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江嵩/吉林省中東集團有限公司
往來賬戶涉稅風險實例分析
崔江嵩/吉林省中東集團有限公司
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作為往來賬戶,歷來是稅務檢查人員關注的焦點。一方面往來賬戶涉及內部、外部不同的來源,難以控制;另一方面,會計準則對往來賬戶的規范也有漏洞。因此,企業往往會利用往來賬戶實現其粉飾財務報表達到非法逃避納稅的目的。
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涉稅風險
會計上所說的往來賬戶包括:其他應收款和其他應付款。往來賬戶核算的內容實質上是無法正確判斷其債權、債務的具體分類,采用兜底的方式將其統一計入“其他”科目,這樣就令某些財務人員偏離應有的職業謹慎,通過往來賬戶達到其人為粉飾財務報表的目的。如此一來,企業的涉稅風險就會加劇。本文以稅務檢查實例方式說明往來賬戶的涉稅風險問題。
1.費用性質的其他應收款。
[例1]稅務機關對甲企業進行納稅情況檢查時,發現如下其他應收款有兩筆異常業務:
其他應收款—張某,系1年前通過企業網銀支付本年電費20萬元,電費發票不慎被相關人員張某丟失;
其他應收款—李某,系通過轉賬付款支付職工取暖費30萬元,因企業效益差而掛在往來賬上。
[分析]針對第一種情況,企業財務應按照《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的規定,協助張某取得發票丟失的相關證明后銷賬,而不能長期掛賬。掛賬虛增了企業利潤,人為的提前了企業所得稅的納稅期間;針對第二種情況,企業財務應進行賬務調整,確認費用并沖銷掛賬。這筆業務表面增加了本年應納稅所得額,形成了近似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總結起來就是費用性質的掛賬會影響到以后年度的應納所得稅額,涉稅風險極高,企業財務人員一定要進行甄別,以防卷入涉稅風險。
以上兩筆業務合計虛增會計利潤50萬元,這對業績較差的企業意義非常重大。
企業在進行年度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準予扣除項目”項下“成本費用”50萬元。
另外,企業財務會計應對相關賬項調整:沖減“其他應收款——張某”20萬元、“其他應收款——李某”30萬元;同時確認“主營業務成本”等科目,金額為50萬元。
2.股東借款性質的其他應收款。
[例2]稅務機關對甲企業進行納稅情況檢查時,發現如下其他應收款有一筆異常業務:
其他應收款—陳某,系股東陳某上年私人借款15萬元,此筆款項未用于與企業生產有關的項目。
[分析]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規范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03〕158號規定:納稅年度內個人投資者從其投資企業(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除外)借款,在該納稅年度終了后既不歸還,又未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其未歸還的借款可視為企業對個人投資者的紅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計征個人所得稅。
因此,企業應催促陳某歸還借款,并向其宣傳稅法。陳某仍不歸還借款,企業應按稅法規定代扣繳陳某個人所得稅3萬元。同時,將掛賬的“其他應收款”沖銷,并減少企業“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異常的其他應收款貸方余額。
[例3]稅務機關對甲企業進行納稅情況檢查時,發現如下其他應收款有一筆異常業務:
其他應收款——A企業,出現貸方余額50萬元。經過截止期測試和核實相關原始憑證,確認是甲企業違規隱瞞銷售收入所致。
[分析]違規隱瞞收入導致企業逃避繳納稅款的后果,稅務機關依法對其進行稅收行政處罰。這種涉稅風險的后果非常嚴重,企業財務人員應當時刻保持應有職業操守和謹慎。
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應稅收入”項目項下的“營業收入”增加50萬元。
另外,企業財務會計應對相關會計賬項調整:增加“其他應收款——A企業”;同時確認“主營業務收入”,金額為50萬元。
1.隱瞞收入性質的其他應付款。
[例4]稅務機關對甲企業進行納稅情況檢查時,發現如下其他應付款有一筆異常業務:
其他應付款——B企業40萬元,經過截止期測試和核實相關原始憑證,確認是甲企業違規隱瞞銷售收入所致。
[分析]企業為了隱瞞收入而推遲確認銷售收入,而將應計收入暫時掛在“其他應付款”的賬上。這種涉稅風險通常通過實質性測試和截止期測試相結合的審計方式就可以發現。
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應稅收入”項目項下的“營業收入”增加40萬元。
另外,企業財務會計應對相關會計賬項調整:沖減“其他應付款——B企業”;同時確認“主營業務收入”,金額為40萬元。
2.超期應轉為收入性質的其他應付款。
[例5]稅務機關對甲企業(一般納稅)進行納稅情況檢查時,發現如下其他應付款有一筆異常業務:
其他應付款——C企業23.4萬元,經過核實相關原始憑證和購銷合同,確認是甲企業收取的包裝物押金,且收取時間已達稅法規定確認收入的時限。
[分析]根據相關稅法規定,企業收取的包裝物押金超過一定時限后應確認為收入實現。甲企業收取的包裝物押金已符合確認收入的時限,所以應按照稅法規定進行相應調整。
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應稅收入”項目項下的“營業收入”增加20萬元。
另外,企業財務會計應對相關會計賬項調整:沖減“其他應付款——C企業”23.40萬元;同時確認“主營業務收入”,金額為20萬元,“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3.40萬元。
3.異常性質的其他應付款借方余額。
[例6]稅務機關對甲企業進行納稅情況檢查時,發現如下其他應付款有一筆異常業務:
其他應付款——韓某,出現借方余額20萬元。經核查本年度韓某將150萬元資金借給企業使用,年度終了時甲企業一次性支付給韓某170萬元。經確認,韓某系甲企業股東。同期銀行同類貸款項目利率為10%。
[分析]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規范個人投資者個人所得稅征收管理的通知》財稅〔2003〕158號規定,甲企業應履行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義務。另一方面,甲企業應確認20萬元的借款利息費用。在計算應納所得額時,超過銀行同期同類貸款項目利息的部分5萬元(20-150*10%)不能在稅前扣除。
在進行企業所得稅納稅申報時,應調增“扣除項目”項下的“財務費用”15萬元(按同期同類銀行貸款項目利率計算)。
另外,企業財務會計人員應對相關會計賬項調整:轉回其他應付款——韓某20萬元,同時增加財務費用20萬元。
企業往來款項的納稅風險極高,以上所列舉的例子是實務中經常遇到的錯誤,企業稅務會計人員應保持應有職業謹慎,在不斷更新稅務知識的基礎上提升業務水平,防止陷入稅務“陷阱”。
綜上所述,企業必須嚴格地依照稅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財務會計處理,不能違法進行規避納稅,培養正確地稅收風險意識是必不可少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2007]63號.
[2.]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3.]企業會計準則講解2014.
崔江嵩35歲,吉林省中東集團有限公司財務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