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煌
摘要:高職院校圖書館是為高職教育教學和科研服務的。近年來,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引起了高職教育的諸多變化,并對圖書館產生了深遠影響。以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為例,探討在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的背景下,圖書館如何主動適應變化,在讀者服務中進行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高職;圖書館;服務創新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4)03-0124-03
近十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的變化,這些變化對圖書館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對高職教育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的高職教育既堅持快速發展,又著力提高質量,在規模擴展與內涵提升有機統一的基礎上推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并對高職教育產生了積極影響,使高職教育呈現出諸多變化。辦學理念由封閉轉向開放,行業、企業、學校共同參與辦學;高職教育開始區別于普通本科教育,新的評估指標體系“評軟不評硬、評動不評靜”,評估指標體系由本科壓縮型向高職特色型轉變;師資引進與培養由學科型教師向“雙師”結構轉變,重視“雙師”素質,建設專、兼職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教學內容由注重理論和學科體系向注重實踐和就業能力轉變,課程系統建設由穩定的學科課程向靈活的模塊化課程轉變,變穩定的學科課程為靈活的模塊化課程;辦學模式由單一學校辦學向校企資源共享的管理平臺轉變,積極爭取政府資源,整合社會資源、企業資源、民間資源和境內外合作資源,使辦學模式趨于開放式、多元化;培養方式由單純依賴課堂教學向注重實習實訓轉變。
人才培養模式轉變對高職院校圖書館的影響
新評估指標體系 長期以來,圖書館被視為高校辦學的三大支柱(教師、實驗室和圖書館)之一,其在教學和科研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無論是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2002年),還是在2004年的《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圖書館的重要性都有充分的體現,對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在2008年4月頒布的《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方案》(以下簡稱《評估方案》)中,開始適應高職院校的發展特色,“評軟不評硬、評動不評靜”,注重對人才培養過程的動態評估,圖書館在《評估方案》和數據平臺的地位處于邊緣,不再是一類指標,圖書館在高職院校中的作用面臨新的定位。
開放性辦學 一直以來,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范圍封閉,服務對象特定,一般局限于學校內部的教職員工和學生。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中,強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各高職院校都在建設“雙師”素質、“雙師”結構的專業教學團隊,聘請了一批精通企業行業工作程序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教師隊伍結構走向多樣化、社會化。特別是隨著高職院校與企業合作辦學逐步走向深入,企業對高職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學校從企業聘請兼職教師也會更多,合作企業的員工也會對圖書館提出服務請求,圖書館的服務自然也就要走出校門,延伸到合作企業中。
教學團隊和課程體系建設 教學團隊建設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環節,也是創造性實施高職教育領域質量工程的關鍵舉措。課程建設與改革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也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重視實踐的教學改革 在互聯網時代,高職教育注重強化實踐環節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強調實踐導向的教學、學生自主的學習過程,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多樣性的教學手段、信息化的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高職教育全面推進教學改革的重要主題。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教學組織更加靈活,課程教學的實施是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在教室、實驗(實訓)室、生產現場、工地等完成各個教學環節的。與傳統的圖書館服務相比,學生獲取資源的時間、地點、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到圖書館的時間相對減少,對文獻的需求也不再迫切,讀者到館率和圖書流通率都呈下降趨勢,圖書館必須變革自身的服務方式,從借閱制度、開放時間到借閱地點的設置上自覺地滿足讀者的需求,構建靈活的學習空間。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服務創新探索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是在高職教育大發展的背景下于2006年正式成立的,學院圖書館同樣面臨著高職教育模式轉變帶來的沖擊。近年來,圖書館積極面對挑戰,在“服務,因你而變”的服務理念下,主動求變,在讀者服務方面做了一些創新探索。
更新理念,服務因讀者的需求而變化 圖書館是因為讀者而存在的,讀者是中心,是服務對象。作為新辦的高職院校,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的制度設計、館藏建設、館舍布局、開放模式、服務流程都根據讀者的變化不斷調整。例如,2007年,剛搬到新館時,設立了存包柜,后來發現存包給讀者帶來很多不便,于是,圖書館從信任讀者出發,取消了讀者存包的規定。本地學生比較多,有些人不住校,中午需要一個學習和休息的地方,圖書館在中午開放了報刊閱覽室;由學生自主管理自習室開關的時間;圖書館制定了讀者升級計劃,增加可借閱冊次,使教師和學生的可借冊數變為20冊和10冊;圖書館不斷增加開放時間,如今閱覽部門的周開放時間超過了85小時。
拓展服務范圍,主動為校企合作服務 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下,中山職業技術學院正在建設“雙師”素質和“雙師”結構即專、兼職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聘請了一批精通企業行業工作程序的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作為兼職教師,教師隊伍結構走向多樣化、社會化,讀者對象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圖書館很早就注意到了這種變化,在2008年制定了《校企合作單位讀者管理辦法》(后改為《校企合作方讀者管理辦法》),提出了要在滿足學院師生的教學科研需求的同時,積極為校企合作提供支持,積極承擔社會服務職能,主動為校企合作服務。圖書館主動為在校內辦公的省裝備制造業研究院、校內合作中心的市各類學會及其他單位、校外的部分行政部門以及校企合作方的技術和管理人員辦理借閱證,為他們提供文獻服務,承擔起部分社會服務職能。endprint
構建新的學習空間,方便讀者靈活獲取圖書館資源 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下,頂崗實習、彈性學制的引入,使學生獲取圖書館資源的時間、地點、方式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主動變革,自覺地滿足讀者的需求,整合文獻資源,構建新的學習空間。圖書館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成立了藝術類圖書閱覽室、考證與心理類圖書閱覽室等專門閱覽室。通過與現教中心合作,使師生可通過VPN的訪問形式遠程訪問并獲取電子文獻信息資源。這樣,即使師生在企業生產一線,也能夠自由地使用本校的電子文獻信息資源。圖書館還采取多層次的網絡參考咨詢服務方式,通過電子郵件、手機短信、網站論壇、QQ、新浪微博等通信工具進行參考咨詢服務,把圖書館的參考咨詢服務引進車間、工地和生產現場,讓圖書館的咨詢服務觸角“邊遠化”。圖書館還與機械系合作,在學院南區的電梯基地設立了圖書室。
開展豐富多彩的讀者活動,吸引讀者利用圖書館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從建館之初就確定了“讀者第一、服務至上”的服務理念,并從服務創新的角度將服務理念由“提供圖書、等待讀者、有求必應”提升為“主動服務、創造讀者、提高效率”,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在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中不斷開拓、創新。自2007年開始,每年都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上半年4月份的“讀書月”和下半年以迎新為主題的“讀者服務月”活動已成為圖書館的兩大特色活動。圖書館也以活動為載體,培訓讀者、推送資源、營造讀書氛圍。幾年來,圖書館以兩大活動為載體,先后開展了“書香進校園”、“名家講座進校園”、“走訪系部”、“新讀者培訓”、“讀書征文”、“利用圖書館之搜書比賽”等等活動。
創設圖書館服務品牌,利用多渠道宣傳資源開展服務 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在圖書館網站上開設了“e湖圖話”論壇,設置了讀者論壇和館員論壇。其中讀者論壇由“我有問題、我要薦購、讀書空間、讀者協會、圖書漂流”等諸多板塊構成,讀者可以通過網上留言、在線交流等形式與館員互動,推薦想要閱讀的書籍。圖書館還創設了自己的電子雜志《e湖》,制作精美的電子雜志成為圖書館的特色資源,成為讀者了解圖書館、圖書館館藏推送的另一種渠道,深受讀者歡迎。2010年上半年,隨著微博的異軍突起,圖書館敏銳地把握到了這一與讀者互動的好工具,在新浪網開設了“中山職院圖書館微博”。通過微博這一平臺,可以及時地將圖書館的資源、信息、服務傳播出去,同時又可以作為即時的參考咨詢互動平臺,效果非常好。
調整文獻構成,構建紙質圖書與電子圖書并重的藏書體系 作為新辦院校,早期因評估的需要,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將主要的經費投放在紙質文獻的購置上。隨著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網絡閱讀的迅速普及,紙質圖書的利用率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在配置好基本館藏以后,圖書館及時調整了文獻構成比例,逐步增加了電子資源占館藏的比例,先后購置了重慶維普數字期刊、中國知網(CNKI)、北京超星數字圖書館、讀秀學術搜索、中宏教研支持系統、銀符考試平臺、網上報告廳、人大報刊復印資料等,同時積極與數據商聯系,每年都有五六種數據庫試用。在保持紙質圖書館利用率的同時,電子資源的訪問和下載量上升很快。
服務校內特定團體,培育更多熱心讀者 校園里存在各種各樣松散型的讀者群體,是細分化的讀者群或服務對象。圖書館一直有意識地培育并服務這一類群體。比如,圖書館牽頭成立了學院的讀者協會,派出館員擔任讀者協會的輔導教師。圖書館借助勤工儉學崗位的設置,成立了學生助理團隊。還成立了由骨干教師、教研室主任和中層干部組成的圖書館工作委員會。為彌補館員在挑選專業書籍上的不足,通過邀請教師現采和圖書目標選購的方式,形成了一支比較穩定的教師采購隊伍。我館還關注課題、課改等項目及負責人,及時了解他們的文獻需求,提供參考咨詢服務。
推出讀者升級計劃,提高藏書借閱率 在讀者服務過程中,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注意到了學生閱讀的兩種傾向,一是有部分讀者保持了高中階段養成的良好讀書習慣,他們增加可借冊次的呼聲不時響起;另一方面,有部分休眠型讀者,自入校以來基本不到圖書館來,或者基本不借書。在首屆“讀者服務月”里,圖書館長設計了頗具特色的讀者服務升級計劃,模仿游戲的升級規則,設立了升降級制度,讀者在校期間可以通過不斷借閱書籍、參加圖書館的各項活動等途徑獲取積分,獲得等級晉升,增加可借冊數,借閱更多圖書。愛讀書的讀者可以通過不斷晉升而獲取更多的可借冊數,不愛讀書的讀者也可能因該計劃來圖書館借閱圖書。
走訪系部,主動送服務培訓上門 為了推送資源、了解需求,圖書館各部門人員經常單獨或一起走訪系部,與專業教師座談,了解專業設置、課程變化和課研需求,介紹圖書館服務并開展培訓。通過每年的走訪,加強了彼此的溝通與了解,樹立了圖書館主動服務的形象,圖書館在每年的測評中都名列前茅。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帶來了高職教育的變化,在給圖書館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給圖書館人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同時也推動著圖書館的讀者服務不斷創新發展,以滿足讀者的文獻需求。高職院校圖書館要圍繞本校的辦學方向和專業特色,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為定位,從服務創新的角度出發,在構建開放靈活的服務體制,促進服務主動性和方式多樣化、服務手段智能化和網絡化、服務模式多元化等方面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1]郭揚.近年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七大轉變[J].中國高教研究,2009(5):63-65.
[2]盧儒珍.基于人才培養模式的高職院校圖書館服務創新研究[J].圖書館界,2010(5):22-24.
[3]陳娟寧,秦云.樹立全新讀者服務理念 建立多元化讀者服務模式——以中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第二屆“讀者服務月”為例[J].圖書館建設,2009(12):63-64.
[4]張莉.如何提高高職圖書館的借閱量:讀者服務升級計劃的實踐與啟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2):41-44.
[5]劉愛玲,關曉穎.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圖書館服務創新[J].哈爾濱金融學院學報,2011(3):98-100.
(責任編輯:王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