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龍 劉虎
摘要:材料科學日新月異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材料語言和水彩的本體語言在水彩藝術創作中的創新,在當代藝術和科技發展的大環境下,水彩藝術也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景象,材料學家合成水彩材料的方法已不僅僅局限在傳統的水彩顏料,隨著藝術家們對多功能材料和技法的渴望,丙烯顏料應運而生。他們汲取傳統水彩材料之長,補其短,丙烯顏料被大量地運用到水彩藝術創作之中,并與多種綜合媒介相結合,這不僅拓寬了水彩畫創作的思路,而且能運用新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繪畫創作,促進丙烯顏料創作的高速發展。
關鍵詞:丙烯顏料;水彩藝術;材料學;水彩畫
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推動人類向前發展,發展的基礎還是材料學,而水彩藝術的發展極大地依靠材料學的發展。水彩畫誕生于15世紀末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德國著名古典主義大師丟勒首創了一張以水為媒介在紙張上用色粉結合膠質的畫作,該畫作開創了了近代水彩畫的先河。此畫作的材質輕便,便于攜帶,且快速表現畫面等優點,之后此畫的創作方法常被畫家作為寫生和繪制畫稿所用。直到約18世紀到19世紀,英國的藝術家們發現用水調和顏料去繪畫的這種表現形式非常適合于表達英國的本土特色,例如,民族風格、自然環境和生活趣味等,使得水彩畫這顆萌芽的種子,在適合它生長的英國土壤中迅速成長。近代水彩畫大家諸如美國水彩畫家懷斯,英國的風景畫家透納等都在水彩畫的發展上做出了卓著的貢獻。而傳統水彩畫,強調以水為媒介,運用古典主義多層薄涂以及層層罩染的方式對客觀物象進行符合常理的寫實性描繪。在水彩畫傳入中國的百年歷史當中,其融合了中國水墨的筆墨成分和東方文化強調意境的審美思想,形成了既強調內在的邏輯關系,又體現出畫家精神境界的一個畫種。隨著當代材料科學的發展,加之許多藝術家在形式、語言、技法、材料等多方面進行了執著的求索,丙烯材料的發展使水彩畫創作不再僅僅拘泥于“水彩顏料”和“水彩媒介劑”。由于丙烯材料可溶水,表現出輕、薄、透等特點,又具有油畫、水粉等厚重、強遮蓋力的優勢,給水彩畫創作媒介的家族進行了進一步擴展,登上了水彩藝術的舞臺,給藝術家表達思想增添了新型繪畫手段,成為了一類很好的藝術表達語言[1]。
一、丙烯顏料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材料就是藝術創作的思維載體,材料科學的空前發展帶動了藝術進步,隨之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思潮不斷革新,水彩畫家們也在不斷尋求水彩藝術的創新和發展。傳統的水彩藝術已經不能滿足水彩畫的發展需求,水彩畫在材料語言上的擴展就成為了水彩藝術發展的必要手段。這種發展趨勢使水彩畫家順應材料科技的發展,大膽地探索性使用新材料,極大的推動了水彩藝術的發展。
丙烯這種具有水溶性、粘合力強的膠質顏料被廣泛地與各種新型媒介材料和新的創作語言的表達方式相結合,開始成為水性媒介繪畫創作的新型材料。其優點[1]如下:
(一)丙烯顏料干燥前溶于水,干燥后會形成異常堅韌的色膜,但等其完全干燥后就不再被水所溶,具有不可逆性,故與顏料一起干燥后,介質丙烯酸樹脂形成一層透明的薄膜,保護了繪畫內容的完整性和美觀性,并且該色膜具有防水、防潮等性能。
(二)丙烯畫既有油畫的厚重感,易于多層性表達古典主義,又可以像水彩創作那樣在短時間內進行潑灑、涂改、薄罩,來表現當代繪畫的藝術境界。
(三)丙烯顏料可以在一定吸附力的固體表面作畫,在表達效果上,丙烯顏料既能表達小幅作品的活靈活現,又能表達大幅作品的磅礴氣勢。
但是丙烯顏料在發展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1.從材料學角度來看,丙烯顏料是由合成的丙烯酸樹脂為介質的一類新型繪畫材料,該顏料結合了丙烯酸樹脂的強粘結性和顏料的繪畫功能,并且該顏料還能在具備一定吸附力的固體表面作畫,如畫布、紙面、木板、墻壁等。而隨著時間推移,丙烯顏料與物質界面之間物理吸附強度是否會減弱?
2.能否降低丙烯聚合的反應條件,進一步降低丙烯顏料的介質丙烯酸樹脂的價格,就可以極大地降低繪畫成本,使該材料順應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適應藝術思潮的發展并結合現代藝術理念,創造出符合當代氣息的藝術作品。
3.丙烯顏料在以下方面的基礎性研究相對較少:(1)丙烯酸樹脂分子量大小對丙烯畫的影響;(2)丙烯酸樹脂材料尺寸大小對繪畫作品的影響;(3)丙烯畫耐老化、高低溫易脆、紫外光褪色等特點的研究。
從材料科學研究的角度入手,深入研究一些基礎性問題,能為水彩藝術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有效的科學依據和技術指導。
二、結語
本文是在新疆藝術中心丙烯畫搶救性保護工程實踐基礎之上,對丙烯顏料進行了初步研究。雖然丙烯顏料結合了油畫、國畫、版畫等畫種的優點,但是從材料學角度來看,丙烯顏料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就這些問題以及丙烯畫的后續研究工作提出了個人建議。
【參考文獻】
[1]魏迪亞,董喜春.丙烯材料語言在當代水性媒介繪畫中的實踐[D].沈陽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作者單位:新疆文物古跡保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