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黑龍江省虎林巿財政局預算科
政府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張冬/黑龍江省虎林巿財政局預算科
政府作為國家重要的職能部門,其承擔著社會和民眾的公共受托責任,需要為公眾提供合適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所以做為政府部門,需要合理使用預算,加強預算管理。但在政府部門中,由于由眾多政府官員所組成,這就不可避免的會有部分官員存在著違反委托人意愿及受托責任的情況發生,這不僅給社會公眾和公民的利益帶來一定的損害,而且還會導致財政支出出現問題,使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所以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和制約機制,強化對政府財政收入和支出的監管。文中中對當前政府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對加強政府預算管理的對策進行了具體的闡述。
政府;預算管理;問題;對策
政府預算作為國家的重要立法文件,其是主要的財政機制,通過對政府的基本財政收支進行有效的計劃,從而實現政府對資金的集中和分析,實現對社會活動的調節作用。通過政府預算可以有效的將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反映出來,通守政府預算管理,可以有效的將財政的收入支出進行歸類,使人們對政府的財政活動更深入的進行了解。政府預算就像是財政活動的一面鏡子,通過預算的編制、執行和決算,可以更限的反映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和政策,實現全體公民對政府財政活動的有效監督。
(一)政府預算缺乏透明度
政府預算不僅作為國家的立法文件,同時也是政府的重要收支計劃,是對政府活動進行反映的重要窗口,通過政府預算能夠更好的讓公眾對政府的活動進行了解,實現對公共資金的有效監督,可以更好的對政府活動成效進行評價。這就要求政府預算實無論從編制、執行,還是管量和相關規則的制定,都需要確保其公開性和透明性。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一些地方長期以來一直習慣將政府的預算作為機密,部分迫于壓力對外公開的預算信息,也由于過于專業性而導致公眾無法看明白。同時在對預算審查和批準方面上,通常都是由黨委和政府來大致的將預算確定下來,然后由人代會進行審查批準。但由于人大會議期間不僅議題較多,同時政府預算也較為籠統,這就導致在人代會審查批準過程中基本上等于走過場,不會提出什么實質性的意見。
(二)政府預算編制技術相對落后
長期以來我國各級政府在進行預算編制時,通常都會利用基礎加增長的模式來進行預算編制,編制工作是取決于原來的基數大小,而與各部門經費及發展都不相關,這就導致一些部門及機構由于人員變動需要對支出規模進行調整時是十分不利的。另外長期以來我國政府預算只是單純的對預算內資金進行分析,這就導致大量的預算外資金游離于預算管理之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較大。
(三)政府預算缺乏必要的監管
長期以來由人大、審計部門、財政及其他部門對政府預算進行監督,但在實際監督過程中,由于只是在人代會期間對政府預算進行審議,但由于時間短,預算較為籠統,所以只是簡單的進行總體性審查,無法起到監督的作用。同時由于預算編制技術較為落后,再加之編制較為粗糙,缺乏具體的預算指標,這就給專門機構對政府預算的監督工作帶來了較大難度。同時專業機構在監督過程中缺乏切實可行的監督手段,從而導致對政府預算監管存在不力的現象。
(四)政府預算管理效率不高
我國政府預算管理中存在著一個嚴重缺陷,即預算編制與預算資源使用績效沒有進行掛鉤,再加之在對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對其使用效果沒有有效的追蹤問責機制,這就導致財政資金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浪費現象。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預算編制部門還是預算資源使用部門自身存在著責任感缺乏的情況,這對于預算資金的使用效率帶來嚴重的影響。再加之政府預算支出中對投入過于重視,而對效益較為輕視,從而對資金的使用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一)強化政府預算透明度
透明度嚴重不足依然是當前預算體系的主要弱點之一,為此。必須轉變觀念,實行公開預算,提高公眾對政府預算的參與。要將政府預算的全過程公之于世,讓所有的社會公眾都有渠道了解和參與政府預算編制和決策過程,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有權利監督政府預算資金的使用。這樣有利于增強公眾對政府的信任,提高公眾主動納稅意愿,提升政府財政資源的動員能力。
(二)提高政府預算編制技術水平
一是改革現行“基數法”的預算編制方法,推行“零基預算”的編制方法。也就是對各項財政支出都不以上年預算為基數。而按照正常經費和專項經費兩部分重新核定;正常經費按照人員定額核定,專項經費根據需要和可能逐項核定,做到該保留的保留,該增加的增加,該取消的就堅決取消。
二是改革現有復式預算制度。應建立由政府公共預算、國有資產預算、社會保障預算組成的新型復式預算,以特定的收入保證特定的支出,使預算收入和支出之間建立穩定的對應關系,并全部納入人大預算審批和監督的范圍。
(三)加強政府預算績效評價
隨著近年來公共財政職能的迅速擴大,財政收入與支出的規模增幅迅猛,政府預算支出的績效評估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效率”就成為我國預算管理改革的關鍵。這要求政府部門在編制預算時,要進行科學的成本核算,并向人大提交一套業績指標。同時,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財政支出績效考核制度,保障項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對階段性成果進行考核評價,并將績效考評結果記錄入庫,作為以后年度預算的重要參考,不斷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大政府預算監管力度
一是要加強立法機關的監督。同時,還要加強人大會對決算的審查,賦予人大代表對于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使用的績效都應該有問責的權力。從長遠來看,要加強和提高各級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的人員配備,要增加人大代表中非政府代表的數量并逐步使人大代表職業化,從而使人大對預算的監督更加具有民意基礎和連續性。
二是要加強財政和審計機關的監督。要強化財政部門對部門預算執行清況進行日常監督,對重大預算收支項目進行審計監督,以防止和發現政府預算執行中不嚴格執行預算約束的不法行為。
三是要加強公眾輿論對政府預算的監督。要在公開預算的前提下,主動接受公眾和社會各界對政府預算的監督,為此有關部門應該積極創造條件,使政府預算對普通公眾來說易得、好懂,從而真正使監督作用落到實處。
政府財政工作能力的主要體現在有效的提高政府預算管理的有效性,從而獲取公眾的認可,確保公眾滿意度提升。所以對于政府來講,需要確保財政預算在做到及時性、客觀性,同時還要全面向公眾公開。政府預算管理工作上,還可以充分的借鑒先進的經驗,從而進一步對政府預算工作進行完善,確保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的提升,使政府更好的履行好自身的服務職能。
[1]孫克競.我國政府預算績效管理改革的經驗借鑒與現實定位 [J].財會研究. 2009-02-05.
[2]王太鋼.我國政府預算透明度問題研究[D].河南大學.2009-05-01.
[3]李璐.馬蔡琛.多維視野中的中國政府預算管理變革[J].學術論壇.2008-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