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君/哈爾濱市職工大學
試論關于企業職工培訓教育工作
趙曉君/哈爾濱市職工大學
前言:企業職工培訓教育工作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和經濟競爭、人才競爭的空前加劇在企業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打造企業與員工雙贏的培訓體系已普遍被廣大企業所認可。
應該看到:一個企業是否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從表面上看,它以來于資金、資源、環境等客觀條件,從本質上將:企業的競爭能力主要取決于人。人的因素,人的素質是決定一切的。人力資本,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現代企業必須注意發揮“人”的作用。而教育培訓是開發和發展人力資源的最基本的途徑和手段。學習培訓能力已經成為塑造企業文化,構筑現代企業核心競爭能力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打造企業與員工雙贏的培訓體系已普遍被廣大企業所認可。
但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對職工的教育培訓提出了新要求,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的形勢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分析新形勢下的職工教育培訓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培訓教材不配套、教條化、純理論的太多,可實際操作的太少。到目前為止,企業職工培訓教材建設仍未擺脫陳舊的教材模式,內容編輯、體系結構過于死板。具體表現在理論方面的知識學得過多,而具體如何實際操作的技能太少;單純文字多,圖與數據較少;抽象的東西多,具體的內容少等。接受培訓的職工在學習過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會說而不會用,可實際參照的東西太少。
2.輕視職工培訓,培訓經費投入少。由于認識上的偏差,相當一部分企業領導管理層對職工再教育培訓工作不夠重視,把培訓工作當“擋箭牌”、“軟任務”來對待,可長可短,可有可無,企業精簡機構,培訓受到沖擊;企業降低成本,培訓被削減;企業效益不好,培訓甚至被取消。也因而職工學習熱情日趨冷淡。
3.企業培訓沒有計劃性,沒有統一規劃的培訓主管部門,培訓工作顯得很隨意。很多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工人培訓歸勞資部門,干部培訓歸黨辦,各上級部門有文件就執行,培訓沒有預見性,歸口上級主管部門來文件就參加,往往是每年都是同樣或類似的培訓項目和內容,這樣培訓就沒有經濟和實效性。
4.職工培訓主體的師資---企業培訓師隊伍素質普遍不高,與培養新型實用人才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大多數企業缺乏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企業培訓師。培訓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補習文化基礎課教學的教師較多,培訓技能操作課的教師偏少;講授理論課的教師偏多,培訓現代新知識、新技能的偏少。致使企業教育培訓師隊伍整體素質明顯下降。
5.在職培訓與學歷教育混淆,職工培訓缺乏創新意識。企業職工在職教育培訓著眼于獲得更好的生產技能,學歷教育著眼于獲得更高的文憑,它們既有聯系又有區別,而在企業一些人都將兩者混為一談,導致企業在職教育培訓缺乏需求分析,針對性不強,培訓效果不佳,甚至沒有證書的培訓便沒有人愿意去學習的現象。同時職工培訓缺乏創新意識,一些企業仍沿用傳統的方式方法,開展培訓,不問需求,不選對象,不計成本,不講實效,缺少挑戰意識,只求完成任務,職工培訓仍沉沒于單向的課堂傳授為主,教學形色單一,培訓內容空泛,形式的東西大于實際的收效,沒有必要的激勵措施,教學雙方的積極性不高,從而影響了培訓的效果。
1.轉變思想觀念,營造學習型企業氛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必然是學習型企業,企業領導者要認識到這一點,并轉變傳統培訓的觀念,要加強宣傳力度,讓培訓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深入人心,對職工培訓教育要給人、給錢、給物,營造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學習氛圍;要加強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職工從學校學習向終身學習轉變,加強職工對“危機”意識的引導,從而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2.做好企業員工培訓工作的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員工培訓,進行員工分級分類培訓,注重培訓對象。根據企業行業的特點及發展的目標和不同階段,策劃好企業培訓的長期與年度培訓計劃。對于高層管理者,針對不同崗位人員進行多渠道地培養,儲備一批后備人才;對于普通員工,重點是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按照崗位職責,重點精通本崗位要求的業務知識與技能,熟練掌握操作技能。
3.科學地進行職位分析、需求分析是做好企業培訓工作的關鍵。對于企業來說,有效的職位分析可以使企業在招聘、考核、薪等方面有明確的職位要求,并據此制定整體人才規劃和設計員工職業生涯,對與標準有差距的員工實施針對性培訓。相比較而言,國有企業在職位分析方面顯得薄弱,相對條目化、原則化,需要盡快對其絕大部分崗位(特別是主要崗位)進行職位分析和組織設計再造,建立一整套具有實操性的崗位規范,明確各崗位的任職條件、上崗資格及崗位所需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對企業全員實施縱橫結合的網狀培訓,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事實證明,通過制定和實施崗位規范開展培訓,能夠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4.加強對職工培訓教材編制選用工作。培訓教材是學習知識技能的主要工具,也是企業培訓師講授的主要材料,直接關系到專業知識傳播的廣度、深度和靈活度,也直接影響到職工的學習及閱讀興趣,因此,職工的培訓教材建設和選用工作要突破現有模式,堅持三個原則:一是興趣性,二是實用性,三是明了性。要注意教材語言表達的生動性,理論闡述要簡明,在表明原理的基礎上,一定要把實例寫進教材中,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提高教材的可讀性,增強實用性,要盡量多運用圖與表來表達所述內容使其明了清晰。
5.優化職工培訓主體的教師隊伍結構。要對現有企業培訓師有目標、有選擇、有分類的進修學習、現場實習、課題調研、兼課自修、送外培訓等方式不斷拓寬教師的知識面,有力調整師資隊伍的專業結構,盡快補充教師的專業弱項和技能缺項。從而使整個培訓主體的教師成為能適應企業培訓需要的高素質的企業培訓師隊伍。
6.改革教學培訓方法,把握職工教育培訓的方向。企業職工教育培訓主體工作的思路應是:以滿足勞動力市場人力資源為依據,以強化素質技能培訓為重點,以培養企業需要的實用型人才為目標。在教學培訓職工組織過程中可把“案例”摸擬教學由課堂改到現場去,使職工身臨其境,充當真正的實踐者;可嘗試“角色互換”法。
員工培訓的過程其實就是企業強化管理的過程,引導員工以正確的心態去看待每一個位置,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愿我們每一個企業都能重視培訓,重視員工的發展,要相信企業為員工搭建一個發展的平臺,員工定會為企業開創一個騰飛的空間,創造更輝煌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