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海 崔擁軍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山西 太原 030021)
變電站二次施工工藝改進探討
宋鵬海 崔擁軍
(國電太原第一熱電廠,山西 太原 030021)
介紹了變電站二次施工工藝的改進方法,以期提高施工工藝水平,控制施工進度,有效保證施工質量,減輕工人的勞動強度。
變電站;二次施工;工藝;改進
隨著電力技術的發展,電力系統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變電站二次施工成為變電站安裝工藝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探討二次施工工藝的改進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本文主要給出了整個施工階段的質量控制策略,以確保二次施工工藝水平的不斷提高。
變電站二次設備施工的主要內容包括:戶外電纜埋管制作;電纜支架安裝;電纜溝“+”“T”字交叉處電纜托架安裝(電纜進屏柜處電纜托架安裝);各類屏、柜、箱的安裝就位;槽盒制作安裝;電纜敷設;屏內二次電纜排列及綁扎;控制電纜頭及電纜接地線制作等。
(1) 根據各設備所需要的保護管或不銹鋼槽盒的長度進行實測,根據實測結果進行定制。采用鍍鋅鋼管時應注意減少埋管數量,埋管直徑一致,埋管間不留縫隙。
(2) 使用的熱鍍鋅鋼管外觀鍍鋅層完好,無穿孔、裂縫和顯著的凹凸不平,內壁光滑。電纜管外露接頭與設備接線盒連接全部采用軟連接,為防止接頭部位漏水、電纜受潮,接頭部位全部采用特制變徑接頭進行連接,消除了以往防火泥封堵不嚴、外觀不美、易變形的弊端。
(3) 同種設備機構箱的埋管應使用相同型號管材,電纜埋管在排列時必須保證橫平豎直、排列整齊。電纜管地下對接接頭部位全部采用外加護套滿焊措施,保證地下水不侵入電纜管內,做到隱蔽工程無隱患。
(4) 為滿足創優需要,電纜埋管從電纜溝直接埋出設計零米地面280 mm處的位置后重新制作復合型材料槽盒,做到既經濟又實用,既保證地面水不進入電纜管內又使電纜不外露。
以高強鋁基復合材料電纜槽盒代替以往的不銹鋼槽盒,使材料費用大大降低,而且新型高強鋁基復合材料在具有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彈性模量的同時,還具有性能穩定、耐腐蝕、安裝方便、外形美觀等特點。
材料內部構造:使用冷軋鋼帶、鍍鋅鋼帶,可撓金屬電線保護套管電纜軟管全部采用可撓金屬電線保護套管。其具有以下優點:
(1) 可自由彎曲,造型美觀。
(2) 外表面鋼采用鍍鋅工藝,有優異的耐腐蝕性,采用純木漿的耐水電工絕緣紙為套管的內層材料,有優異的電氣絕緣性能。
(3) 更適應在易燃易爆氣體等特殊場所及電氣設備/電氣線路的保護、通訊消防報警等行業應用。
(4) 長度不受限制,可按配管要求截取,無余頭、短頭損失。
(5) 套管都有螺紋構成,在任何地方切斷,都可以用連接器與鋼管、電線管設備、電機等可靠連接。
(6) 由于材質和結構上的特點,該管系屬于撓性管系列,抗振動、耐振性能優異,采用純木漿的耐水電工絕緣紙為套管的內層材料,具有耐水的特點。
(7) 用專用套管切割刀切斷簡單,斷面光潔整齊,不需用鋸、虎鉗等工具,也不需對切口進行加工。
(8) 電纜保護管的固定由以往的塑料扎頭改用不銹鋼扎頭,更牢固、美觀,耐腐蝕特性更持久。
控制好電纜敷設工藝的關鍵點是控制好電纜轉彎處、“T”形交匯處、“+”字形交叉處的電纜排列工藝,這些關鍵部位在電纜較多時容易出現電纜打繞和電纜排列交叉混亂等問題。特別是“T”形交匯處和“+”字形交叉處,電纜支架跨距比通常跨距要大,電纜容易出現下垂,直接影響到電纜的排列工藝,可在這些關鍵部位增加過渡橋架防止電纜下垂,以及分層、分走向進行電纜排列,使電纜不出現交叉打繞現象,確保電纜排列整齊美觀。
(1) 屏柜、端子箱安裝前首先對屏柜型鋼基礎進行驗收,滿足規范尺寸后方可開始安裝;屏柜型鋼及端子箱底座應與主接地網連接牢靠。
(2) 戶內屏柜應在基礎型鋼上鉆孔后螺栓固定,而不使用點焊的固定方式。戶外端子箱基礎上如無預埋型鋼則采用膨脹螺栓固定。
(3) 根據屏柜(端子箱)地腳孔的規格、數量配置完好、齊全的緊固件,緊固件經熱鍍鋅防腐處理。
在電纜敷設前,先充分規劃電纜支架每一齒上的電纜數量和走向。
(1) 室內長電纜排列:離電纜溝入口最遠的屏柜的電纜應敷設在電纜支架的最上層,并把最上層排滿后逐級向下層排列;最上層電纜的排列工藝作為重點進行控制。
(2) 室內短電纜排列:主要指室內屏柜間的聯絡電纜排列,原則上短電纜排列在長電纜的下一層;進入屏柜的電纜應盡量避免從上層電纜的上部翻過進入屏柜而影響整體的美觀。
(3) 通信及弱電電纜排列在電纜支架的最下層。
(4) 高壓電纜敷設滿足設計要求,并盡量分層單獨排列。
(5) 室外設備間的聯絡短電纜排列在長電纜的下一層;進入設備的電纜盡量避免從上層橫跨與上層電纜交叉而影響整體的美觀。
(6) 跨溝進設備的電纜設有防止電纜下垂的措施,例如:在電纜跨溝進設備的部位增加電纜“擔架式”托架,并在進設備的入口或轉彎處適當增加扎絲的綁扎密度,防止電纜受力時出現錯位。
(7) 電纜轉彎處按平面圓弧綁扎,并滿足電纜轉彎半徑的要求;在轉彎處適當增加扎帶的綁扎密度,防止電纜受力時出現錯位。扎帶綁扎的間距均勻分布,滿足整齊美觀的要求。
(8) 當電纜支溝或溝的尾端電纜較少時,應通過電纜“變層”或“變線”的形式及時補缺,盡量使控制電纜在上層支架上排列整齊。
(1) 電纜進屏柜前的排列及綁扎:在進屏柜前根據設計端子排圖,將電纜左右分開、內外分開排列整齊美觀;電纜在屏柜下的弧度一致、滿足規范要求并留有一定綁扎裕度;扎帶或扎絲綁扎過程中間距一致、高度一致,扎帶綁扎接頭方向一致。
(2) 電纜剝切:根據電纜進屏后的實際情況及排列位置進行畫線,再將電纜畫線部位統一綁扎在同一高度;剝切時用力適度,防止損傷屏蔽層內的電纜芯線。
(3) 芯線拉直:將電纜芯線解開,用手套或布把電纜芯線拽直。
(4) 電纜頭制作:將黃綠相間的接地線焊接在距剝切位置1 cm的金屬護層或屏蔽層上,接地線焊接的方向應由下至上;焊接完成后用自粘帶包扎;最后采用電纜熱縮管套在已包扎好的電纜頭上,進行熱縮工藝加工。保證電纜熱縮管長度一致,頂部與電纜包扎面齊平。
(5) 電纜編排及綁扎:根據端子排圖確定電纜的排列順序,防止電纜交叉;將電纜用扎帶綁扎固定在盤、柜或端子箱底部,保證同一盤、柜、端子箱、機構箱內所有電纜頭與底面距離一致;綁扎后保證電纜弧度、扎帶間距、高度、扎帶顏色、扎帶綁扎
接頭方向一致;電纜排列完畢后應將電纜單根綁扎后掛起,防止因外部原因導致電纜芯線扭曲或扎帶脫落。
(6) 電纜接線:1) 電纜芯線排好,不得交叉,接線時,先從端子排由上至下開始接起。分線時,分出的電纜芯線保證橫平豎直,與電纜垂直。2) 當接線端子為螺絲連接時,彎線方向應與螺絲旋轉方向一致。3) 一個端子上不應接2根以上的線;多股線應壓鼻子接在端子上;備用芯留取長度宜為盤、柜頂部以下20 mm處,并安裝號頭。4) 所有備用芯端頭采用熱縮管封口,防止觸碰帶電體。
(7) 接地:電纜接地均采用黃綠相間、截面不小于4 mm2的多股銅芯線,將接地線由電纜背面編排綁扎至屏內接地銅排背面,采用OT鼻子進行壓接、鍍錫,并使用接地螺栓接至銅排上,保證接地點明顯、可靠,整體工藝美觀。
當今電力技術飛速發展,高質量的二次施工工藝是確保設備、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因素。因此筆者認為,在電力建設二次施工過程中,應高度重視質量問題及安全問題,提高整體安裝水平,確保安全生產與工程質量。
2014-06-03
宋鵬海(1973—),男,山西定襄人,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