎方交替應用。隨證選用石韋、香附、谷芽和胃,麥芽、萊菔子疏肝理氣行滯,玄參養陰涼血等。2014年3月查B超提示:腫瘤縮小至10cm×9cm。觸診右頰面部瘤體變軟,膚色正常。自訴腫脹感明顯減輕。目前仍在口服中藥湯劑。
按:患者罹患雙重癌,自身“正虛”的因素十分明顯。雖然患者飲食、二便、睡眠等一般情況較好,根據病史,久病多虛,還是以健脾益腎為主。方用四君子湯和二仙湯加減。同時本病的“邪實”相當突出,治療中補虛瀉實,標本兼顧。惡性淋巴瘤多與“痰”有關,所謂“無痰不成核”。痰阻經絡,氣血運行不暢,停而成瘀,郁久生火,痰瘀火互結,久之成核。方中主要應用了消腫散結的生牡蠣、夏枯草、留行子、生山楂及清熱解毒的山豆根、蛇舌草、黃藥子、芙蓉葉等。山豆根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經常配合玄參增強療效,楊教授常用于頭頸部惡性腫瘤。白僵蠶解毒散結,化痰軟堅。黃藥子化痰消癭,涼血解毒。《開寶本草》記載本藥:“主諸惡腫瘡瘺?!鄙呱嗖萦置谆ㄉ呱嗖?,清熱解毒,化痰散瘀。黃芪、黨參、白術益氣健脾,還可防止寒涼太過而影響脾胃之運化。
編輯:陳誠傅如海
R273文獻識別碼A
1672-397X(2014)09-0050-02
嚴敏(1972-),女,碩士研究生,副主任中醫師,主要從事惡性腫瘤的中西醫臨床研究。doctoryanmin@aliyun. com
2014-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