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亦彬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市中醫院,浙江溫州 325000)
『內異癥方』治療肺部子宮內膜異位癥1則
盧亦彬
(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溫州市中醫院,浙江溫州 325000)
子宮內膜異位癥 肺 中醫藥療法 病案
肺部子宮內膜異位癥臨床上較為罕見,容易誤診,西醫保守治療療效不確切,不良反應大,手術治療為有效的方法,但切除病灶保留生育功能易復發,行子宮或附件切除則影響生育功能。筆者自擬內異癥方治療肺部子宮內膜異位癥1則,茲介紹如下。
莊某,女,29歲。2012年11月19日初診。
經期咯血10個月?;颊呙坑谠陆浀?日咯1~2口血,色鮮紅,出血能自止,無咳嗽、咳痰、胸痛、胸悶、發熱、盜汗。舌質紅,舌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平素月經規律,周期28~30d,經期5d,量中,無血塊,無痛經史,末次月經:11月2日。婦科檢查:外陰(-),陰道暢,宮頸輕度糜爛,宮體前位,常大,質中,壓痛(-),兩附件壓痛(-)?;颊咴?012年3月20日在外院就診,查胸部CT未見異常(非月經期),予媽富隆治療一個周期后無效。7月26日赴北京某醫院診治,診斷同前,繼續予媽富隆及中藥治療3月,仍經期咯血。9月25日(月經期)胸部CT示:左肺散在小結節,炎性硬結灶考慮。11 月19日來本院門診,查CA125、CEA、SCC、NSE均正常。西醫診斷:肺部子宮內膜異位癥。中醫診斷:逆經(瘀熱阻滯肺絡)。治宜活血祛瘀,涼血止血。予自擬內異癥方,處方:
鹿銜草10g,丹參10g,當歸10g,川芎10g,香附10g,延胡索10g,益母草10g,山楂10g,蒲黃炭10g,五靈脂10g,烏藥9g,蛇舌草15g,茅根15g,川牛膝15g。14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2012年12月3日二診:訴服11劑后,于11月30日月經來潮,未見咯血。無其他不適,舌質紅,舌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紤]到左肺散在小結節較多,效不更方,原方繼續治療84劑。
2013年3月29日三診:訴其后經行均未見咯血。舌質紅,舌尖瘀斑減淡,苔薄白,脈細。今日(月經第3日)胸部CT示:左肺散在小結節(結節較前明顯縮小,數目減少),炎性硬結灶考慮。病灶減少,守前法治之,佐以益肺養陰之品,上方加北沙參10g、川石斛15g,續服90劑。
2013年7月3日四診:期間經行未見咯血。舌質紅,舌尖瘀斑明顯減淡,苔薄白,脈細。今日(月經第3日)胸部CT示:左肺上葉粟粒結節(1粒),感染性硬結灶可能。其后上方改為經前2~3d及經期服5d以鞏固療效,續服3個周期。
2013年11月2日五診:經行未見咯血。舌質紅,舌尖瘀斑消失,苔薄白,脈細。今日(月經第3日)胸部CT示:未見異常。停藥,其后隨訪未見癥狀復發。
肺部子宮內膜異位癥較為罕見,發病機制至今不完全清楚,多認為系子宮內膜通過血行或淋巴途徑轉移到肺間質或肺實質所致。由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累及肺胸膜或膈胸膜,可在月經期間反復發生月經性氣胸。累及肺實質時,可出現經前或經期咯血、呼吸困難或胸痛。在較少的情況下,表現為無癥狀的肺部結節,約有33%的婦女沒有盆腔病變[1]。中醫學認為,規律的周期性經期咯血,證屬“逆經”范疇,病名見于《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本例患者因血熱而沖氣上逆,迫血妄行發為本病,病程遷延,舌尖瘀斑,結合胸部CT示左肺散在小結節、炎性硬結灶,考慮久病必瘀,瘀熱互結,灼傷肺絡,予活血祛瘀、涼血止血,自擬內異癥方。方中鹿銜草入肺、肝、腎經,補虛、益腎、活血調經、止咳、止血;丹參活血化瘀涼血;當歸、川芎、延胡索、烏藥、香附行氣、活血、補血;益母草、山楂活血祛瘀;蒲黃活血祛瘀;炒炭具有止血之功,主治吐血、咯血、衄血、崩漏等;五靈脂活血散瘀;蛇舌草清熱解毒,活血祛瘀,軟堅散結;茅根涼血止血,清熱解毒;川牛膝活血祛瘀,引血下行。
通過本病案的啟示,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1)遇到咯血的女性病人,要全面仔細采集病史,尤其要注意咯血與月經周期的緊密聯系,避免肺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漏診與誤診的發生。育齡女性肺內出現葉段滲出性病灶或小結節型病灶,臨床表現與月經周期有明顯相關的,應優先考慮此病[2]。(2)診療過程中,臨床癥狀與影像表現結合尤為重要,可明確診斷及做療效評估,胸部CT可作為疾病是否痊愈的指征之一,否則單憑咯血與否,治療有可能不徹底而導致復發。本例患者服自擬內異癥方11劑咯血即止,其后為消除病灶,防止復發再進百余劑而告痊愈。(3)檢查胸部CT時要注意月經期與非月經期的不同,早期往往非經期胸部CT未見異常,故容易誤診。(4)歷代醫家認為“逆經”之因,不外乎肝郁化火、肺腎陰虛兩種,治療上多予瀉熱涼血或養陰清熱之劑,很少有醫家辨為瘀熱阻滯肺絡的,但從本例患者來看恰是此證,外院予滋陰益肺養血之劑3月罔效,也是佐證,故治療上不要拘泥于一方一法,結合內膜異位癥的西醫機理,做到辨病與辨證相結合。(5)當病情控制后,月經期繼續治療,鞏固了療效,非經期停藥,減少患者長期服藥的痛苦。
[1]曹澤毅.中華婦產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496
[2]李新平,徐勇,潘零星.肺部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影像學表現.當代醫學,2009,15(7):27
編輯:韋杭吳寧
R711.71文獻識別碼A
1672-397X(2014)09-0055-01
盧亦彬(1972-),女,本科學歷,副主任中醫師,研究方向:中西醫結合治療婦產科常見疾病和疑難雜癥。luyibinmail@126.com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