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光
關于開展江蘇省醫師定期考核工作的探討
楊 光①
該文就江蘇省醫師定期考核的目標、原則及考核內容、方式進行深入的探討。
醫師定期考核 業務水平 工作成績 職業道德
前段時間國際醫藥巨頭葛蘭素史克和賽諾菲相繼在華曝出“賄賂門”的同時,福建漳州73家醫院涉及藥品回扣、陜西富平醫生涉嫌賣嬰也在持續發酵……近期醫療案件頻發,引發人們對醫療行業的普遍關注。患者最關心的問題甚至不再是醫生的醫術高不高明,而是醫生的職業道德靠不靠譜,相關機構如何監管不良醫生?
為進一步加強對醫師執業管理,提高醫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保障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建立完善的醫師準入后監管和退出機制,客觀公正地評價醫師的德才表現和工作成績,2013年3月2日,中國醫師協會全國醫師定期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在杭州成立,要求2013年底前全面實施醫師定期考核制度。開展江蘇省醫師定期考核工作是江蘇省醫師協會2013年的工作重點,根據衛生部《醫師定期考核管理辦法》、《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醫師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江蘇省醫師定期考核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的通知》等有關規定,江蘇省正在加緊完善醫師定期考核工作的具體量化指標。以下談幾點工作思路。
以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統領,以建設高素質醫師隊伍為目標,堅持依法準入,科學監管,把定期考核作為醫師管理的重要抓手,強化醫師的責任意識和目標導向,促進醫師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工作業績、工作水平和醫德醫風,強化自我激勵與自我約束,構建起醫師管理的長效機制。
醫師定期考核既是法律規定也是現實要求,任何事業的發展,人都是第一要素,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也必然需要高素質的人才作為支撐。醫師定期考核結果關系到醫師是否能繼續執業,與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績效工資掛鉤,因此醫師定期考核既是法律規定的應盡職責,也是醫院對醫師實施管理的重要現實手段。這項工作做得好有利于加強醫師準入后的監管,建立上下互動、橫向互通的管理機制,實現對醫師階段執業能力的綜合評價;有利于促進醫師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提升專業技術能力和水平,提高醫師隊伍整體素質、保障醫療安全和醫療質量;也有利于醫師恪守職業道德,保持良好的職業操守,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建立和諧的醫患關系,更好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
2.1 科學、規范、有序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辦法》要求,切實加強對醫師定期考核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
2.2 簡便、適宜、高效 定量和定性相結合 全部考核實行量化指標優先原則,關鍵性指標實行一票否決。
2.3 主觀和客觀相結合 以醫院信息系統反映的數據和考試為基礎,兼顧同行評價和滿意度調查。
2.4 統一標準和分類管理相結合 工作成績和醫德醫風實行統一標準;相同專業、職稱的人員統一考核標準,不同職稱、不同專業的人員的業務水平測評采取不同的考核辦法。
2.5 公平和公開相結合 對于已量化的指標,直接根據指標完成情況給出考核分數;對于主觀評判成分較明顯的指標,經考核小組集體討論確定考核分數,考核結果公開。
2.6 全面性和階段性相結合 堅持日常考核和階段考核相結合,將考核工作納入日常管理工作之中,側重于平時工作狀態的真實反映,兼顧工作成效的評判。
2.7 激勵和懲誡相結合 充分利用考核結果,獎勵先進、改進不足,調動醫師工作積極性,對考核不合格的給予懲處,保證群眾受益。
《執業醫師法》第三十一條規定,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委托的機構或者組織應當按照醫師執業標準,對醫師的業務水平、工作成績和職業道德狀況進行定期考核。
近期,我們在廣泛調研,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研究制訂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醫師定期考核的工作意見》,在原有政策的基礎上,增加了業務水平測試理論考試、同行評議的內容,并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醫師定期考核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地要認真貫徹,不斷深化醫師定考工作。因地制宜地組織好業務水平測試理論考核和同行評價工作,自2011年開始,全國部分省份在中國醫師協會的指導下,開展業務水平測試理論考試,我省從第四周期醫師定期考核開始,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醫師組織開展業務水平測評理論考試。考試內容以原衛生部醫師定期考核業務水平測評國家級題庫作為命題依據,由省考核專家委員會統一命題,各地分設考場進行考試。同時,我們將嘗試開展業務水平同行評價,對不同專業類別、不同職稱的醫師分別由考核機構和醫學會專業委員會組織考核,努力推動全省醫師定期考核向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標準化轉變。
總的原則是科學、公平、簡便、高效。切實把握醫師定期考核的原則,定考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我們拿出的考核結果,是否客觀、公平、公正,醫療機構是否認可,被考核醫師是否接受,不僅關系到醫師的切身利益,更會直接影響到定考工作的可信度。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和醫師定期考核單位一定要負起責任,本著對事業發展負責、對被考核醫師負責的態度,以對人民群眾負責的精神,嚴謹務實,齊心協力,嚴格執行考核辦法。考核的生命力來源于科學性,考核指標設定要科學,要抓住主要矛盾,做到評判標準科學,評判方法可操作。考核的公信力來源于公平性,各考評組要做到一個標準嚴要求,一把尺子量到底,客觀、公正、準確地做出評價,決不能標準不一、厚此薄彼。考核的可持續性取決于是否簡便易行。面對如此面廣量大的醫師群體開展考核工作,而且是兩年一個周期,不能太繁瑣復雜,要把考核過程融入到日常管理中,能夠量化的盡可能量化,實現定量和定性相結合。考核的手段要體現高效,要運用信息化的手段開展考核,改變過去單純運用書面和手工操作的做法。
截至2013年底,我省在“醫師執業注冊聯網管理系統”中注冊醫師共203 326人,其中執業醫師168 856人、執業助理醫師34 470人,廣泛分布在全省各地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考核基數比較龐大。而且醫師構成情況復雜。全省醫師中臨床類別156 350人、口腔8 703人、公衛12 641人、中醫25 632人,醫師執業范圍分為27個門類,技術職稱分為3個層級;機構職能各不相同,技術要求各不相同,年資閱歷各不相同,如何簡易、科學地考核、評價醫師的臨床基本業務水平與綜合能力有待深入研究。
注重平時考核與考評結合,分類處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國家衛生計生委委托中國醫師協會開展醫師定期考核工作,近幾年來實現了統一信息平臺、統一考核方式、統一考核內容、統一考核結果,醫師定期考核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我們要結合江蘇的實際,貫徹衛生計生委的部署,建設有江蘇特色的醫師定期考核工作,既要防止考核走過場,又要避免給醫師及考核機構增加過重的、不必要的負擔,使定期考核真正成為規范管理和激勵約束的手段。我省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從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深刻認識醫師定期考核工作的重要意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醫師定期考核管理辦法》要求,切實加強對醫師定期考核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和工作制度,落實責任制,將醫師定期考核工作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要通過多種方式,認真學習宣傳這次會議和相關文件精神,全員動員,深入發動,切實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省衛生廳的部署上來,努力形成衛生行政部門主導、考核機構全面負責、醫師積極參與的良好局面,確保醫師定期考核工作深入開展。
·本文編校 朱 毅·
2013-09-02)
①江蘇省醫師協會醫師定期考核辦公室 南京市 2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