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香港特約記者 凌 德香港反對派議員13日在上海與中央政府官員首次單獨談政改。14日,香港媒體紛紛盤點反對派與中央官員“破冰會面”有什么影響。也有反對派議員14日慨嘆,中央官員是很認真的對手,反對派今后與他們溝通,需要多做功課。 香港反對派“飯盒會”召集人馮檢基14日在香港《明報》撰文,披露會談的具體細節。他透露:“經過兩個小時的座談后,我感覺到三位主任是很認真的對手,對于普選涉及的法律問題、邏輯角度等等,都可以很快地響應。議員今后與他們溝通,也要多做功課。”他還表示,作為九七回歸以來香港反對派議員與北京中央官員就政改的首度接觸,上海座談會是一個開始,在兩個小時的座談中,盡管彼此的分歧沒有拉近,中央官員的態度是隨和的,他感覺到“溝通之門是打開了”。 其他議員也表達了對“上海行”的看法。香港《星島日報》網站14日報道稱,參加會談的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湯家驊表示,上海之行雖無大成就,但不枉此行。至于被指帶違禁品被拒入境的另一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也表示,愿意與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香港會面,并就政改公開辯論,但過程要公開及錄像。香港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則響應,日后安排議員與中央官員會面地點不存在障礙,也無任何理由妨礙溝通。 對于“上海行”的影響,香港《經濟日報》14日發表社評認為,此行是香港政改關鍵一小步,既重啟中央與反對派溝通大門,還讓雙方更直接表達見解,實已收窄差距,有助逐步向普選進發。不過,香港《新報》14日稱,在可見的未來,雙方就政改問題的爭執和分歧,只會趨劇,不會收窄,反而是幾個月之后,政治斗爭過了高線,大家均是王牌出盡了之后,才有機會得出一個突破性的結局來。香港《信報》14日評論稱,反對派議員不管是走是留,都一副狼狽相,難以自圓其說。好端端的“破冰之旅”變成“逃亡之旅”,倒不能全怪反對派進退失據,怪只能怪中央這對手實力太強,招數功力又不斷升級,實在不容易招架。▲
環球時報201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