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財政局
淺析中小企業業務風險分析與防范
孫雪/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財政局
現階段中小企業的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我國市場經濟建設的重要內容。企業經營者了解和掌握企業業務風險的分析和防范,理智地應對經營中小企業遇到的業務風險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意義重大。本研究從中小企業業務風險的現狀和成因著手分析,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以期為相關經營人員提供借鑒。
風險防范;財務風險;中小企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飛速發展,作為市場經濟產物之一的中小企業,增強其業務風險的分析和防范能力對我國中小企業的發展壯大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小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也承受著來自企業內部財務風險、人力資源外包等巨大的經營業務風險。因而為了保護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企業經營者必須根據中小企業的運營狀況制定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以此減少業務風險給中小企業帶來的阻礙。
中小企業作為小型、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總稱,具有規模小、經營結構簡單、經營方式靈活、收益較高、抵御各類風險能力差等特點。當然隨著現階段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的發展對緩解我國的就業壓力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源泉。中小企業的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市場環境,如果遇到不景氣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小企業內部往往會引發一系列的財務風險、信貸風險等問題。其中由于企業內部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使公司喪失償債能力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財務風險是中小企業運營中面臨的常見風險。因而加強中小企業的業務風險分析和防范能力對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十分重要。
1.企業運營資金供給不足。財務風險是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最大障礙,而無限度的負債融資經營業務是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的最根本原因。由于負債經營對中小企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合理的資金運作結構有利于給企業股東帶來收益,降低企業的資金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資金安排不當會導致中小企業經營的負債規模變大,加大財務成本,使企業陷入破產、倒閉的危機加重。中小企業固有的特點也使其運營資金供給不足,比如企業現金流量短缺、資產變現能力弱等導致企業的償債能力弱等。外部因素比如外部環境多變性、融資渠道的單一性、商業銀行貸款利率受到嚴格管制等這些也導致了中小企業向銀行融資困難。
2.缺乏風險防范意識。由于中小企業的業務風險具有客觀性、全面性、不確定性、收益與損失共存性、激勵性等特點加上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莫測,企業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使得多數中小企業的企業經營決策者出現財務風險意識薄弱,管理能力欠缺,決策失誤,管理措施失當等因素,未將財務風險關系放在首要位置,加上對各種可行性方案缺乏認真地分析和比較,不能從根本上發現問題的本質,使得其制定的資金運行方案主觀因素強,著眼于眼前利益,忽略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這都導致了企業籌集資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使中小企業的資本結構發生變化,進而產生籌資風險。
3.經營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的業務經營還處于初創期,研發的新產品也還處于開發試制階段,因而會存在技術方面的不成熟。中小企業經營者面臨著創新技術開發、提高市場應變能力、進行產業化和規模化經營等挑戰,加上其他競爭企業過度包裝其業績、題材等,使得一些信譽能力差的企業也獲得了上市機會,這些企業中潛伏著經營風險。我國中小企業中以民營企業為主,民營企業的組織模式和管理制度主要采家族式的管理方式,這使得現階段中小企業的經營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加上中小企業中企業管理者和技術發明人持大股的管理體制,降低了中小企業管理的公開性,增加了企業管理方式的隨意性,阻礙了中小企業的繼續發展。
1.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機制。中小企業應建立和健全以現金流量預算為主的企業財務預警系統,包括短期的財務預警系統和長期的財務風險預警系統,使企業能快速采取措施降低或化解財務風險。中小企業管理人員應增強其對財務風險重視與防范意識,同時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強化企業內部現金流量的財務管理與合理控制,保證現金及其等價物的安全,平衡企業資產的負債比率,完善企業的資金結構,加強存貸管理,這是降低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一個重要途徑。[1]中小企業還要保持適度的舉債規模,通過采取彈性財務策略、分散策略、轉移策略、回避策略等降低財務風險。此外,中小企業還應加快推進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建設,設立中小企業信貸專營服務機構,設立多層次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基金和擔保機構,建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預警制度,通過加強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監管和建立信用管理信息系統來增強中小企業的資信評級和擴展其融資途徑。
2.完善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機制。中小企業要立足市場的運行狀況,倡導企業經營者積極樹立風險分析和防范意識,正確承認業務風險,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防范處理機制,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其中,對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防范要堅持謹慎決策原則,采取符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的風險規避措施,必要時可以建立企業風險準備金機制,使得企業對其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財務風險能進行有效的預測和控制。還要健全中小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其財務運作過程的管理和控制。通過財務風險預警使企業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真實的財務活動信息,對收到的預警信號作出相應的對策,進而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此外,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還應加強中小企業的籌資風險控制、資金回收風險控制、投資風險控制和收益分配風險控制等機制來進一步完善企業經營業務風險防范機制。
3.創新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創新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對提高中小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生存能力至關重要。雖然許多中小企業在上市過程中進行了管理改革體制的調整,但企業管理的公開性、隨意性,企業管理人員的盲目決策,使得其他股東參與管理形同虛設。因而中小企業管理者要培養自己較高的道德水準和經營決策能力,完善企業內部的監督管理機制,創新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結構,發展多樣化的靈活性經營模式,促進企業的全面持久發展,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的發展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源源不斷的動力。本研究通過對中小企業業務風險分析與防范的探究,發現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在市場經營運作中出現的財務風險,經營管理方式落后,企業管理人員缺乏風險意識防范等問題,在未來的運作過程中應該健全企業的財務管理機制、創新中小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和完善企業經營風險防范機制,走現代化的企業創新管理的道路,充分發揮出中小企業的優勢。
[1]采剛.中小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防范探析[J].商場現代化,2013,(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