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輝 朱友聰 周圓圓/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對接就業市場需求的高職實踐教學環節分析
趙穎輝 朱友聰 周圓圓/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高職實踐教學環節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目的,除了理論知識學習和操作技能之外,涉及到對學生思想認識的挖掘和對相關社會因素的組織,且貫穿學生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實踐教學重點培養大學生深入實際、團隊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激發學生就業的積極性、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幫助學生樹立就業信心、培養學生誠信品質、建立雇主與學生互相了解的平臺等途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以適應就業市場需求變化。
高職;就業;實踐教學
引言:社會多樣化帶來就業崗位、就業方式、就業形勢、就業市場格局的變化,人們不得不認真反思和審視大學在當今社會中的地位以及作用。傳統上認為大學的主要任務是傳授知識的觀點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必須從高等教育是理論知識學習走向職業生涯的中間媒介的角度來思考高職院校的辦學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及社會功能[1]。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我黨一貫的教育方針。改革開放后,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雖然都強調理論與實踐結合,但事實上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填鴨式的知識傳授仍是各高校人才培養的基本特點。必須改革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繼續抓緊學科知識傳授的同時,開放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為畢業生就業及獲得未來職業成功創造條件。
實踐教學是指按照高職教育目標的要求,有組織、有計劃地引導大學生深入實際、深入社會,從而全面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能力的一種教育活動,主要包括以下兩類:一是教學計劃內的實踐環節,如軍事訓練、實訓課程、勞動教育、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等;二是教學計劃外的實踐活動,如校園文化活動、青年志愿者活動、勤工儉學、科學研究等。重視實踐教學的同時加強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對于培養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幫助畢業生順利走向職業生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
目前,高職院校對實踐教學非常重視,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行為能力的目標也非常明確,但在實踐教學的形式和內容上,往往更關注與課堂教學有著直接聯系的實驗、課程設計、實習、實訓等。實際上實踐教學是一種對學生綜合能力提升有很強推動力的綜合實踐活動,更側重于“實踐”而不是“教學”。因此,凡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課堂教學之外的實踐活動均可納入實踐教學體系。
對實踐教學而言,教學主體的范圍非常廣泛,衡量是否能夠承擔主體職能的標準,在于其對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價值。因此,凡是參與到實踐教學活動中來,幫助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潛在能力轉化為實際技能的對象均可以作為實踐教學的主體。此外,學生既是受教育和受引導者,同時也是教育和引導活動的提出者和創新者,在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及具體運行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學習潛力發揮出來,引導學生真正成為認識的主體[3]。
以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為目的的實踐教學模式,應該是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時代的需要不斷調整和充實的,采取的方法應該比常規教學實踐環節更豐富、更多樣。凡是能夠提升就業能力的方法均應該作為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對學生思想認識的挖掘和對相關社會因素的組織,且貫穿學生大學生活的全過程。對接市場需求的實踐教學模式應該包含以下五大模塊的內容:
1.思想道德教育與實踐。主要包括學生業余黨校、思想道德教育講座、愛國主義基地參觀、各種公益活動以及畢業教育等。
2.文化藝術教育與實踐。主要包括舉辦文化藝術講座、組織文化藝術社團、進行文藝作品展覽、參加文藝演出、文藝比賽等。
3.意志毅力鍛煉和社會實踐。包括參加軍訓、素質拓展訓練、組織運動會及體育比賽,社會兼職,青年志愿者活動,“三下鄉”活動等。
三是要增加使用人才的機會。探索在重大改革試驗區設立人才建設特區,在干部考核晉升、選人用人、人才政策等方面特事特辦。大力選拔培養優秀青年干部,借鑒深圳做法,開展機關事業單位育人 “苗圃”計劃,選拔高層次、專業化年輕人才到一線領導崗位鍛煉成長。借鑒武漢做法,試點 “城市合伙人”計劃,倡導城市與人才平等合作、共同發展理念,面向新興產業領軍人才、創業投資人、青年創新創業人才、青年科學家等,給予 “城市合伙人”身份待遇。暢通各類人才事業發展通道,鼓勵機關事業企業單位人員的身份轉換發展。
4.團隊合作實踐。包括組織學生會、社團及參與其他社會公益活動或服務工作等。
5.專業技能訓練。包括課程實訓,專業綜合實習,專業教育,參加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競賽,專業技能等級考試等。
實踐教學六大模塊內容可以分成必修和選修兩大部分。將實踐教學模式全程融入高職學生三年的教育中去,不僅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在成功和失敗的磨練中增強意志控制能力,拓展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大學生社會化、個性化實現提供一個重要的平臺,促進大學生從主觀自我向社會自我轉化。
實踐教學是拓展大學生職業能力的根本途徑。對接就業市場需求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重點培養大學生深入實際、團隊合作、勇于創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在于把專業實踐及社會實踐、第一課堂實踐及第二課堂實踐、學期內實踐與假期實踐結合起來,把學生的職業素質提升與職業技能訓練結合起來[4,5]。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實踐教學模式對就業的促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充分激發學生就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從大一開始就通過始業教育和講座讓“報效祖國、報答父母”的觀念深入頭腦,激發學生良好的就業動機,而不是上了大學之后“學習好壞無所謂、就不就業無所謂”,為學生主動參與后續的就業指導和服務打下思想根源上的基礎。積極的動機是就業能力形成的動力源泉和決定因素,而這種動機的形成取決于學生對成才、就業的急切性和責任感,而急切性和責任感又源于學生對學習目的的認識。要充分發揮父母在學生培養及求職擇業過程中的作用,形成教師與學生、家長暢通的交流,這將有助于激發學生成長、成材、就業的動力。
第二,拓展學生綜合素質為就業奠定基礎。
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就要培養大學生勤奮學習、積極思考、努力實踐和勇于創新的精神。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內容之一應當是“讀書”,從全面發展的角度閱讀政治類、文藝類和科技類的中外著作,從不同層次上對學生進行熏陶和引導。大學生素質拓展要鼓勵學生投身實踐,“知行合一”,將學生社會實踐列入選修課程,并建立有重要教育意義的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勤于寫作、努力創新,開展健康向上、格調高雅、內容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第三,幫助學生樹立就業和創業的自信心
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難免會焦慮、彷徨,甚至無所適從,這就需要學校采取適當措施引導和鼓勵畢業生樹立成功就業的自信心。同時,大學生創業也將變得越來越普遍,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培訓顯得尤為重要。實踐指導老師從大一起擔任學生專業、學業和就業上的學習顧問,指導學生設計職業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參與社會實踐,為學生深造或就業出謀劃策。通過形式活潑、內容生動的心理素質培訓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正確面對挫折的態度、適當的心理調適、成功就業和創業自信心樹立產生良性影響。同時,可以邀請成功企業家或校友到校開展就業、創業講座,通過他們就業、創業的經歷鼓勵畢業生形成正確的就業心理,增強成功就業、創業的自信心。
第四,通過實踐教學規則培養學生誠信品質。
“人無信不立”,誠信更是用人單位對畢業生進行遴選的重要標準。
實踐教學模式建立了類似企業工作實際的誠信規則,要求學生誠信學習、誠信考核、誠信交往。校園誠信實踐還包含教育者在誠信教育過程中對教育內容、方法等的不斷探索與創新以及自身的誠信實踐,大學生從中切身感受誠信品質的重要性。
第五,通過校企合作建立雇主與學生互相了解的有效平臺。
加強大三學生的頂崗實習,讓學生進入企業,實實在在地參與企業各項業務運作的全過程,親身體驗企業文化,是學生和企業雙向交流的平臺,也是大學生理論知識實踐化的重要環節。在此基礎上,讓企業參與高校的課程設置和課程設計,企業管理人員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來校任教,提供給學生實際的幫助和指導。在頂崗實習的過程中,學校指導老師通過經常聯系學生,了解學生的思想、生活和學習狀況,及時指導學生做出調整,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此外,可以組織模擬招聘,讓學生將所學就業技巧進行“實戰演練”,讓在校學生參與體會真實的就業實踐;組織低年級學生觀摩畢業生雙選會,感受就業氣氛、體驗雙向選擇過程。
實踐教學環節對就業的促進作用不僅體現在一些專門為就業組織的活動中,更重要的是融入到專業教師的思想深處,在授課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教給學生。同時,實踐教學模式也有值得我們深入探究的問題。
第一,高職教育把生產實習和課程實訓作為培養大學生職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如何篩選應用性與先進性相結合的課題,結合專業及生產實際要求進行,才能為大學生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開發創業的能力和精神,以便促進畢業生就業,怎樣才能使他們不再是求職者,而應成為就業機會的創造者。
第三,為了適應就業市場需求,實踐教學模式需要不斷做出調整,實踐教學的設計、實施、學生成績評定、教學環節表述等方面大多缺乏統一的標準。
第四,實踐教學促進就業的效果跟蹤評價機制不夠完善,實踐教學模式使原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發生了較大改變,學生是否能夠適應,教學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都需要通過檢驗。應當運用教學評估、問卷調查、對畢業生的用人單位進行回訪或對學生進行跟蹤訪談的形式,進行效果評定,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基于開放模式對實踐教學進行整合和完善。
[1]洪霄,付彬,李滌非.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92~93.
[2]朱紅雨.高職項目化教學中教學情境創設的實踐[J].職教論壇2011(11):29~31
[3]喻平.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培養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0(12): 149~150.
[4]茍朝莉.以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 [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5):44~45.
[5]朱峰,許陽千.中國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結構模型與核心能力培養[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9):133~137.
趙穎輝(1982-),女,河南洛陽人,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水利系,講師,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教學方法。
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對接就業市場需求的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研究(2014SCG227);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建構主義及金字塔學習理論的教學模式改革(KG201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