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秋君/大連民族學院國際商學院會計系
會計監督職能的對策分析
趙秋君/大連民族學院國際商學院會計系
會計監督是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有效的會計監督有助于推動社會經濟活動的發展。同時,會計監督是我國會計監督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實施會計監督,可以有效地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因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需要不斷加強企業的會計監督。本文將對會計監督的有關問題進行詳細地分析,提出一些改進企業會計監督的有效措施。
會計監督;概述;對策
1.會計監督的主要內容。會計監督主要是指單位的會計機構以及會計人員憑借自己以及被授權的特殊地位以及權利,根據特定主體制定有關的各種合法制度,對單位的特定主體所從事的經濟活動的過程以及其引起的資金運轉情況進行全面地、綜合地及時地監督,從而保證單位經濟活動的有效性以及合法性,同時充分保障單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實性,最終達到提高特定主體工作效益的目標。會計監督的主體是指經過授權的相關的會計機構以及會計人員。會計監督的對象是指會計機構以及會計人員服務的單位的經濟活動的過程以及其經濟活動引起的資金運動。資金運動主要是由會計工作的具體特點決定的。會計監督主要具有綜合性、穩定性和經常性等特點。其綜合性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國家在各個領域實施的經濟政策體現的會計的執行情況,最后都反映在會計上;二是會計監督的價值信息的綜合性上。隨著會計主體在經濟活動過程中持續不斷地進行,在進行會計核算的同時也要求進行會計監督。
2.會計監督的意義。單位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加強單位的會計監督。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不管是有限責任公司、股份公司或者是國有獨資公司,在發展過程中,都需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或者相關的制度的規定進行相應的經濟活動,不斷規范單位的經濟活動行為,并且依法進行有效地會計監督。由于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如果企業缺乏有效的會計監督,則會導致會計核算的質量下降,一旦會計監督與會計核算過程想脫離,則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3.會計監督不力的原因分析。單位會計監督不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管理體制不健全制約會計監督的執行。目前,我國會計監督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致使司法監督、行政監督以及社會監督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由于會計代表著多種利益方,導致會計監督無法有效地執行。二是法制觀念以及環境導致會計監督弱化。我國公民普遍存在法制觀念淡薄的現象,而我國的會計監督具有其獨特性,一方面,會計人員需要自覺維護國家的財政法規,因此,會計人員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有效地維護以及執行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另一方面,會計人員是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需要最大限度地維護本單位的經濟利益,因此,會計人員無法獨立地使用監督職能。因此,導致會計人員的監督職能不斷弱化。三是單位的內控機制不健全。我國大部分單位存在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現象,因此,嚴重制約了會計人員的會計監督職能的發揮。單位的機制不健全,特別是缺乏各種有效的監督機制,有的單位也沒有設定相應的內部審計機構以及有關的審計人員,甚至有的單位連簡單的內部審核機制也嚴重缺乏。有的單位雖然制定了有關的內部審核制度,但在實際工作中,沒有有效地貫徹落實,導致審核機構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1.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經營的特征以及管理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內部控制制度,對企業的權力以及職責進行合理配置,需要注意權責利之間的平衡,明確界定決策者的權利以及責任,并且成立相關的輔助決策的專門機構,企業需要建立相關配套的決策制約以及責任追究制度。企業需要保證其經營決策的權威性以及獨立性,對企業的經濟行為的效益性進行有效地監督。建立健全決策制約以及責任追究制度,充分發揮企業管理者的才能,使責、權、利有機結合在一起。
2.加強素質教育,不斷強化監督職能。企業擁有一支高素質的隊伍,有助于提升企業的整體實力,也有助于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因此,企業需要加強素質教育。首先,進行會計隊伍建設,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同時對會計人員進行嚴格考核,不斷提升會計人員的專門業務水平以及職業道德素養,完善會計人員的會計行為,會計人員需要嚴格按照有關的法定程序進行會計工作,促使會計程序以及會計方式不斷規范化。其次,建立健全會計電化系統,促使會計監督不斷科學化、系統化,對企業的經濟活動以及財政資金的使用進行全過程的監督,從而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管理效益以及監管水平。最后,擁有公共權力的部門需要發揮監督作用,對于違反有關國家規定的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有效地監督。
3.完善會計監督理論以及立法建設。我國現行的會計監督法規都比較模糊,無法與變化的經濟情況相適應。這與會計相關理論的滯后性也有一定關系。從宏觀體制改革的角度來看,我國的會計理論需要改進的問題還有很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理論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從微觀經濟的會計監督理論來看,如何有效地與改革中的微觀經濟體制相結合,以指導會計實踐,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會計理論發展的滯后性,導致法律規定與現實不相適應,從而不能有效地規范具體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同時,需要對會計監督有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細化,比如對企業從事不同會計事務的會計人員的工作進行明確地分工,對于違反會計規定的行為依法進行一定的懲罰,明確規定違法會計準則應該承擔的會計責任。
綜上所述,會計監督是一項范圍非常廣泛的經濟基礎工作,需要社會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保持各個層次協同一致,才能將會計監督的有關措施落實到實處。眾所周知,會計監督對企業以及社會經濟活動發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但是目前,會計監督職能在不斷地弱化。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加強素質教育,不斷強化監督職能,國家有關部門應該完善會計監督理論以及立法建設。社會各個方面需要不斷提高對會計監督的重視力度,從而使會計監督職能得到貫徹落實。
[1]羅平.淺談會計監督中的問題及對策[J].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31): 170-171.
[2]段瑞芬、鄭美枝、王科唯.論會計監督的挑戰及對策[J].內蒙古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0(39):174-175.
[3]謝穎、劉慶武、高犁難.大中型建設項目立項評估指標體系模式的研究[J].技術經濟,2013.11(20):185-186.