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民/陜西省商洛市城市規劃勘測院
淺談測量工作在城市規劃管理程序實施中的應用
韓建民/陜西省商洛市城市規劃勘測院
城市規劃是一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龍頭,也始終是一個城市管理工作的熱點。就一個城市而言,從目前情況來看,城市規劃管理可以概括為以下主要內容:(1)城市規劃的編制;(2)城市規劃的審批;(3)城市規劃的實施和監督檢查。作為城市規劃部門,首先要編制城市規劃,然后依據經審批的規劃對建設項目予以規劃審批,批后還要實施規劃監督,待到建設項目竣工后還要進行規劃核查,但無論哪個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程序、哪項規劃管理工作內容都與測量工作緊密相聯,都離不開測量測繪,都需要得到測量工作有力地支持,可以說測量測繪工作就是規劃管理必備的技術手段基礎。下面按照規劃管理的程序,簡要淺談以下測量工作在城市規劃管理程序實施中的應用。
規劃編制是一個城市規劃管理的前提,而城市現狀地形圖則是編制規劃的底圖依據。一個城市要編制城市規劃(包括總規、詳規等),就必須首先對整個城市規劃區域進行1:500,或1:1000的大比例尺地形圖測量測繪,要先做城市規劃區測量控制,后布設碎部測量點,再予實地施測。當整個城市規劃區域現狀地形圖測量測繪完成后,將該地形圖委托具有相應規劃編制資質的規劃編制單位,按照一定的期限(<城鄉規劃法>規定總規期限二十年、近期規劃期限五年)編制城市規劃,并經法定程序批準通過后就成為了一個城市城鄉建設和規劃管理的依據和根本。至此,該城市整個城市規劃區域內的所有建設都必須依據本城市規劃付諸實施。未經法定程序,任何單位、組織和個人無權擅自更改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區內各項建設的規劃審批管理階段,實質上為人們常說的“一書兩證”制度,包括核發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從建設項目用地規劃管理階段的項目選址現狀分析、項目建設規劃用地紅線、詳細規劃方案審查到建設工程規劃管理階段的建筑定位紅線,都必須通過測量實測建設項目所處的現狀地形圖,然后依據總體規劃分析提出具體規劃條件。這里待批建設項目的現狀地形圖就是各個階段環節不可替代的工作基礎,它是該建設用地現狀情況的真實反映,其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規劃管理成果的準確性和多方的經濟利益,因此,要求現狀地形圖必須具有很高的現勢性和精確性。
作為規劃部門常用的現狀地形圖為1:500或1:1000大比例尺地形圖,其主要用于建設用地規劃管理階段在項目選址時對擬選用地的現狀情況和周邊環境進行分析,初步確定擬選地點的具體位置、范圍。同時在“一書兩證”審批管理階段還具有以下4個方面的作用:一是繪制道路紅線、綠化綠線、市政設施黃線、文物保護紫線、水域藍線等城市規劃管理的“五線”控制線,并以此做為規劃設計要點的重要組成內容;二是根據土地出讓(劃撥、征用)協議和勘測定界成果報告書繪制建設項目用地紅線。三是審查項目的詳細規劃方案與鄰近的用地、建筑物(構筑物)及各類管線等的相關關系和技術要求。四是建筑設計單位根據規劃部門核定的建設項目規劃設計條件,繪制出符合規劃設計條件的建筑設計平面布局圖、立面效果圖、建筑定位紅線圖等。?所有這些規劃管理工作都離不開測量測繪工作,都是在測量的現狀地形圖上完成的。
建設項目經過規劃行政管理部門審批后,取得了“一書兩證”,下來就要通過現場實地測量這一技術手段定位放線,將規劃部門的規劃審批條件從紙上轉換落實到實地地塊上,通常把這一工作稱為“定點放線”。建設項目定點放線,一般是由建設單位委托規劃部門授權的有相應測繪資質的本市城市規劃測繪單位實施。該城市規劃測繪單位嚴格按照規劃部門規劃審定的建筑定位坐標紅線尺寸數據,運用全站儀等測量儀器進行放線操作,將建筑的底層外邊線按建筑定位紅線進行實地測量放樣,把“一書兩證”規劃審批的一系列規劃管理要求落實到實地的過程。建筑定點放線關系到規劃成果是否能夠精確地落實到規劃紅線圖所介定的實際位置上來,以保證規劃的嚴肅性,同時也關系著建設項目的業主自身以及與其相鄰的單位或個人的切身利益,是城市規劃管理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具體放線測量的技術方法是:首先,根據地形圖上的測圖控制點標志到實地找出點的位置;其次在紅線圖上捕捉出每個要放樣的建筑點位和控制點的坐標,輸入全站儀等測量儀器,然后在現場實地進行坐標放樣定出點位定樁標記。放線結束后,還要立即根據規劃審批的紅線圖對剛才放設的樁位進行準確性檢查。檢查方法有兩種:一是用全站儀等測量儀器對所放設的點位和周圍固定參照物進行坐標測量,用測得的坐標和紅線圖上的各點的坐標進行對比;二是用鋼尺量出放設點位到周圍固定參照物的相對尺寸,用實地量得的尺寸和紅線圖上的尺寸進行比對。經過比照檢查,如果所放設的點位和周圍固定參照物測量的坐標、尺寸基本相符,則本次規劃定點放線工作圓滿結束。但在實際操作中,有時還會遇到一些特殊的情況,如經過比照檢查,建筑物在現場放線定位時與相鄰建筑、用地等間距與規劃審批的定位紅線圖的坐標、尺寸存在比較大的誤差(有的誤差超過了1米,甚至2米多),結果導致規劃許可的建筑與相鄰關鍵建筑的日照、消防間距或者退讓規劃控制線的距離不足,就必須如實上報規劃管理部門,重新調整建筑定位紅線,甚至修改調整規劃設計方案和建筑設計施工圖,然后再重新實施定點放線工作,在建筑密集區域這種情況較為突出。對于這種情況,已經引起規劃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近年引入了預放線工作,對于建筑密集、用地緊張的地段以及周邊關系較為敏感的項目,在修建性詳細規劃許可前先進行預放線,對規劃建筑的平面尺寸和建筑高度等方面是否符合技術要求進行實地校核。同時與規劃公示制度相結合,了解該所批項目與周邊相鄰地段可能存在的矛盾,先行介入協調,并據此對詳細規劃方案進行適當調整,提前解決各方面的矛盾和問題,確保建設項目的正常進行。
<城鄉規劃法>將規劃“監督檢查”作為一個專門的章節強調要求,并共列七條予以詳細闡述,足可見“監督檢查”在城市規劃管理環節的重要性。但用什么技術手段、怎樣“監督檢查”呢?這就離不開測量測繪工作,<城鄉規劃法>明確指出“根據需要進入現場進行勘測”。只有通過現場勘測,才能掌握該建設工程項目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是否存在建設單位擅自改變建筑物坐標位置、規模大小、侵占“五線”等違規行為?是否嚴格按照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對經測量發現的未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的規定進行建設的,由規劃部門責令立即停止建設;對發現的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對規劃實施的影響的,限期整改,并處一定數額的罰款;對無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響的,予以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沒收實物,并處較大數額的罰款。由此可見,規劃“監督檢查”階段,也是利用測量測繪的手段來發現問題、打擊違法,并以此來維護城市規劃的嚴肅性的。
<城鄉規劃法>明確規定:建設工程竣工驗收前必須進行是否符合規劃條件核實,未經核實或經核實不符合規劃條件的不得組織竣工驗收。規劃條件核實其實就是人們常說的“竣工測量”,是規劃驗收中的一項工作流程。建設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必須委托規劃管理部門授權的具有相應資質的測繪單位,對建設工程進行規劃條件符合與否核實的竣工測量,它是對已竣工的建筑物、道路、管線等竣工驗收測量,包括施測建筑物坐標及平面位置關系和計算驗收建筑物建筑面積、占地面積、綠地率、容積率等??⒐y量的測繪成果主要包括建(構)筑物和綠化、道路、管線等各類配套工程的位置、標高等內容。竣工驗收測量報告是判定建設項目規劃驗收是否合格的重要依據,規劃管理部門據此檢查每項工程實施的情況與規劃許可的內容和要求是否相符。同時,測繪單位將竣工測繪成果的電子文件報送規劃管理部門,規劃管理部門據此對城市現狀地形圖進行動態更新,以保持數字地形圖的現勢性。實踐表明:經過不斷動態更新的城市地形圖才能滿足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各項專業規劃以及項目選址、可行性研究階段對現狀地形圖的技術要求,又節約測繪經費,提高了日常規劃工作的效率,取得良好效果。
總之,城市測繪貫穿于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是一個城市規劃管理非常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應用非常廣泛,應該予以充分重視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