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海波
根雕作品的自然美是根本身所固有的天然形狀給人以美的感受。自然的樹根本身具有外在形式美的因素,而美并非是自然界物的屬性,自然只提供景物,并沒有情思,而美總是情景交融的形象。自然界中各類樹木的根也是美的一種載體。但僅有自然根材并不能構成自然美,必須依賴人的參與才有其自然美的創造;根的自然美與藝術美雖然有存在領域的差異,但其基本性質、基本形態則是相同的。
在根雕創作的過程中,讓根的自然美與藝術美有機地統一到作品中來,我們知道根雕藝術早期是一種技藝。隨著一斷地發展,創作者全身心投注而創造精神性的產品,人們以自己直觀到的表象為依托,將情感、認識、意志統統投入其中并凝為一體。而根雕作品的藝術美的來源可用唐朝張璪一名言所括“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一、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認知
根雕藝術與大自然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息息相關的,它的素材來源于大自然的泥土與石縫之中.最初的根雕作品多是模仿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的形象,及人們想象中的神物之形.人類對自然的變化深刻認識,使人類能夠在在自然環境中生存,并運用自然的規律創作了書法、美術、音樂、舞蹈、文字、宗教、雕塑等等。人們熱愛它才孕育出偉大的藝術,成為人類精神的食糧,違背了這個規律,人類不可能存在,也就不能產生藝術。與自然保持著和諧,讓人有信念,平靜地生存在社會上,這些思想又滲透到了藝術領域,繪畫、雕塑更為之直接,如敦煌藝術和永樂宮藝術都有著濃重的宗教色彩,對人類的精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人類在生存過程中成了精神支柱。藝術的創作離不開自然,那么觀察自然,了解自然也就成了藝術家的職責。真正的藝術家會根據自然創造出偉大的藝術,這種藝術陶冶人、鼓舞人、使人的精神得以升華。“師法自然”成為對藝術追求的崇高境界。藝術從啟蒙到成熟經歷了漫長的階段,從中外的巖畫藝術看,都是人類對自然認識的開端,描繪的形象都是自然狀態中的人和物,盡管人物、動物等各種形象簡單,描繪得也不很準確,但它是藝術的啟蒙。原動力是偉大的,沒有它就沒有后來的完美。從巖畫到雕塑個是藝術的一個飛躍,在雕塑藝術上有了比較完整的圖案紋樣,而且立體造型更準確、更形象、更生動。
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在根雕創作上反映得也比較明顯,一件件長得奇形怪狀的樹根通過藝術的加工,變成了一件完美的作品,如《青春之歌》其自然成型的根的線條簡潔、流暢,具有一種動態之美非常適合塑造。經過仔細觀察、揣摩,觀其形如一對青春活潑的青年敞開心扉在無垠的原野中飛奔,秀麗的長發在風中飄動。于是動手截掉多余的根枝,使作品的主體形象突現出來,然后刮除根皮,配以底座,進行分階段的打磨,使作品表面光滑。再調制蟲膠漆,上漆處理,以保護其不易受潮,最后對作品上蠟拋光數遍,保持了根原始造型及木質紋路不變,這樣一件作品便成功完成了。作品展現了一對人物的青春氣息,那種活力讓人激情澎湃,作品如同寫意繪畫,了了數筆,便勾勒出人物的鮮明的形神動態,刻畫出她們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春風中步履輕盈地去追求明天的燦爛和輝煌,塑造了出青年男女意氣風發的動態之美。再如作品《苦禪筆意》其一部酷似一鷹頭部,而且頸部也長長的伸出,枯根高低不平,如同鷹的身羽,鷹的頭部自然生成一小孔,從側面看似孔中有小瘤,恰似眼珠。鷹的后翅膀稍做雕琢即可,再配以與之對比明顯的檵木樹根為底座,如一鷹歇落在樹枝丫頭,警視遠方,其形神狀態如同李苦禪筆下的蒼鷹。
二、創作中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在根雕創作中,要把握好“似與不似”的度,作品既不能媚俗,也不能欺世,“媚”是非美,真正的美是來自于作品的意境內涵,這是藝術創作的真諦,不能夠隨心所欲,漫無邊際,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真正好的藝術作品。藝術家是精神產品的創造者,是人類精神的引導者,應該為社會為人類創作出優秀的作品。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對文學、歷史、哲學、書法等都要有廣泛的涉獵,豐富個人思想,提高個人素養,同時還要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探討研究。研究它的發生和發展,研究它的創作規律,從而創作出新的優秀作品和文化,使中國的根雕藝術在民間藝術中獨樹一幟!根雕創作絕不是純客觀地機械地描摹自然,而是從自然界中尋求美的東西加以提煉。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說明自然物的美較藝術美的優勢:其一是豐富性;其二是生動性;其三是形式與內容結合的有機性。自然物的美一般是分散的,藝術美則具有集中性。自然物的美一般與丑并存,是蕪雜的,藝術美則對之去粗取精。自然物的美是易逝的,藝術美具有永久性。藝術美是具有較高審美能力的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其中包含了慧眼和匠心。外師造化,才能獲得鮮明,獨特而豐富的表象積累.創作者的靈感常常來自于樹木、云彩、波浪、山石。藝術家不能憑空創造,描神畫鬼,毫無對證。藝術美是根雕創作者的心靈接觸外部自然而形成的美的具體形象的符號化,即借助根這個媒介將自然美凝聚于文化世界之中。
三、結語
根雕創作是對根材這個自然美的載體,進行藝術美的加工和再造。根雕創作是一門獨特的造型藝術,只有在創作中把根所固有的自然美與創作中藝術美融合在一起,才能達到形與神的完美結合,做到”天人合一”,才能將有2千多年的傳統文化藝術得到傳承和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宗白華.美議[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王朝聞.審美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朱光潛.無言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4]宗白華.美學與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美菱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