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紅
〔關鍵詞〕 幼兒園;家園溝通;原則;方法;技巧
〔中圖分類號〕 G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5—0058—01
家園溝通是家庭和學校為了實現共同的教育目標而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過語言等多種媒介而進行的信息傳遞、思想交流的行為?!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遍L期以來,我園十分重視家園溝通與合作,經常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欄、幼兒成長記錄冊等方式與家長溝通?,F談談我園的一些做法與體會。
一、家園溝通應遵循的原則
1.平等性原則:幼兒園與家長的地位應該是平等的,幼兒園要尊重家長,要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目標及合理的育兒知識和方法,讓幼兒能夠在系統、一致的家園共育環境下成長。
2.因人而異原則:我園地處隴南市武都城鄉結合地區,周圍人口密集,文化背景差異明顯,農村進城務工人員和留守兒童較多。在特殊的環境下,家長的育兒觀念、教養態度、方法和措施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因此,我園根據不同的家庭情況,設置了不同的溝通內容和方法,這樣既可以達到家園共育的教育目的,溝通通暢,又避免產生教育誤解。
3.長期性原則: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長期過程。因此,家園溝通是一項長期的、持續性的活動,幼兒園應該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和家長建立長期的聯系,使家園溝通常態化,以便雙方及時采取措施促進每個幼兒在其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實現家庭和幼兒園的同步教育。
4.互動性原則:首先,幼兒園要鼓勵家長積極主動參與孩子的教育,共同關注幼兒的健康成長,為溝通提供開放的大環境。其次,在溝通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家長共同參與商討孩子的教育方法及解決問題的措施等,讓溝通具有互動性。
二、家園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有效的溝通,是實現家園合作的重要環節。它不僅有利于教師、家長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且有利于家園教育的協調一致。
1.主動溝通,建立信任感和認同感。教師要有主動溝通的意識,要多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要做到語氣柔和,話語親切,要讓家長建立認同感,這樣家園溝通的渠道才能保持暢通無阻,才能真正實現“因人施教,形成教育合力,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的教育目標。
2.產生共鳴,探尋需求。教師要使家長在教育觀念、原則、方法諸方面與自己達成認識上的一致,要讓家長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教師要深挖其興趣點,從而一同為幼兒的教育出謀劃策。還要充分了解家長的需求,通過家園溝通更新家長的育兒觀念、增加家長間的交流,提高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積極性,實現教育資源共享。
3.幼兒園應該開展多種形式的育兒知識培訓與咨詢,幫助家長樹立科學的育兒觀。幼兒園可以通過專題講座、宣傳欄、家園聯系手冊,定期舉辦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來園活動、親子游戲等活動形式,讓家長們有更多的機會參與了解并體會幼兒園的教育及幼兒在園的生活。除此之外,針對家長在育兒過程中的困惑,幼兒園還可提供專家來園、現場咨詢、電話咨詢、書信咨詢、育兒知識的討論會、辯論會等形式,幫助家長答疑解惑。還可以在園內醒目的地方放置反映幼兒園概況、教師隊伍狀況的展板,滿足廣大家長想了解幼兒園的愿望。另外,還可以幫助家長主動了解教育資訊,了解的形式包括讓家長經常翻閱有關的育兒書刊,向教師或有經驗者了解育兒知識,收看有關育兒的電視節目和上網查詢有關育兒的內容等。
4.拓寬溝通渠道,強化家長和教師的主動溝通意識。幼兒園可通過每周活動計劃表、家園聯系欄、園刊、園內重大活動、面談、電話、書信等形式加強與家長之間的聯系,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行為表現、學習、生活情況等。
5.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展義務助教活動。每一位家長都擁有自己獨立的文化素養及職業特長,這些對于幼兒園和教師來說都是潛在的、豐富的教育資源。因此,幼兒園可以鼓勵不同文化背景、職業的家長走進幼兒園,發揮自身所具有的職業、文化資源優勢,讓他們將自己優良的教育資源奉獻給幼兒。讓家長以恰當的方式參與到幼兒教育的實踐中,會使家長意識到自身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從而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價值感,增強其積極主動參與幼兒園教育的意識。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