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何霞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世界信息化浪潮走過了以信息交流和信息內容為標志的兩個重要階段,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出現,信息化的第三次浪潮撲面而來。人們將利用信息傳感網絡和分布控制系統,直接為生產與生活提供全景式的服務,從而使信息化的步伐進入以信息生產力為主要標志的新時代。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日新月異,使得其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發展變革的條件日趨成熟,技術創新正在加速先進制造技術的發展,構建更為智能柔性的生產體系,并使生產方與需求方的信息傳遞更為便捷,創造了產業變革及產業鏈重構所需市場環境。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影響正在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滲透,并正在深度改造傳統制造產業。整個經濟活動可以分為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兩大環節。在價值傳遞環節,主要是我們常說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則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互聯網已經全面滲透并改造了價值傳遞環節,實現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減少甚至消滅了中間環節,重構了商業鏈條;當前,互聯網開始向價值創造環節進行滲透,特別是向產品研發和制造等領域滲透。而且這種滲透是全方位的,包括技術的滲透,如特斯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重新定義汽車;也包括研發模式的改變,如用戶參與的研發、眾包模式的研發等。在工業制造領域,繼蒸汽機、電力、IT技術之后,互聯網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結合,互聯網正在引領工業4.0的發展,實現大規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個性化的融合,這將是又一次工業革命,目前僅僅是開始。
新一代信息技術給傳統制造業到底帶來了什么?首先,由于物聯網、移動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使得實時采集、實時監控,感知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數據,使得信息獲取更加便捷;其次,由于生產數據高速、泛在的傳輸,將促進生產過程的無縫銜接和企業間的協同制造,導致信息傳輸速度成倍加快;再次,信息處理技術發展帶來了海量多樣生產數據的快速處理,實現了生產系統的智能分析與決策優化。因此,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不斷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使柔性制造、網絡制造、綠色制造、智能制造日益成為生產方式變革的方向;同時也帶來了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一大批新的生產理念不斷涌現。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向制造業的各環節滲透,擴散到整個產業鏈,引領了系列新的產品、服務、生產體系和產業,并顛覆了過去的技術經濟范式,開創新的發展模式。
新一代信息技術全面推動制造業與服務業的融合創新,并帶動了制造業產業鏈的重構。在企業之間、企業與用戶間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進而出現一系列融合創新的新領域、新的業態和新趨勢。
催生企業間新的生產組織出現。
從傳統的生產組織看,制造業主要是由區域集群為主的合作模式組成較為單一封閉的供應鏈,并采取大批量的單一生產方式。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新型生產組織產生,把不同的制造商和供應商緊密聯系起來,整合企業間的優勢資源,滿足個性化定制需求;同時,新型生產組織還通過云平臺、供應鏈整合、協同制造等使不同環節的企業間實現信息共享,并通過協同,加強產業鏈的合作,使各環節集中發揮核心優勢。目前新型的生產組織主要有網絡制造、分布式制造、個性化定制和眾包四種,隨著技術與應用發展,還將出現新的組織形式。
企業與用戶間重構生產者與消費者關系。傳統制造業是供給導向的模式,生產者以產定銷,規模生產;而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在驅動著企業與消費者關系從供給導向向需求導向的轉變。隨著消費者對定制化的熱衷,一些公司利用先進技術以更精確的方式應對消費者的需求,以提供更大的客戶價值。當前主要定制化技術有社交技術、在線互動產品配置程序、3D掃描和塑模、推薦引擎、動態計價的智能運算法則、企業和制造軟件和靈活生產系統七大技術。通過這些技術應對大規模產品個性化訂制浪潮將更多的利用新技術的力量,精確地為消費者以有效率的方式服務。
技術發展推動了企業與用戶間關系的重構。首先,通過應用移動電子商務/社交化營銷構建新型營銷模式。移動互聯網及相關技術的支持下,企業營銷渠道更加多樣化,支付方式更加便捷,營銷渠道廣泛滲透到用戶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和各個時間段。其次,以消費驅動生產,實現按需制造。基于大數據的消費者行為分析與預測,以及多線并進的泛渠道營銷,采用按需制造、柔性生產和快速響應來有效降低庫存和實現專業與細分,形成需求導向的制造模式。再次,通過技術手段,推動并實現個性化定制,以重構企業與用戶的關系。在過去近20年的互聯網革命中,消費者和企業都已經被信息高度賦能,但在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一向弱勢的消費者擁有了更大的技術可賦能空間,其信息能力的提升速度,也遠超過了企業被信息賦能的速度。這種在信息能力提升速度上的不一致,正在一點點地讓原本以企業為中心的產消格局,轉變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全新格局,并以個性化定制為發展的主要特征。
生產性服務業從制造業產業鏈中分離出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促進了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使得生產中的許多服務環節從物質生產流程中被分離出來,形成值得關注的生產性服務業,導致生產結構發生了重大變革。特別是由專業機構從事的生產性服務業,根本性的改變了傳統的生產流程、管理方式、勞資關系,并導致產業鏈的重構。
以車聯網為例,它是汽車工業與信息業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涉及產業眾多。隨著車聯網產業發展,相關傳統產業的生產經營模式也發生改變,對于整個汽車產業鏈各方產生極大影響。從對汽車制造業的影響看,車聯網首先改變了用戶需求,從過去的單一關注車輛硬件條件變化為車輛內可提供的多元信息的需求,同時將以車輛為中心的發展模式變為以駕駛者為中心,關注整體的旅程,獲取駕駛者生命周期價值;其次從業務產品供給而言,車聯網將帶來完善的車載系統并以此來提升汽車信息化水平及相關服務質量;再次從產業組織看,汽車廠商和產業鏈其他主體合作并拉長整體鏈條,提升汽車產品價值,帶動汽車產業整體升級,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同時,車聯網發展還將推動基于網絡的智能汽車的出現,這將徹底改變汽車產品與產業組織形態,為扭轉我國汽車產業創新中的不利局面帶來重大機遇。從汽車服務業看,傳統模式中,4S店的主要利益點在于車輛銷量,其對于駕駛者的全生命周期價值獲取較少,用戶關系管理維護效果不明顯。車聯網功能的實現將使得4S店與保險公司、車廠及車聯網服務提供商形成新的契約關系,通過提供在線診斷功能以及汽車自身的規則杠桿,實時監測車輛狀況,引導駕駛者及時回到4S店進行車輛保養。通過車聯網功能的實現以及構建新型的主體關系將扭轉傳統汽車服務業客戶關系管理維護的模式。
綜上,新一代信息技術已經深刻滲透并影響到了生產制造業的各個環節,并帶來了整個產業鏈重構,但這僅僅是開始,顛覆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