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敏/撫順礦業集團東巖地質測繪勘察有限公司
淺論會計信息失真及對策
劉愛敏/撫順礦業集團東巖地質測繪勘察有限公司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工作的生命,在現實經濟活動中會計信息失真一直困擾著我國的經濟秩序,為政府和全社會所關注。本文從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影響進行分析并著重闡述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影響;解決對策
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存在著會計造假行為、財務報告不真實等違法違紀現象。大量的會計信息的不真實性,給我國的政治、經濟的健康穩步發展造成極大的威脅。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會計信息失真現象主要表現在虛擬資產、虛擬負債、虛擬利潤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虛擬資本四個方面。
第一,虛擬資產現象。虛擬資產是指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沒有財產實質價值的資產,其主要表現為應收帳款的虛擬現象,目前有不少企業賬面應收帳款數額巨大,已構成事實上的呆懸賬款,形成了虛擬資產。虛擬資產還表現為存貨虛擬現象,企業存貨中部分是高價購入的,而現行市場價格卻降低了,顯然這些資產的歷史成本與市價的差異已構成了虛擬資產。還有的企業沒有按《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核算待攤費用,而是把待攤費用作為當期損益的調節器,人為地把本不能變現的待攤費用長期列示在資產負債表中,顯然構成了虛擬資產。
第二、虛擬負債現象。《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各項負債應當按實際發生數額記賬,當負債已經發生而數額需要預計確定后再作調整。然而,不少會計主體負債不實的現象是比較嚴重的,其主要表現如為:應付銀行貸款利息不能足額反映,引起負債不實;企業將實現的收入掛在應付款項;拖欠的職工工資不在賬面上如實記錄,引起企業內部負債不實和盈虧不實。
第三、虛擬利潤現象。凡是不屬于真實利潤的賬面利潤,均屬于虛擬利潤,會計界亦稱其為“紙上利潤”。不少會計主體的管理者出于有意粉飾經營業績的需要,采取多計收入,少提固定資產折舊,少攤應攤費用,少計銀行貸款利息等手法,達到捏造利潤的目的。
第四、資本虛擬現象。由于虛擬資產、虛擬負債和虛擬利潤的出現,從另一個側面來看,顯然也虛擬了投資人的權益,使資本摻了很大的“水分”由于虛擬資本的形成,使得投資人權益不清。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影響
第一、影響國家宏觀調控?;鶎訂挝粫嬓畔⑹д?,使整個社會的會計信息不其實,無法使國家、投資者、銀行以及其他債權人等有關各方對大至整個國民經濟小至某個企業作出正確判斷,甚至有可能產生誤導作用,這將極易為整個國民經濟的紊亂埋下禍根。
第二、破壞投資環境,影響經濟資源的合理分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越來越依靠從投資市場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在投資市場上,投資者是根據其出資的安全性、流動性與獲得收益高低諸因素決定投資方向的,而他們進行投資決策的主要依據就是企業提供的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績效的會計資料,因此會計資料的真實與否就關系到廣大投資都的切身利益,也關系到是否能實現利用市場完成社會經濟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序流動。
第三、危及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計信息失真無法使管理當局和職工群眾了解真實情況、有效地把握未來和作出決策,令經營管理極易迷失方向甚或招致混亂;其次,會計信息失真生成的多數原因都是以損害企業的利益為代價來謀求集團或個人的私利。
第四、助長社會的腐敗之風。會計還是國家控制企業、企業的所有者控制其經營者的一種手段。然而,許多企業通過做假賬,將一些不合法合規的支出合法合規化,甚至到了“吃喝嫖賭”全報銷的嚴重程度,助長了社會腐敗之風。而一盤糊涂賬,更給個別人鉆空乃至貪污、盜竊、腐敗打開方便之門。
(一)執法不嚴
盡管我國的會計法規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對違反會計法規的處罰力度不夠,使得違法的機會成本很小。違反會計法規的巨大利益誘惑與低廉機會成本所形成的反差,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屢禁不止。
(二)會計人員本身因素
一方面,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不高;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受環境影響很大,當企業利益與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作為企業員工的會計人員在企業領導權力壓制下,為了自身利益不得不維護本單位利益,提供虛假會計信息。
(三)企業業績評價體系的影響
長期以來,以企業業績的考核評價側重于企業一定期間的經營結果,而不關心產生這種結果的程序或過程是否合理。正是由于企業業績評價體系對于結果狀態的過于偏愛,以及對會計信息產生過程有所忽視,從而促使了企業短期行為、會計造假及違規交易等一系列失態動作隨之發生,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
(一)建立和完善會計法規體系,提高人員素質
第一、加強會計法規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坝蟹梢?,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幾個環節要抓緊,凡是單位負責人授意、指使會計人員編制、篡改會計數據,弄虛作假,損害社會利益的,必須依法嚴懲,追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使后來者不敢重蹈覆轍,充分發揮法律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震懾作用。
第二、改革會計管理體制,提高和明確會計人員地位。會計人員是會計制度的直接執行者,建立新型的會計人員管理系統,實行會計委派制和會計集中核算制,使會計人員從企業中完全獨立出來,成為獨立的第三者,客觀公正的實施會計工作,真實準確的反映會計信息,使會計人員“頂得住又站得住”。
第三、重點提高單位領導會計法規意識,單位負責人是保證會計法執行的關鍵人物,大量事實證明,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在于單位領導,抓住了單位負責人這一關鍵環節,會計信息的起初性、完整性也就有了保障。因此,必須組織單位領導學習會計法規,使單位領導提高會計法規意識,端正思想,明確自己對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
第四、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不論遇到什么情況不喪失原則,要以《會計法》為行為準則,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財,真正成為國家財經法律的忠實維護者,還要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使其知識不斷更新提高,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的會計監督機制
第一、做好企業內部監督根本工作。國內外的實踐經驗表明:內部監督是會計監督的基礎。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新《會計法》明確規定各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本單位內部監督制度,并具體規定了單位內部會計監督制度應符合的“四條要求”,為單位制定內部監督責任制度指明了方向。其次,要實行內部監督責任制,提高內部會計監督的有效性。再次,建立內審機構,對會計最終產品進行符合性測試檢驗和監督,充分發揮內部監督的日常與全過程控制作用,把一些違法、違紀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第二、健全和完善社會監督機制。目前我國的社會會計監督機制仍處于一種起步狀態,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正在進行的會計師事務所膠鉤改制工作就是一個很好的制度建設,它將有效地使注冊會計師保持獨立性和公正性。但僅此還很不夠,還應推行標準化執業制度,按照國際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規程和方法開展業務,提高監督質量,使社會會計監督機構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經濟警察”。
第三、強化政府監督。政府監督包括財政、審計、稅務、人民銀行、證券監管,保險監管等部門對有關單位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各部門應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的授權和職責分工對有關單位會計資料實施監督檢查,避免職責交叉和重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